大学物理基础知识点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0212042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基础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学物理基础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学物理基础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学物理基础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学物理基础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基础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基础知识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物理基础知识点大学物理基础知识点 【篇一】 一、电荷量和点电荷 1、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2、点电荷: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量分布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把带电体简化为一个点,并称之为点电荷。 二、电荷量的检验 1、检测仪器:验电器 2、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三、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大小:方向在两个电电荷的连线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3、公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 4、成

2、立条件 真空中(空气中也近似成立) 点电荷 【篇二】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

3、),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A-B,UAB=WAB/q=-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A:A点的电势(V)

4、10.电势能的变化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S/4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介电常数)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

5、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

6、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 【篇三】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 3.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

7、,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4.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5.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t:通电时间(s) 6.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电源效率 7.电阻、电阻定律:R=L/S:电阻率(?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8.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

8、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r:电源内阻()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篇四】 功(W) 功是表示力作用一段位移(空间积累)效果的物理量。 要深刻理解功的概念: 如果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因此,凡谈到做功,一定要明确指出是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了功。 做功出必须具有两个必要的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因此,如果力在物体发生的那段位移里做了功,则物体在发生那段位移的过程里始终受到该力的作用,力消失之时即停止做功之时。 力做功是一个物理过程,做功的多少反映了在这物理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多少。 功可用

9、公式W=Fscos计算。当090时,力做正功,当=90时,力不做功,当90180时,力做负功(或说成物体克服该力做正功)。 功是标量,但功有正负。功的正负仅表示力在使物体移的过程中起了动力作用还是阻力作用。 和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各个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 大学物理学习方法 一、认真预习,画出疑难。在这个环节中,必须先行学习教程(提前任课教师两个课时),画出自己理解不清,理解不了的部分。预习教材后,如果“没有疑难,那么马上做教材所配置的练习,帮助画出重点和难点。预习中,自己画出重点和难点,这是非常重要的,是为提高听课效率所应该准备的一个环节。 二、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问题进课堂,通过教

10、师讲解,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若课堂中没有听懂,尽量利用课间时间,当场解决。 三、回顾教材,再做练习。力争在头脑中回顾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若记忆模糊,则把教材复习一遍;然后做教材配套练习,练习不必太多,一本足矣。 四、参照答案,检验练习。如果作业完成很好,则新课学习可以到此结束;如果做错(或者根本没有思路,没有完成作业),则回归教材,再仔细认真的阅读一遍,接着完成未完成的练习,如果已经得以完成,新课学习到此结束,如果还是无法完成,进入第五步。 五、勤于反思,分析原因。如果参考答案有分析说明,则此时比照分析说明,反思自己为什么做错(或跟本没有思路),找到原因,去除疑点。如果没有分析说明(或分

11、析说明看不懂),则自己不要太费神,寻找外援帮助(例如与同学交流、咨询任课教师或家庭教师)。这里最重要的是,反思为什么做错,找到原因。 大学物理学习技巧 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力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困难是听课的关键,为了减少听力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我们可以弥补旧知识和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对知识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预习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倾听集中的过程,而不是抛弃。专注是对课堂学习的奉献,是对耳朵、对眼、对心、对嘴、对手的奉献。如果你能做到这“五到,就会高度集中,课堂上学习到的所有重要内容都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确

12、保你们能集中注意力,不偏离对方。我们必须注意课前休息10分钟,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或激烈的辩论或阅读小说或家庭作业,以免课后喘息、幻想、无法平静,甚至大脑开始睡觉。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上课前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3,要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开始和结束。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概括地总结了上一课的要点,并指出这堂课的内容是连接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纽带。最后,教师通常总结一堂课的知识,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方法的概要。 4,做笔记。不会记录,但演讲中的重点,难点,使一个简单的总结记录,写下演讲的要点和自己的感受或创造性思维。审查和消化。 5.我们要认真审视问题,了解实际情况和物理过程,注意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从对方身上吸取教训,提高知识转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9 页 共 9 页文章源于网络整理,侵权及时告知删除。Word格式,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