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0211705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与反思(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的1.能用一般顺畅地朗读课文,运用页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3.能理清文章思路,背诵课文。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课文抓住特性描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三、.学时安排两学时第一学时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游览名山大川乃人生一大乐事。由于面对布满诗情画意的山山水水,我们会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在享有美的同步又能生出许多感悟。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唐代出名的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奠基人柳宗元一起到湖南永州的小石潭记去走走,游一游,看看那里风景如何。(二) 作者简介1.学生简介2.教师总结并明确。明确:柳宗

2、元(77-8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参与王叔文的革新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事实上有职无权。柳宗元在永州整整的放逐生活。她的重要作品基本上都是在贬后,特别是在永州时期产生的。这些作品的特点是在文字上干净有力,很精细地刻画出山水的鲜明形象。她长期在政治上受迫害,就寄情山水之间,用简洁清秀的语言,刻画荒远地区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叹息它的被埋没,寄托自己愤满不平的苦闷心情,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文即是她被贬永州时所写的出名的永州八记之一。(三)、读懂课文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并划出朗读节奏,再自由朗读规定读准字音,再指明朗读,同窗互评,评点后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学生注意生字及多音字的

3、读音,如 斗(d)、参差(cnc)等多音字及页下注释中的生字词)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解决不了的做好记号准备质疑。集体质疑,同窗互助,教师点拨,共同解疑。.注意某些词义。(1)点型活用的词。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其岸势犬牙差互-(犬)()一词多义。清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差参差披拂 其岸势犬牙差互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以全石觉得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古今异议。乃记之而去 催二小生氏(四)理清思路,熟读成朗读1.过渡:通过刚刚的学习,同窗们已扫除了阅读的保障碍,下面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然后说说作者是如何发现小石覃的,具体写了小石潭那些景物

4、,作者是按如何的顺序来写?2.学生自渎,理清思路,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集体归纳。明确:本文按浏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先写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接着描写小石潭概貌,再写潭中近景(游鱼和潭水),然后写溪流水源,这是远望之景,最后写潭上氛围。条理清晰,毫不散乱。4.根据文章行文思路,反复朗读,当堂背诵。五布置作业回亿游经历,选择一处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风景名胜准备写游记六.板书设计。小石潭记发现石潭总览概貌细观近景远望潭源潭边氛围第二学时 一.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并尝试应用这种措施学写游记散文。 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石潭记

5、,下面我们一起背诵这篇文章,边背边思考:文中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它们各有如何的特点?(二) 赏景品文 1. 学生根据问题,应用圈点勾画写批注的措施自读课文。2. 小组交流讨论,形成组内意见后全班交流 。3. 组织学生互平,师生归纳并板书要点。4. 明确: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绘。如写“石”突出一种“奇”字,既有正面描写写石潭中石头的种种形态,又有 侧面烘托水声清脆,水色清冽,还从树木的长势“蒙络摇缀”从旁描写。写“水”,突出一种“清”字,有直接明示:“水尤清冽” ,更多的则是从石头.阳光影子等各个角度去点染的,实写它物,虚写水清,虚实相生

6、。写鱼突出一种“乐”字,既有“影布石上”的静态,又有“俶尔远逝”的灵动,既用“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比方,又用“似与游者相乐”的拟人将水中游鱼写得妙趣横生。写“源”作者巧用比方:“犬牙差互”、“斗折蛇行”,写出溪岸的曲折,溪水的蜿蜒,一静一动,各具特色。三、探究心境1.从发现小石潭到潭中景物作者的心情是如何的?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乐变忧呢? 学生再读课文,交流谈自己的见解。明确:柳宗元参与了王叔文倡导的政治改革,改革失败,王叔文被杀,自己与好友刘禹锡同步被贬往僻远之地,前程难料,因而寄情山水,排解抑郁的情怀。凄苦是感情的基调,欢乐是临时的,溪水源头的“不可知,”触发了作者因前程命运“不可知而抑郁的心境

7、,凄凉忧伤又成了文章的主色调。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忧怆幽邃的氛围,抒发了自己在寂寥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是一偏典行的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 四、学写游记1.导入语:我们一起欣赏了小石潭的美景,欣赏了这篇文言美文,理解了本文写作上的特点和亮点就是写景能抓住特性进行细致刻画,并善于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下面请同窗们选一处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风景名胜,按游览顺序,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规定运用多种写法细致描绘景色特性,并写出当时的心情或感受。2学生完毕习作并自评。3.毛遂自荐,全班交流互评。4.教师小结,总评(以鼓励为主)五、学生作业 根据互评意见,修改习作并用正楷写(挂作上墙,成

8、果共享)。六、板书设计石奇树茂(借)景 水清鱼乐(抒)情寂寞悲凉 岸曲源活 惆怅哀怨 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是一篇布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氛围,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我觉得像这样语言优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可以激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爱好,陶冶她们的审美情操。于是我决定教学本文时以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感情,重点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措施。于是我以 “发现石潭潭中景物小潭的源流潭中的氛围”为线索,引导学生和我一同体会作者的感情。课堂上,我注重诵读来引导学生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角度解读课文,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谈乐和忧

9、的心态变化,理解了借景抒情的措施。 现代人总会对文言形式的语言感到遥远并且陌生。这一方面从心理上加大了现代人特别是现代中小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的难度。我们要学习文言文,就必须一方面越过这个障碍。这个“越过”绝不是“跨过”,而是“穿过”。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认知和理解的方式来实现。这就规定我们要从培养语感入手,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理解字面意义是前提,决不能忽视这个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一方面指引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文章内容,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另一方面我们应当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爱好,指引阅读措施,培养阅读习惯,形成诵读能力。通过反复的诵读,去进

10、一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去深切体悟文言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质,能动地缩短现代人与古代书面语言之间的距离。只有增强了语感,学生才会入情入境地品读文章语言,从而对学习文言文产生浓厚的爱好。这一切学生都必须切切实实地“经历”才行。由此我也明白了文言文教学决不能忽视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必须注重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对文中的印象与情感只有 学生一遍一遍读去,直到能在心里读成一种整体,直到能淡出字句体会到意思为止。才干在学习小石潭记这样富有情韵,语言优美的作品时,能积极积极的去思考,去想象,才会在脑海里呈现山水的本真性灵。才会透过语言文字看到活泼的绿色,感受到作者笔下

11、那个空灵、静谧,甚至有几分神秘的小石潭景色。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情感。阅读教学问题 “据说读写”,“读”最重要。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 目前语文教学几乎完全指向中考高考,是很枯燥、很累人的,诸多学生中学毕业了,除了课本与教辅,没有读过几本书,阅读对她们来说不是一件优雅有趣的事情,没有形成阅读的爱好与习惯。这样的语文课是失败的。阅读教学是课改的重点之一, 新课标强调尊重天性,培养爱好,提高能力阅读除了获取信息、结识世界,尚有一种重要功能,就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避免用集体讨论替代个人阅读,或远离

12、文本过度发挥。小学一二年级,阅读教学重要是激发爱好,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小朋友诗和浅近的古诗。” 三四年级,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核心词句体现情意的作用”。五六年级,规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初步“阅读叙事性作品,理解事件梗概,能简朴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一是爱好,二是默读与浏览能力培养。到初中,还是规定默读,这时已经要“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

13、的速度”,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00字。“能较纯熟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措施,扩大阅读范畴。”阅读课不能讲成冷冰冰的技术性分析,更不能沦为考试技巧应对。语文阅读是咀英嚼华、涵泳体悟,是一种美好享有。语文能力涉及理解、感觉、体验、察悟、语感,等等,重要靠大量阅读中去“涵泳”,逐渐习得。如果教师讲得太多、太细、太零散,也许破坏 “涵泳”的感觉。脱离课文的没有语文性的问答,是“浅问答”,缺少思维的深化。“对话”有两种,一是师生或同窗之间的对话,尚有,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应当注重后一种对话,只有细读,默读,学生才干进入作品世界,形成对话。 没有细读,就没有涵泳,也就没有成功的语文课。事实证明,那

14、种对阅读有爱好,又有比较广的阅读面的学生,语文底蕴会比较厚实,思维比较活跃,她们往往能在高考时考出好成绩。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尚有更重要的,是培养崇高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我们一方面必须应对考试,另方面尽量为你的学生留出一点空间,文学教育的空间。这也是平衡。每个教师可以有不同教学措施,但只要有心,想着让学生的智商和情商都得到发展,让学生既能考好,又的确培养起阅读爱好,那就较好了。学习体会“涵泳”是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通过细读默读精读.略读等进入作品世界,形成对话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积淀的过程,即“摄取” “消化”“积累”“感悟”的过程。“摄取”就是学

15、生通过默读.精读等理解文本中有价值的东西;“消化”就是学生通过品读对课文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体会文本的内涵。“积累”就是学生通过读课文学到的东西贮存到大脑里。“感悟”就是学生对文本的感受,运用到实践中去,去经历,去体会感悟。也是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的过程,语文底蕴就会厚实,思维就比较活跃。例如;在教背影一文时,就用默读.略读精读等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特别学生精读爸爸买橘的那一段,读后人们都被爸爸那深切的爱儿子之情流下了眼泪。继而领悟到父爱的伟大。总之,每节课都要创设学生阅读爱好的情境,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贯,走进文本读出感受.与作者心与心的对话,这才是成功的语文课。 义务教育课程原则实验教科书语文七至九年级总体简介1课程教材研究所 顾振彪这套教科书是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批示,根据教育部制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