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优化提升 链接学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0210496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优化提升 链接学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优化提升 链接学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优化提升 链接学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优化提升 链接学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优化提升 链接学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优化提升 链接学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优化提升 链接学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2017高考海南卷)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解析:选C。材料中“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反映出皇帝仍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故选C项;英国式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统而不治”,与此次改革有本质的区别,故A项错误;材料中议员部分由选举产生,能够参与国家政治

2、经济重大事务的决策,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皇帝对资政院的控制,不符合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D项错误。2(2018高考江苏卷)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解析:选B。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中四川民谣推理出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清末收回利权运动中的保路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镇压保路运动客观上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由此可

3、知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年,排除A项;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国民革命运动发生于1924年,C、D两项与题意不符,排除。3(2015高考海南卷)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解析:选A。据材料中从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并结合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背景分析,目的是防止袁世凯的独裁,可见立法服从于政治的需要,故选A项;“行政服从于司法”的主张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

4、提到“人治”的内容,无从体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故C项错误;这时民主共和政体刚刚确立,因此“臻于完善”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4(2018高考江苏卷)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解析:选D。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图中的场景提炼出清末的上海有人力车、马车等交通工具以及电线等,据此可知当时的社会生活新旧杂陈,D项正确。此画为民俗画,侧重场面和情景描写,A项错误,排除;B、C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5、。5(2017高考全国卷T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解析:选B。由材料信息“先得谋补脑”“产品十分畅销”可知,当时追求新思想成为一种时尚,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成为国民共识”说法绝对,C项错误;材料仅提及广告对产品销售的影响,无法得出D项。6(2014高考全国

6、卷T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解析:选C。从材料中的三民主义到三爱、三权可以看出A项“趋同”的表述是错误的。从材料信息来看,蒋介石、孙传芳乃至四川有些军人也要标榜“主义”,说明民主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很大,故C项正确。B、D两项均属于没有正确理解材料信息

7、而得出的片面性结论。1(2019云南师大附中适应性月考)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新政客观上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和发展B新政标志中国由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政治C新政推动西学传播,为戊戌变法做了舆论准备D新政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抵制侵略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中有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从而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和发展,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中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所以没有使中国由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

8、法开始于1898年,而清末新政开始于1901年,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目的是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故D项错误。2(2019大连一模)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反映了()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B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C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D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解析:选D。临时政府是相对于正式政府而言的,根据宪法的原则,选举总统、制定宪法、成立一届政府需要召开国民大会,“临时”的提法正好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民主共和精神,故D项正确;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A项错误;孙中山只是

9、政府的代表,两个“临时”体现的是政府行为,而非个人品质,B项错误;两个“临时”的出现是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与人民的支持无关,C项错误。3(2019邯郸期末)有学者认为:“由帝国主义分裂割据政策与地方性农业经济所造成的中国分裂因素反因清政府的推翻和革命的失败公开化了,北洋军阀和各地大小军阀的分裂割据与混战局面就此形成。”这说明造成军阀割据局面的直接原因是()A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B帝国主义的分裂割据政策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D地方性农业经济的分散性解析:选A。由材料“反因清政府的推翻和革命的失败公开化了,北洋军阀和各地大小军阀的分裂割据与混战局面就此形成”可见,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直接造成军阀割据局面

10、形成,A项正确。B项是外部因素,排除;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才混战,排除C项;D项是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排除。4(2019北京师大附中期中)右图为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火花(火柴商标)。火花图面四边写有“振兴国货,挽回利权”“顶上国货”等字样。图中间用齿轮、麦穗组成圆形图案,内中有“五一”字样与工厂图。作为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洋务运动兴起民国早期工人运动发展状况实业救国思潮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状况A BC D解析:选B。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20世纪20年代不符,故错误。依据齿轮与麦穗组成的圆形图案、“五一”的字样和工厂的图形可知,麦穗代表农业,齿轮代表工业,五一

11、是国际工人劳动节,由此可知,这些图案反映了当时的工人运动情况,故正确。“振兴国货,挽回权利”“顶上国货”等字样体现了当时反对洋货、注重国货的思想,即实业救国思潮,故正确。材料中的产品是当时我国的民族企业生产的,由此可以研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状况,故正确。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故选B项。5(2019廊坊省级示范高中联合体联考)清末,很多海外同胞听闻国内革命党人宣扬剪辫后惊呼:“剪了辫子,你还是中国人吗?你还敢回国吗?”1912年以来,还留辫子则会被取笑为封建余孽、满奴。这说明()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B政治变革推动社会习俗变化C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解析:选B

12、。据材料“1912年以来,还留辫子则会被取笑为封建余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习俗变化,故留辫子被取笑为封建余孽,故B项正确;辫子问题不是革命的重要标志,革命的重要标志是政权问题,故A项错误;辫子问题也不能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故封建陋习没有完全丧失社会土壤,故D项错误。6(2019梅州模拟)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中指出:“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心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刻而全面B主张改造传统文化C有遵循进化理论全盘西化的倾向D力图挽救民族危亡解析:选D。材料“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表明了新文化运动救亡图存的一面,故D项正确;材料“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心过去国粹之消亡”,表明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一定偏见,故A项错误;“改造传统文化”与材料“吾宁忍心过去国粹之消亡”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否定的一面,没有体现全盘西化,故C项错误。-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