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勋:把任何体验都当作资源来看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021003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子勋:把任何体验都当作资源来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李子勋:把任何体验都当作资源来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李子勋:把任何体验都当作资源来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李子勋:把任何体验都当作资源来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李子勋:把任何体验都当作资源来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子勋:把任何体验都当作资源来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子勋:把任何体验都当作资源来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李子勋:把任何体验都当作资源来看 明星心理询问师李子勋曾是中日友好医院的临床医生。1989年,同科室女医生的自杀事务带给李子勋很大的触动,并促使他起先涉足临床心理学。2008年,李子勋转向心理询问与治疗已整整19年。19年询问路,持续成长的关键是什么?询问师的个人成长要经过很多体验,要学会去生活。其实人的一辈子都在完成自己,你经验得越多越丰满。不要为经验过的东西而懊悔,经验的东西就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摔了、跌了、损失了、被人抛弃了都是重要的经验,都是生命中绚丽的东西。假如想到这些,你就会突然觉得任何懊恼的事情你不再懊恼,不再苦痛,不再有那么强大的生气。当你把任何体验当作资源来看时,什么事都不再

2、是大事情,你可以平常心的去面对。接受记者专访时,李子勋如是说。在接到采访李子勋任务的一刹那,我整个人便起先了云里雾里的持续状态。之所以说云里雾里,是有缘由的。首先,像李子勋这样的明星级人物,第一次与之面对面的我确定会瞠目结舌的,估计惊慌地连张嘴都会很困难,那采访任务能完成吗?其二,作为心理访谈出镜率最高、最出名的专家,李子勋阅人多数,习惯了媒体记者的逼难,我的提问他能放在眼里吗?7月27日,由李子勋担当主讲的第一期家庭治疗工作坊在北京圆满结束,采访话题便由此绽开。谈话间李子勋柔软的语气、亲切的看法,很快消散了我之前的种种顾虑与担心全感。给心理询问师培训,就是陪着训练记者:第一期的家庭治疗工作坊

3、已经结束了。连续三天,您确定很辛苦!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李子勋:这批学员虽然有的拿到了二级、三级的证书,临床阅历还是偏少一些,理论不够扎实,但是他们充溢着对学心理学的热忱。感觉氛围蛮好,他们都渴望得到更多学问,成长的欲望很强。记:这次的家庭治疗工作坊两期连上,您的身体吃得消吗?您平常都怎样处理自己的工作压力?李:玩儿啊,好好地玩。有很多爱好,心情须要出口嘛。当心情比较烦时,就开车到某一个地摊上去买点东西,常常会去潘家园逛逛,家具啊石头啊瓷器啊。看了几本书卖弄一下,跟买赝品的人说,你看,你这是赝品,因为假如是乾隆年间,龙型应当是做成这样。他们看出你懂,会把你当作挚友,不会骗你,会50块、30块

4、钱卖你。但假如他们不知道你懂,会5000、8000的卖给你。你又不买,间或买一件仿得很像的,你又知道是个赝品,摆在哪里是个东西。这都会让我心情很开朗,舒适,会觉得很爽(微笑)。一个人解脱压力要有出口,要有缓冲。像女孩子喜爱逛商店,就喜爱买套便宜、好看的衣服,回来就快乐了,下厨房做饭了,原来发誓不见他的(男挚友或老公)。男人也一样,也须要他心情的出口,但是不要花大价钱。记:您已经与华夏心理合作多次了,从全民健心周末公益讲座,到各种的培训班,再到如今的三期家庭治疗工作坊(7月第1、2期,9月下旬第3期)。对于双方的合作,您感受如何呢?李:华夏心理是中国最好的、最大的心理学机构,对中国的心理学事业做

5、出了很大的贡献。华夏已经培育出很多的心理询问师,的确须要请我们这样的专家来为这些询问师讲课,我们会努力去做些训练的东西,训练询问师怎样去操作,怎么去做询问。家庭治疗学习的关键:分析清晰自己的原家庭记:家庭治疗是心理询问师很有必要修行的,也是比较难的。您认为学习家庭治疗的关键是什么?李:家庭治疗的关键就是要把自己的原家庭分析清晰。我们都知道家庭治疗探讨的就是一个人和他人的人际关系,可能会无意识地受到早年和他母亲也包括父亲、重要关系人的密切的、依恋的平安模型的影响,而呈现出起他的特点。在这样的状况下,每个学习家庭治疗的人要深知自己是在怎样的家庭环境中生长的。记:与个案询问相比,家庭治疗最大的难度是

6、什么?李:在个案询问里边,我们只面对一个人。因此,我们把控交谈时常常是只跟一个人闲聊,只跟一个人形成共情就行了。而家庭治疗时,会同时面对三个人、四个人、五个人,甚至是一大堆人,你的谈话要吸引住他们的留意,这是一个技术-你的谈话怎样让每个人都卷入进来思索和分析?所以,当你有个案询问的基础时,再学家庭治疗就会轻松一些。假如你没有个案询问,突然要把控几个人,和几个人结盟,突然我们要在充溢着分裂的心情、生气、冲突、攻击性,跟每一个人保持共情,这本身来说是对人实力的挑战。记:您觉得心理询问师在应用时应留意些什么?李:把自己的原家庭分析清晰的同时,还要学会多边结盟,不要在里边过于纠缠谁对谁错。只要家庭有一

7、个成员产生了反感,家庭治疗就无法进行。因为他会破坏你所达成的状态,他会反着来,所以你要让每一个人舒适。尽管这个父亲很暴力,打了他的儿子和太太,但你不要流露出厌恶感,确定要更多地去关注这个父亲的感受,在离开前让他感受到得到了你是充分的敬重和理解他。因为,一旦他发生变更了,他才会允许家庭发生变更。给足男人面子是中国人接受全家治疗的关键记:在中国,个体对心理询问还不能接受。您认为现在的中国人对全家治疗的接受程度如何?李:事实上对于全家治疗,只会是男人比较少来,妈妈和孩子很简单来。孩子有问题时,妈妈往往会陪伴前来,甚至有时候孩子不来,妈妈会带来。中国文化中,父敬爱面子。男人有时候会以为你要指责他,以为

8、你确定要分出谁对谁错。然而,他们不了解心理学,一旦他们来了,见到你,而你又给足他面子,他们就会觉得你才是他的挚友,你能够帮助他解决家庭的苦恼,他会接着再来。比如说,丈夫来了,我会说还是先敬重男人,先让丈夫先说,或者我们敬重父亲,先由父亲说话。尽管他刚来的时候,觉得你会指责他。或者太太为什么会来,是因为太太劝服不了他,而由询问师来劝服他。他会有习惯性的感受。来了后,他会发觉完全不一样:询问师会邀请他,让他发表他自己的看法,甚至将他的看法说明成他的太太和孩子可接受的言语。他会很舒适,因为他真心就是这样想的,只是他的言语不对。他会感觉你在帮他,只要这样的一个前提,他和你结盟了,接下来就好办了。很多总

9、经理,很多闻名的人不停地来我这里,甚至在孩子和太太不来时,他们会偷偷跑来见我,静静地告知我一些信息:我该怎么做?,你希望我怎么做?。因为,他发觉这个询问师是真的理解他,从来也不指责他;来这里后,他的太太和孩子变得很温柔-于是,他渴望从你这里得到更多,他是会再来。但是传统的观点会阻挡这些男人情愿来,会找一些借口不来。当然,我们也承认,有些询问师不太会处理关系,会让一些男人受挫,来了后,他会感到自己的权威没被得到敬重。记:您能谈谈对海灵格家庭排列的看法吗?李:在最起先接触海灵格的时候,我不太喜爱,我觉得他把一个很平实的技法变得神奇。但是,渐渐的过程中,我读了海灵格的几本书,突然理解了这个老头儿了(

10、笑)。我明白了他为什么要带有宗教神圣感,我感觉到,其实他深层地在关注家庭中隐藏的关于死亡、分别、赏识感的信息。或许下一次的家庭治疗中级班,我会做一个海灵格式的排列,来揭示家庭潜藏的信息。这样的话,更能刺激人成长。因为,海灵格式的排列不是拿到临床做询问,而是在小组中帮助每个人长大,让他们把自己内心的东西呈现并消退。这也正是为什么做了海灵格式体验的人,会感觉到自己的肚子被挖开了,东西找到了,结果却不被管了。海灵格觉得,我只要呈现出这些信息来,最终你自己会来处理和消化,尽管会苦痛一阵子。我觉得海灵格的东西蛮好的,甚至某些程度上比家庭治疗排列法更显得深邃和哲学。做个案是询问师最好的成长时机记:您是学医

11、出身的,转向心理询问已经有19年了。在这19年中,尽管接受了行为认知治疗(催眠训练)、分析性心理治疗、系统性家庭治疗等一系列专业培训,但您好像对系统性家庭治疗情有独钟。为什么?李:这个不好说吧,因为是这样的。我在中德学的是家庭治疗取向,家庭治疗取向是关系取向,就是我们把来访者放在关系里思索,跟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学派有区分是,家庭治疗更关注来访者内心世界的东西。我可能是在中国涉及家庭治疗比较早的人之一,我在家庭治疗方面攻读了很多年,或许在10年前我就在父母必读上发表关于家庭的一些分析,再加上做的家庭案例比较多,所以这个行业都公认我是做家庭治疗做得比较好的。其实,我最早不是做家庭治疗的,我做的个案

12、比家庭做的多得多的多,只是在中德才起先学习这个关于关系取向的治疗体系。记:从事心理询问有很多人会半途而废,您有没有懊悔、放弃过?李:可以说没有明显的懊悔。但是做心理学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些时候有种倦怠感,80%的人都会放弃,一些人会坚持下来,这些很正常。有一段时间,我很想到高校当一名心理老师算了,做个案太累了。后来也想过写心理学的书,比做个案轻松而且赚得多。但是,做个案会很挑战,是询问师最好的成长时机。记:您靠什么坚持下来?李:没靠什么.当时,我在医院做这个职业,管了医院的临床心理科,我不能不干。因为我不干的话,手下的人都会不干,所以我就要挺着,因为医院还是很须要这样的一个科室。跟社会上自由人去

13、选择从事心理询问的动力有所不同,你不仅须要做下去,还要做好,还要挣到钱,奖金还要提高,是吧?(笑)。我最大的本领是读书记:几乎全部的询问师都会评价您把心理询问做活了。从学习理论到活学活用,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您是怎样做到的?做了哪些努力?这一过程中经验了些什么?李:我是爱好广泛的一个人,我在学心理学的过程中并没有放弃对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学、艺术的探讨-吹拉弹唱什么都要会。喜爱关注人们的命运,比如说电视剧也爱看,电影也爱看;喜爱去共享人类在地球生存的苦痛和经验,比如我爱看冒险片、灾难片,从中体悟生命的东西;我喜爱自然哲学,有十年基本上跟随着社科院的系列丛书,一本本地读,获得了很多学问。在中德

14、系统里边,德国老师给了我很好的促进。他的那种带有国际水平的询问风格、思辩、幽默感、处理个案的灵动;和我的性格有关,追求自由,不情愿受到固化理论的约束,总想创新;广泛地涉猎学问,对文化的灵感,对人的敬重,对人性的理解。所谓的知道分子,什么都想知道一点。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的询问看起来会总是不拘一格,你看不出是什么风格,恒久你看到的都是整合、融和、飘逸、灵动的东西。我的内心不再被模型学问所困扰。我在学分类学问的时候有一种天生的反感,人们总是觉得看不到,分类以后才能看到,事实上不是的,人是生动的。于是,渐渐地我会放弃那些固化的、硬的理论,而追求敏捷、多变的技术。记:您说自己最大的本领是读书。能给我们的询

15、问师挚友们举荐几本有利于临床实践的书吗?李:我个人觉得,首先是生物学进化的书确定要看。比如人类是怎么发展来的?世界的文明基石是什么?除了生物学,我也希望心理询问师能读些人类学。比如人类分布,种族,迁移和变更。在广州,我会关注客家人,很想亲近他,想知道他的想法,他的感觉。在昆明,我就舍命跟那些少数民族人打交道。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打开我的眼界。西方文化里要知道混沌学,因为这个困难性思维体系能使事务回到一个无序的状态,过度的有序化会让这个世界走样。对于中国的文化,道家思想、禅家思想确定要好好琢磨。阴阳、五行、风水、易经、八卦,我们要深刻思索:古人为什么会这样来思索这些问题?它的内在是什么?我觉得心理学家是人学家,涉及到人的行为的,全部都要纳入心理学的新奇心中。我们要探讨不同层面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当我们把这些东西渐渐涉猎到某一个阶段的时候,你突然会觉得内心很开阔,我们没有很多怀疑,我们知道这个老板为什么会苦痛,或者明白他的苦痛可能是因为什么。尽管我们不知道怎么解决,但至少我们很简单共情。事实上,我建议心理询问师什么书都要读-杂学,因为这些书都是人写出来的。询问师的个人成长要经过很多体验记:很多询问师评价您的询问风格:不为外物干扰,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