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看见》有感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020681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看见》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读《看见》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读《看见》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读《看见》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读《看见》有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看见》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看见》有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可编辑读看见有感我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场认识柴静,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场喜欢上她。记得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她参加的一个演讲比赛,她说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详细的人构成,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可以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可以独立考虑的人,可以记录真实的人,可以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可以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这五分钟的演讲给了我宏大震撼,原来演讲还可以这么性感。我当时反复看了无数遍。然后开场关注她的节目,看见。几个月前,去了清华听了她的讲座。于是一直关注她,当听到一本叫做看见的书时。我早早的提早市场发行时就已经看完大半。看见是柴静十年记者生涯的一个回

2、忆,没有宏大的叙事,在讲一个个鲜活的,这十年中所经历过极具突出的事件里的人。里面没有说教,却让我一个外行明白了做一名合格的记者不是评论,而是客观的呈现新闻事件。这十年中,从娱乐节目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评论部,由第一次采访时的青涩,紧张,焦虑,到语言犀利,咄咄逼人的温顺杀手,再到如今的宽厚。柴静正在一步一个台阶的爬上事业的最顶峰。她这十年中遇到过的挫折,苦难,感动,也许只有自己可以体会。我通常会看看看着就会走神想起了自己。我曾经在不同的人听过这样一句话,不要走的太远,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这是陈莽说的。每看一次,就会愣愣神,想想自己如今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里面打动过我的还有很多很多,有些话可以

3、让我悔改,而有些可以让我有意识。就像一粒分子一样,在我脑中开场量变。在这个急躁的社会,这本书可以让我安静下来,向内开场学会观察自己。一层一层的刨,就像结伤疤一样,把自己最丑陋,平时不敢给别人呈现,自己也不愿意想的局部展现出来。这是一个不断自省的过程,虽然很疼痛,但是确是在帮助我不断进步。看完看见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对语言开场变得敏感了。不得不成认,在青春期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就不上学了,并且以为这是一种幸福,并以不学习为荣。而后来走入社会发现知识构造明显跟同龄人有差距。于是开场看各种类型的书,但是对文字相当迟钝。柴静说过自己是对语言敏感的人,对采访对象的每一个字都可以保持高的敏感度,以便捕捉到被采访

4、者的真实内容,然后呈现给观众。看完柴静的书,我开场喜欢这种表达方式,再看每一个字的时候也更加的在意。二、看见读书报告看柴静的这本书是出于偶尔,一个朋友推荐了看见这本书的视频推广会,觉得不错,就想买本书来看看。恰巧有个朋友买了,就借过来拜读一下。书里的主线是以柴静十年采访的主要人和事为主线,有她的同事、工作伙伴以及她的成长。文章有堆砌的感觉,主线不是很明晰,有的时候她的感受会莫名其妙的插入进来,让读者有点一头雾水,不知道这句话是讲得采访的人物还是她自己的感受,还是同事什么的,有点分不清事件主人公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有人看过安排的采访,是关于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看柴静的这本书跟安排之前的书有点类似

5、,吸引我的是里面的新闻人物,不是柴静这个人。两个人物很打动我,一个是卢安克,一个是药家鑫。卢安克是个德国人,在中国的大山里待了十年还是个没有资质的教育者,跟留守儿童混在一起,为了什么呢?从我的角度来说不好说,他也许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试图在这些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能起到一些小小的影响作用吧!之后我去了卢安克的博客看了看,我个人觉得他太理想了。教育是个太大的话题,留守儿童更是个不小的社会问题。一个问题有社会、有家庭,孩子成长的问题却在这之间变得无人理睬了,而卢安克想做点什么,也许他做的微乎其微最后吞没在茫茫的人潮中了,但至少他做了。一直有个问题在我脑海里萦绕,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孤儿问题、有一些类

6、似于卢安克的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他们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同时他们面对的挑战和问题也不是他们这个层面可以解决的,但是他们尽力了,努力过着每一天试图去改变或者影响着孩子的命运。他们一定放弃了很多其他的时机,例如在大城市里开展而买房、买车的时机,他们的思想境界可能比我们在大城市里混日子的人高,但是这个是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吗?是的,也许你会说:“那他们至少做了,他们过得日子比你在大城市里天天混日子要有意义的多了!”但比起盖茨对慈善事业的捐助,他可能能影响的人是更多的。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盖茨!世界上也只有一个盖茨!药家鑫的故事我听过很屡次,这次是从药家鑫父亲的角度来阐述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7、。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安康太重要了。儿子的成长以及父亲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当父亲用暴力手段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手法必然是暴力,当父亲对受欺负的孩子漠然置之的时候,孩子可能得出的结论是这就是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暴力才能解决问题。一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作为家长却没有时机或者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是太遗憾了。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从小别人照顾你,到你长大有了自己的家庭和承当越拉越多的角色,也许有的角色我们扮演得好,有的角色我们扮演得不够好,但一旦我们选择了为人父母的角色时候,就需要关注孩子成长中的心理安康的培养。人是家庭的也是社会的,别轻易做这个决定,更别轻易放弃他(她)

8、!三、看见读书心得体会柴静的看见,我喜欢,语言可以朴实到得意的程度。我从看见中感受到的是温情、温暖、人性、关心。假如有人看着这个说这是“表演”,那么我挺希望大家都具有这样的“表演”修养,好好修养一下自己,在私下里练好了,这样就可以到关键时候自然地“表演”出来。也许是社会冷漠的程度太深,让我们中有的人真的对现实中的温暖也不那么相信了,仿佛只有电影电视剧中的温暖才是我们理性中可以相信的,可以欣赏的,生活中的真实可感的温暖,却变成了“表演”。这难道要去责怪在生活中表达自己的温暖的人么?你表达出那么多的温暖,是想让我们这些惯于冷漠的人显得太冷酷吗?这难道也可以算作是柴静的错?我喜欢柴静,她的看见,让我对现实的温暖充满信心,为打破冰冷加了一把炭火。我对柴静的认识是遥远的,可以肯定她不认识我。但是,从如今开场,我想我会关注柴静,她也许会因为名声在外多了些客观的压力,不过我相信她的内心是坚韧和英勇的,所以她当得起任何的评论。我祝福她。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