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论文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措施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020622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牧兽医论文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畜牧兽医论文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畜牧兽医论文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畜牧兽医论文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畜牧兽医论文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畜牧兽医论文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牧兽医论文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措施(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 业 论 文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措施系 别: 畜 牧 系 专 业: 畜 牧 专 业 班 级: 畜 牧08.1班 学生姓名: 党 连 涛 指导教师: 贾 万 臣 完成时间: 2010年10月31日 目 录开题报告I任务书III正文1摘要1关键词11 蛋鸡的生理特征及产蛋规律11.1蛋鸡的生理特征11.2蛋鸡的产蛋规律12产蛋鸡的营养需要22.1能量需要22.2蛋白质需要22.3钙的需要23提高产蛋率的措施23.1产蛋鸡的饲养23.2饲喂时间及次数43.3饮水43.4蛋鸡的管理44小结8参考文献:9致 谢10开题报告论文(设计)题目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措施课题的根据:1说明本课题

2、的理论、实际意义近几年,我国的养禽水平不断提高,养禽业已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家禽市场也不断扩大,对鸡蛋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对满足市场需求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掌握并能熟练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技术显得尤为重要。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与科技的进步,人们的膳食结构将朝着增加肉、蛋、奶比例的方向发展,而含有全价蛋白质的禽蛋的生产,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毫不例外地被放在了优先的地位。提高蛋鸡产蛋率对满足市场对禽蛋的需求及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题的主要内容: 1 蛋鸡的生理特征及产蛋规律1.1蛋鸡的生理特征1

3、.2蛋鸡的产蛋规律2 产蛋鸡的营养需要2.1能量需要2.2蛋白质需要2.3钙的需要3提高产蛋率的措施3.1产蛋鸡的饲养 3.2饲喂时间及次数3.3饮水3.4蛋鸡的管理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完成期限:1.2010年 月 日 指导老师与学生联系,召开论文撰写座谈会 2.2010年 月 日 搜集课题相关资料 3.2010年 月 日 与指导老师确定选题,向学生下达任务书 4.2010年 月 日 完成初稿 5.2010年 月 日 完成二稿 6.2010年 月 日 完成三稿 7.2010年 月 日 交定稿一式三份及电子文档 8.2010年 月 日2010年 月 日 论文答辩主要措施:去图书馆、资料室、

4、上网查找资料;请指导教师提意见并修改;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不断完善论文。 主要参考资料: 1杨慧芳.养禽与禽病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2,441242杨宁.家禽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07,78923王生雨.中国养鸡学M.山东:山东科技技术出版社,1998,57784杨山.现代养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41465 杨宁. 家鸡生产学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系(部)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党连涛专业班级畜牧08.1班指导教师贾万臣论文题目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措施研究的

5、目标内容及方法目标:本文以了解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措施为目的,主要介绍措施中应注意蛋鸡的饲养与管理,根据理论联系实际,提供有效数据及措施,为蛋鸡提高产蛋率做出科学依据,同时在增加养殖户收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内容:1 蛋鸡的生理特征及产蛋规律2 产蛋鸡的营养需要3 提高产蛋率的措施方法: 1 查阅资料,相互交流;2 调查研究,明确目标;3 观测结果,讨论分析;分阶段完成的工作1.2010年 月 日- 月 日 指导老师与学生联系,召开论文撰写座谈会,搜集课题相关资料,与指导老师确定选题,向学生下达任务书。2.2010年 月 日- 月 日 完成初稿,导师修改,学生二次完善,与导师共同完成定稿。3.20

6、10年 月 日 交定稿一式三份及电子文档。4.2010年 月 日2010年 月 日 论文答辩 系(部)主 任意 见I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措施党连涛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武威 733006摘要 蛋鸡的产蛋率是影响养殖户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提高产蛋率,可显著提高产蛋量,通过分析蛋鸡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提出了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具体措施,为蛋鸡提高产蛋率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 蛋鸡 产蛋率 措施提高蛋鸡产蛋率是养鸡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提高蛋鸡产蛋率对增加蛋鸡产蛋量、增加养殖户收入具有重要意义。1 蛋鸡的生理特征及产蛋规律1.1蛋鸡的生理特征 母鸡在生理机能上,开产期(1924周龄),一方面需要满足

7、产蛋所要的营养,另一方面仍需要满足身体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产蛋高峰期(2542周龄),母鸡产蛋所需要的营养迅速增加,往往造成营养供给不足,大大消耗母鸡自身的营养储备;产蛋后期(43周龄以后),由于产蛋量的下降母鸡从外界摄取的营养逐渐转入体内贮藏,使母鸡体重增加,腹部脂肪沉积量大增,脂肪成分将卵巢包围,从而抑制了产蛋机能。所以在产蛋鸡的饲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克服母鸡生理上的不足。1.2蛋鸡的产蛋规律1.2.1产蛋曲线在标准条件下,将蛋鸡在一个产蛋年度内产蛋率的变化记录,绘制的曲线称为产蛋曲线。母鸡的产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从开产到产蛋率达到50%,需要3周左右;从50%到进入产蛋高峰,达到90%

8、以上,需要3周左右;高峰期稳定时间较长,然后产蛋率开始下降,到产蛋52周时,约下降30%,达到60%左右,每周约下降0.7%0.8%,按产蛋曲线变化特点,可将其分为开产期、高峰期和产蛋后期。1.2.2蛋重变化规律 开产时平均蛋重较小,随着鸡群周龄的增长,平均蛋重也在逐渐增加。在开产期内蛋重增加最快,至40周龄后则增长幅度很小。1.2.3蛋产出时间规律一天中鸡群的产蛋时间集中在见光后的37h。按早5点30分开始照明为例,上午8点前产蛋占全天总产蛋的8%以下,8点至12点之间占70%以上,12点至下午2点约占15%,下午2点以后约占7%。每日蛋产出时间,受季节、周龄等因素发生一定的变化2产蛋鸡的营

9、养需要2.1能量需要 产蛋鸡对能量的需要包括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影响维持需要的因素主要有鸡的体重、活动量、环境温度的高低等,体重大、活动多、环境温度过高过低,维持需要的能量就越多。生产需要指产蛋的需要,产蛋水平越高生产需要越大。据研究,产蛋对能量需要的总量有2/3是用于维持需要,其他用于产蛋。鸡每天从饲料中摄取的能量首先要满足维持的需要然后才能满足产蛋的需要。2.2蛋白质需要 产蛋鸡对蛋白质的需要不仅要从数量上考虑,也要从质量上注意。体重1.8kg的母鸡,每天维持需要3g左右的蛋白质,产一枚蛋需要6.5g蛋白质,当产蛋率100%时,维持和产蛋的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为57%,故每天共需17g左右

10、蛋白质。在实际生产中产蛋率不可能达到100%,所以蛋白质实际需要量低于17%。2.3钙的需要 产蛋鸡对钙的需要量很大,每产一枚蛋就从蛋壳排出22.2g钙。因此,钙是产蛋鸡日粮中重要营养成分之一。母鸡摄入钙量不足,会降低产蛋量和蛋壳重量;钙量过多会降低鸡只的食欲,影响其他营养成分的吸收。实验证明,开产前半个月母鸡骨骼中钙的沉积加强。因此,从4月龄起应给母鸡喂含钙量较高的配方饲料。普遍认为产蛋鸡日粮中含钙量3.2%3.5%是最佳水平,一般采用贝壳粉和石粉做钙源。3提高产蛋率的措施3.1产蛋鸡的饲养3.1.1分段饲养 根据蛋鸡的年龄和产蛋水平将蛋鸡的产蛋期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同时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可

11、使蛋鸡的产蛋率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饲养效果。一般采用二段法或三段法。二段法是以50周龄为界,50周龄前,鸡体尚在发育,又是产蛋盛期,饲料蛋白质水平控制在16%17%。50周龄以后,鸡体生长发育已趋完成,产蛋量逐渐下降,蛋白质水平控制在14%15%。三段法根据年龄大小划分为,从20周龄到42周龄为第一阶段,43周龄到62周龄为第二阶段,63周龄以后为第三阶段,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逐渐降低,分别为18%、16.5%17%、15%16%。分段饲养时各段饲料也需要有12周的过渡时间。采用此用方法,产蛋高峰期出现早,上升快,高峰持续时间长,产蛋量多。3.1.2限制饲养 产蛋期限制饲养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降

12、低成本,节省饲料,并可适当的控制体重,避免采食量过多,营养过剩造成母鸡肥胖,防止母鸡发生脂肪肝,提高鸡群的产蛋量。在产蛋阶段一般采用“群内对照法”,即在群内选择一定数量的鸡,让其自由采食,并准确记录每天的采食量。用1周内的平均采食量作基准,按照要求限饲的百分数,计算出下周内限制饲喂量。产蛋母鸡的限制饲养须考虑到品种、产蛋阶段,饲料条件和季节的变化。据试验,能量摄入量可以降低5%10%,虽然蛋重降低0.5%1.5%,由于产蛋率提高,产蛋量并不减少。最适限饲量为8%12%。3.1.3调整饲养 以饲养标准为基础,保持饲料配方的相对稳定,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饲料配方不能大动,饲料原料,营养成分都不能变化

13、太大,即使是相同品种的原料,产地不同对生产性能也有影响。可尽量微调,使鸡的适口性有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否则影响鸡的采食量,引起产蛋量下降。掌握好调整时机,根据鸡群的产蛋量,蛋的质量、健康状况、饲养条件和环境变化,做到适时调整。调整饲养,在产蛋量上升时,提高营养水平走在产蛋上升的前面;产蛋量下降时,降低饲料营养水平走在产蛋量下降的后面。检查调整后的效果,每次调整后都要仔细观察鸡群及产蛋量的变化,如果影响太大,应及时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或恢复调整前的饲养。采用饲料原料时,要因地制宜,不能舍近求远;调整后要计算经济效益,无论种鸡或商品鸡,都要详细计算投入产出。3.2饲喂时间及次数 据试验,上午9点饲喂1次,产蛋率为75.7%;下午3点饲喂1次,产蛋率为80.3%;上午9点及下午3点各饲喂1次,产蛋率为79.8%,平均每只日产蛋相应为46.23g、49.43g和49.36g,料蛋比相应为2.622、2.362和2.450。由此可见,大群饲养蛋鸡,以下午3点饲喂1次为好,其次是上午9点及下午3点各饲喂1次,而上午9点饲喂1次效果最差。3.3饮水 产蛋期蛋鸡的饮水量与体重、环境温度有关,如下表:气温饮水量(ml)产蛋率(%)102030 10 16617025330 178181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