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后反思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0204680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后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后反思 女娲补天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本文自然灾害场面描写生动逼真,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想象奇特丰富。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要求学生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边想象画面。了解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勇于奉献的精神。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感慨颇多: 一、质疑问难,引出精彩 在学生读课题后,我问他们想知道什么。学生的问题提的很好,提出了两个中心问题“女娲

2、为什么补天”和“女娲怎样补天”。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就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灾难来临前人们幸福的生活和灾难来临后可怕的情景。在学习灾难来临后的可怕这一自然段时,学生又出乎我意料地质疑“为什么天会塌下一个大窟窿”。这时,我正迟疑要不要给他们讲讲共公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时,没想到班里又小手如林,“老师,我知道为什么天会塌下一个大窟窿,那时因为水神和火神打架时”“老师我也知道这个故事叫共公怒触不周山,我也看到过的。”我感叹孩子们丰富的课外知识,这是课外书给他们带来的知识,正是他们质疑问难的精神,才使他们的这一课外知识得以展示,也使课堂出现了

3、精彩的亮点。 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在这节课上,“读”贯穿始终,对学生读课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体读,个别读;大声读、默读等等。不同形式的读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读有利于对文字的揣摩;出声朗读能加强感受、增强记忆;指名朗读可以给对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学生施展个性的空间;自由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语言。集体朗读有增强气势、激发共鸣的功能同时,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体验情感,我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做文章,通过细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读,使学生获得情感、升华情感。 三、挖掘课文的空白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是不难理解的,但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确实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补白想象:让他们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得很好。有的说:“我仿佛看到洪水冲来,房屋倒塌,人也被冲走。”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孩子们在哭着寻找爸爸妈妈。”在这些补白想象中,进一步体会到神话的神奇,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积累并运用了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