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论减负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020285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霍姆林斯基论减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霍姆林斯基论减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霍姆林斯基论减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霍姆林斯基论减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霍姆林斯基论减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霍姆林斯基论减负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具有一定普遍性。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也曾是前苏联教育工作中一个迫切而重要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当我国即将实现遍及中等教育的时候,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负担,已经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育过程的文明以及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都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有赖于这一问题的实际解决。并对此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观点。重温苏氏的有关论述,对于推进“减负,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一、科学界定学习负担是“减负的根本依据苏霍姆林斯基对学习负担问题并没有简单化,他认为学习是一种并不轻松的劳动,应当有适当的难度,良好的学业成绩是艰苦劳动的结果。“只有在脑力劳动对儿童的力量进行一定的考

2、验的情况下,才能培养儿童具有一个思考的劳动者的自尊感。这种自尊感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和内在动机。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主要体现在:“让少年学生从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把“他的全部精力都用在背诵、识记和保持上去,“把学习仅仅归结为不断地积累知识、训练记忆和死记硬背,割裂了记忆和思考、知识与能力、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正如苏氏所描述的:“儿童好似背着一个口袋,教师尽量地把越来越多的东西往口袋里装,而学习的意义和目的仿佛就是“把这样的重荷背负到一定的地点。二、正确分析学习负担过重的成因是“减负的认识前提苏氏认为,学生负担过重的基本原因“要在教学过程本身去找。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和知识观

3、的片面性:“在许多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这么一种惯例: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就是为了能够正确地答复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能够完成作业。“谁能够把知识保持在记忆里,一旦教师提出要求,就能把它们倒出来,谁就被认为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教学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这种被苏氏称为“上个世纪的对待知识的那种观点,恰恰“无助于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为此,他强调指出:“必须首先改变对知识这一重要概念的实质的看法。知识这首先意味着能够运用。在他看来,“知识对于学生,好比是一种工具,借助它而去果决地掌握新的知识。三、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减负的首要条件“学生的学习被各种学校功课塞得

4、越满,给他留下的供他思考与学习直接有关的东西的时间越少,则他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越大。教育教学的辩证法在于:“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因为“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盛的精神的广大背景下进行。“这个背景越丰盛,你学习起来就越轻松。学生的智力生活越是广大与博大,则托起学习之舟的力量就越是强大。“总之,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的主要途径,就是保证智力生活的丰盛性。而“自由时间是丰盛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我们要使学习富有功效,那就需要给学生自由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对于全面开展和形成他们的智力的、审美的兴趣和需要又是必不可少的。相反,“如果教

5、师只考虑怎样迫使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坐在那里抠教科书,怎样把他们的注意力从别的一切中都吸引过来,则负担过重的现象就是不可防止的。四、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爱好是“减负的积极对策“给儿童提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不是说让他们有可能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放任自流会养成无所事事、懒散疲塌的不良习气。则,怎样教会儿童富有功效地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呢苏氏提出:“一定要使自己的学生形成合理的爱好。“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学生应当有广泛的阅读兴趣,从中汲取多方面的知识与智慧。“如果少年学生除教科书以外什么也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因为“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浅薄,并且

6、把全部负担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则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记住的东西多几倍。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他深信不疑的教育信念。五、要引导每个学生“特别喜欢一门科学“在科学根底课程这个整齐的乐队里,要使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喜爱的乐器和自己喜爱的旋律。如果一个学生没有爱好一门具体的学科,一个具体的科学知识领域,那就没有个性的智力完满性和精神生活的丰盛性。“各门科目的深入扎实的根底知识,与某一门科目、某方面知识的特殊兴趣的开展相结合,是人得以全面开展的重要条件。正是基于这一点,苏氏大力倡导教师要把争取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视为“引以为荣的事。六、要“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多年的工作经验使苏氏形成和树立了这样一种教育信念:“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学校生活的智力丰盛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能不能把智力生活和体力劳动密切结合起来。他所说的劳动“是指复杂的、发明性的劳动,这种劳动里要有思想、有巧妙的技能和技艺。“他把双手和智慧的努力结合起来,这才是“一种真正丰盛的智力的生活。在他看来,不足智慧的实践和脱离实践的智慧是同样不可理解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