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0200558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龙马初中教师 周双凤【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并能用机械运动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4知道声音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5.初步了解人耳构造及产生听觉的过程。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

2、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的声现象。【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知识的重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师准备】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烧杯、玻璃罩。【学生准备】 橡皮筋、直尺、细线、铅笔、白纸、小纸屑、小闹钟(或手机)、小石头、塑料袋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

3、千差万别的声音呢?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二、进行新课问题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讨论: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引导比较: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2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3观察比较烧杯中的静水与向烧杯中倒水发声时水的情况。4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让学生总结出: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进而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与复述。 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

4、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 乘势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是否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呢?怎样验证?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需要那些器材,具体怎样操作?确定方案)教师预备:方案一:用手轻触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方案二:让发声的音叉浸入水面少许,观察水面变化情况。方案三:用细线将铅笔系在音叉上,音叉发声时,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观察在纸上留下的线条情况。方案四:把小纸屑撒在桌面上,用拳头敲击桌面时发声的同时观察小纸屑的情况。 方案五:把装有水的水槽放在桌面上,用拳头敲击桌面时发声的同时观察水面的情况。学生活动:(

5、教师根据情况指导)收集信息,分析材料:发声体现象结论声带说话时喉咙部位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直尺发声时直尺在振动发声的直尺在振动水水发声时在振动发声的水在振动橡皮筋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音叉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手感觉发麻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发声的音叉在水面上激起水花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铅笔在白纸上留下波浪线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桌面桌面发声时小纸屑会跳动发声的桌面在振动桌面桌面发声时水面上会激起水波发声的桌面在振动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引导解决:1指导学生看教材76页图4-1、77页图4-3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为什么会发声?学生讨论:(教师指导点拨)

6、问题二: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提出问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出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呢?媒体播放: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资料片断,观察宇航员交流的方式,与人们在地球上的交流对比。教师引导: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介质)。提出问题:怎样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呢?固体、液体是否都可以传播声音呢?学生讨论:器材?操作?(教师引导点拨、确定研究方案)教师预备:方案一:1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2.观看宇航员在月球上进行交谈时的视频,他们能直接进行交流吗?为什么?方案二:把正在响的闹钟用塑料袋包住,放进水中,听声音的情况。方案三: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旁边的人能听到声音。方案四:一同

7、学轻敲课桌一端(或把闹钟放在课桌一端),另一同学把耳朵贴近课桌的另一端,听声音的情况。学生活动:(教师指导)收集信息,分析材料:介质现象结论空气听到闹铃声气体可以传播声音无听不到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水听到闹铃声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水听到石头敲击声液体可以传播声音课桌听到敲击(嘀嗒)声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问题三: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提出问题:既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投影展示:振动源可在水槽中激起水波,并不断向外围扩散。类比说明:指导学生看图46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物理研究方法指导:类比法)学生讨论:(

8、教师指导如何传播,激发兴趣,突破难点)。问题四: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 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到声音了。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你怎么知道的?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教师预备: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为什么?2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能马上听到回声吗?3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共同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介绍资料、指导读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学生讨论:在读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点?(教师指导)1150C时,V声=340米/秒 250C时,V声=346米/秒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3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信息

9、快递】播放回声的图片,让同学们了解回声现象。阅读课本80页的习题3,让同学们找出什么叫做回声。得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回声。让同学们了解听到回声的条件。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听到回声。如果相差不到0.1 s,回声就会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问题:根据上面提供的听到回声的条件,请同学们算一算,要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最短距离是多少?三、课堂小结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3声音在介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 150C时,340米/秒(空气)板书设计:一、声音的产生一切

10、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在某一位置做往复运动)。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2、介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固体、液体、气体)。3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1)150C时,V声=340米/秒 250C时,V声=346米/秒(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3)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四、知识应用例1 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D)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

11、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拓展:本题可以在学生识别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如: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例2 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3个合理场景答案:(1)过马路的行人听到汽车喇叭声后再躲避车辆已经来不及了;(2)在教室里上课时,后排的同学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3)发令枪响后,好长时间运动员才能起跑(4)看表演时,会发现,演员的动作出现了很长时间,才听到发出的声音。例3: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判断海中物体的存在,请想一想利用回声测海底的深度需要先知道什么?然后怎样计算?答案: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从发出声音到接收回声所用的时间t。海水深度s的计算公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