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在线作业三满分答案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0198238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在线作业三满分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在线作业三满分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在线作业三满分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在线作业三满分答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在线作业三满分答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在线作业三满分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在线作业三满分答案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在线作业三满分答案1. 苏轼在文学理论上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他主张( )A.言必中当世之过(白居易)B.观察事物应了然于心,也了然于口和手C.诗有别材,诗有别趣D.诗贵乎枯淡,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E.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赞王维语)参考答案:BDE2. 细胞膜为嵌有蛋白质的脂类双分子层结构。( )细胞膜为嵌有蛋白质的脂类双分子层结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3. 欧阳修的著名诗句“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出自( )。欧阳修的著名诗句“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出自( )。A、戏答元珍B、边户C、再和明妃曲D、秋怀参考答案:A4. 美

2、国利用庚款兴学在中国兴建了什么学校?( )A京师学堂B清华学堂C天津学堂D福州学堂美国利用庚款兴学在中国兴建了什么学校?( )A京师学堂B清华学堂C天津学堂D福州学堂正确答案:B5. 试述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并加以评价。试述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并加以评价。正确答案:第斯多惠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被人们尊成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rn (1)他的教育思想包括rn 第斯多惠(17901866)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被人们尊成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教育理论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创办并主编莱茵教育杂志1851年开始出版教育年鉴。rn (一)论影响人的发展因素rn

3、第斯多惠认为有三个因素影响着人的发展:天性或天资、教育和自由自主。天资是造物主安排给人的是一个人本身能力和活动可能性的基础是人们发展能力和力量的胚胎。人的天资既有相同性也有差异性人的天资是随着时间连续不断的发展的但是不是所有人的天资在同一时间是同步发展的。有些人的天资发展要比一般人早些有的人晚些。rn 人的发展取决于天资和激发两个条件。天资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激发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激发需以天资为基础天资的发展要靠激发教育就是一种激发。rn 天资、教育与自由自主的关系是:首先第斯多惠非常重视自主学习人必须主动掌握知识占有知识;其次教育必须遵循人的天资“过早”或“过晚”激发天资在教育上都是不祥

4、之兆。rn (二)论教育的目的rn 在教育目的上第斯多惠从人生观的角度得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使之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完善意味着一个人的发展应该是和谐的教育中的和谐首先是针对全人类而不是个人而言的因此不能用同一标准来发展个人的天性;rn 其次和谐是针对人的身体和精神的统一而言的。和谐发展要求全面发展身体和精神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rn (三)教学论rn 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rn 教育应该以发展智力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教育史上一直有争论。课堂教学也会产生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教师教学生熟悉某一种教材教会学生一种知识或一种技能使学生提高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另一种倾向是教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

5、的实际能力。第斯多惠认为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一方面学生要掌握知识必须依靠一定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智力发展离不开教材(知识的学习)。教学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形式目的应占首位因为发展能力是最后的目的。rn 教学原则rn 第斯多惠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rn 第一遵循自然原则。教学必须遵循自然或天性因材施教。rn 第二遵循文化原则。第斯多惠认为个人不是抽象的他生活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具体的地点和环境中因此教师在制定一切教育方案时必须考虑时代的精神文明以及民族性。当自然原则与文化原则发生冲突时遵循文化应让位于遵循自然。r

6、n 第三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教师必须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入与年龄和天性相符的主动性阶段以便达到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彻底认识事物的本质。rn 第四直观教学原则。rn 另外他还提出循序渐进、启发式等教学原则。rn (四)论教师rn 第斯多惠十分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提倡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并对教师提出一些要求即教师要:rn 第一自我教育;rn 第二有崇高的责任感;rn 第三有良好的素养和教学技能等。rn 总之第斯多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意义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其思想是在继承前人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吸收了教育史上苏格拉底、卢梭、赫尔巴特等著名教育家的教育

7、思想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并运用于教师培训实践中推动了德国师范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教学工作仍有指导意义。rn (2)评价rn 第斯多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意义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其思想是在继承前人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吸收了教育史上苏格拉底、卢梭、赫尔巴特等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并运用于教师培训实践中推动了德国师范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教学工作仍有指导意义。第斯多惠,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被人们尊成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1)他的教育思想包括第斯多惠(17901866),是19世纪德国

8、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被人们尊成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教育理论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创办并主编莱茵教育杂志,1851年开始出版教育年鉴。(一)论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第斯多惠认为,有三个因素影响着人的发展:天性或天资、教育和自由自主。天资是造物主安排给人的,是一个人本身能力和活动可能性的基础,是人们发展能力和力量的胚胎。人的天资既有相同性,也有差异性,人的天资是随着时间连续不断的发展的,但是,不是所有人的天资在同一时间是同步发展的。有些人的天资发展要比一般人早些,有的人晚些。人的发展取决于天资和激发两个条件。天资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激发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激发需以天资为基础,天资的发

9、展要靠激发,教育就是一种激发。天资、教育与自由自主的关系是:首先,第斯多惠非常重视自主学习,人必须主动掌握知识,占有知识;其次教育必须遵循人的天资,“过早”或“过晚”激发天资在教育上都是不祥之兆。(二)论教育的目的在教育目的上,第斯多惠从人生观的角度,得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使之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完善意味着一个人的发展应该是和谐的,教育中的和谐,首先是针对全人类而不是个人而言的,因此,不能用同一标准来发展个人的天性;其次,和谐是针对人的身体和精神的统一而言的。和谐发展要求全面发展身体和精神,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三)教学论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教育应该以发展智力还是以传授

10、知识为主,教育史上一直有争论。课堂教学也会产生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教师教学生熟悉某一种教材,教会学生一种知识或一种技能,使学生提高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另一种倾向是教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第斯多惠认为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一方面,学生要掌握知识必须依靠一定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智力发展离不开教材(知识的学习)。教学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形式目的应占首位,因为发展能力是最后的目的。教学原则第斯多惠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遵循自然原则。教学必须遵循自然或天性,因材施教。第二,遵循文化原则。第斯多惠认为

11、,个人不是抽象的,他生活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具体的地点和环境中,因此教师在制定一切教育方案时必须考虑时代的精神文明以及民族性。当自然原则与文化原则发生冲突时,遵循文化应让位于遵循自然。第三,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教师必须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入与年龄和天性相符的主动性阶段,以便达到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彻底认识事物的本质。第四,直观教学原则。另外,他还提出循序渐进、启发式等教学原则。(四)论教师第斯多惠十分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提倡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并对教师提出一些要求即教师要:第一,自我教育;第二,有崇高的责任感;第三,有良好的素养和教学技能等。总之,第斯多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意义

12、,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其思想是在继承前人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吸收了教育史上苏格拉底、卢梭、赫尔巴特等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并运用于教师培训实践中,推动了德国师范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教学工作仍有指导意义。(2)评价第斯多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意义,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其思想是在继承前人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吸收了教育史上苏格拉底、卢梭、赫尔巴特等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并运用于教师培训实践中,推动了德国师范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教学工作仍有

13、指导意义。6. 超文本具有多个层面和节点。(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7. 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流和成就主要表现在( )A.诗界革命B.文界革命C.史界革命D.白话运动E.小说界革命参考答案:ABE8. 谈谈认识功能在人文社会科学八种功能中的特殊地位。谈谈认识功能在人文社会科学八种功能中的特殊地位。正确答案:人文社会科学是一种经过社会实践检验的科学的人文社会理论知识系统它的社会功能首先须通过提高人的理论认识水准发挥作用。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是其他社会功能的基础和前提。人文社会科学是一种经过社会实践检验的科学的人文社会理论知识系统,它的社会功能,首先须通过提高人的理论认识水准发挥作用。人

14、文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是其他社会功能的基础和前提。9. 王国维主要继承了明国时期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境界”说。( )T.对F.错参考答案:F10. 林冲和卢俊义被发配时什么相同的?( )A.发配地点相同B.罪名相同C.判官相同D.恶公差姓名相同正确答案:D11. 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T.对F.错参考答案:T12. 关于教育的教育即生活的解读错误的是A学校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B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关

15、于教育的教育即生活的解读错误的是A学校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B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C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D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正确答案:C杜威反对教育为固定的成人生活做准备。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强调的生活是现在的、儿童的生活,要求教育重视儿童现在生活的内在价值,使儿童从目前的生活中得到乐趣,而不仅仅将现在的生活视为为另一种生活作准备的工具与手段。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结合。这两个方面实际上是要求改革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使学校生活成为社会生活与儿童生活的契合点,从而既合乎社会需要亦合乎儿童需要。与这两种要求相适应,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可克服学校与社会生活的分离。因此,答案为C。13. 奥斯特瓦德 名词解释奥斯特瓦德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德国物理学家、化学家,1909年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