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微课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0196583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微课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微课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微课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微课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微课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运用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学生举出实例,认同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2、 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在探究实验中,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自我表达的能力。4、 说出破坏生物因素导致环境恶化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二、教学重点:1、描述具体生物实例,分析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对环境的适应性,说出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2、观看视频资料,尝试设计探究实验,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合

2、理结论。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述的能力。2、尝试设计“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体会感知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交流、合作和探究的能力。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物适应环境的图片五、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探究问题:1 媒体展示:夏天,草丛中听到蝈蝈的鸣叫声,却很难看到它们的踪影的影片;枯叶蝶的图片资料;青蛙不同环境中的体色比较的图片。2设置问题,引导激疑:它们的体色、体形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3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 的意见,认识到蝈蝈、青蛙的体色及枯叶蝶的形态是一种自我保护性适应教师继续启发: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是否也存在着这种现象

3、?从而引入课题。、探究新知:1教师呈现一盆仙人掌和展示解剖睡莲的茎和叶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针对各自生活的环境,找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生活在荒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可以减少水分散失的面积;茎肥厚多汁,能储存水分。生长在水中的睡莲,其叶柄和茎内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以满足呼吸的需要。有的同学还举出了热带雨林中植物的叶片宽大,松树的叶变成了刺等等。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各种植物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2动物又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呢?媒体展示书中的几种鸟及其后肢,小组同学之间讨论,并推荐代表回答思考题。为此,有的同学还列举了壁虎趾上有吸盘,可以爬墙;青蛙、变色龙、蝈蝈、北极熊的体色与环境

4、的颜色一致,可以逃避敌害;长颈鹿的脖子很长,可以吃到树上叶子;鲸的体形象鱼;凶猛的眼镜蛇,在遇敌时颈部膨大,用以恐吓敌人;海参遇敌时,会“献出”内脏,供敌害食之,它则借机逃走,以后再长出新的内脏等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各种动物在不同方面表现了与环境的适应。3观察分析,提高能力。(1)媒体展示:北极熊、企鹅、大熊猫和家蝇的影像资料,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们的分布范围,并分析各自适应的环境温度。(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交流互补,拓展思维,并初步认识到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3)媒体展示“生物对温度耐受范围示意图”,并在不同范围的曲线上确定几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组讨论,说明各点表达的含义,认

5、识到同一种生物,在不同温度环境中,都有不同的生活表现。(4)师生共同探究,教师并对学生合理的解答给予充分肯定。并进一步明确: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当环境改变时,如果生物没有相应的适应能力,就可能被淘汰。4作出假设,激发思维。(1)如果这些生物的形态不是这样,会有什么结果?小组积极讨论,主动思考,并选出代表发言。最后师生共同归纳:生物要生存,一定要适应环境。(2)阅读“相关链接”,引发思考。并由部分学生宣读各自网上查找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种的灭绝是人类不可弥补的损失,人们不仅保护生物,还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人类应与生物和谐共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

6、道德情感。5探究实验,生物对环境的作用-蚯蚓对土壤的翻耕。通过课下生物兴趣小组动手参与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加了实验的可信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及表达能力。(1)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蚯蚓对土壤的翻耕。(2)通过小组交流,相互补充和完善设计方案,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创造性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设计的方案多样,如不同光照的情况三种:光照;黑白间照;黑暗。均为24小时。不同时间的情况两种:一天;两天。均在黑暗下等等。选材上多用透明饮料瓶。(3)生物兴趣小组代表发言,讲述各自的探究操作过程,并展示各自的实验结果。(4)师生共同探究,归纳得出结论:蚯蚓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周围的环境。(5)实验后蚯蚓应如何处理,学生一致认为应放归原来的家园,让它们恢复正常的生活。这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珍爱生命的教育。六、归纳总结: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归纳出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适应是普遍的,还是相对的。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七、布置作业:1讨论思考:利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作用的知识,谈谈人类将怎样与生物和谐共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