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松坊溪的冬天》(启发引导)教学设计 冀教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0194756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松坊溪的冬天》(启发引导)教学设计 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松坊溪的冬天》(启发引导)教学设计 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松坊溪的冬天》(启发引导)教学设计 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松坊溪的冬天》(启发引导)教学设计 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松坊溪的冬天》(启发引导)教学设计 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松坊溪的冬天》(启发引导)教学设计 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松坊溪的冬天》(启发引导)教学设计 冀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松坊溪的冬天(启发引导)教学设计 冀教版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领会松坊溪平时景色之美。2、通过教学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感悟、理解课文的能力。3、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语境,学习抓住环境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仿写一段话。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欣赏松坊溪自然风光的美丽迷人。2、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过程: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一)通读全文,正字正音。1、导入。师:同学们,松坊溪的冬天是作家郭风爷爷在三十多年前写下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当时就有人夸赞说,这篇文章就像一缕令人沉醉的春风。一转眼,时光已

2、经过去三十多年了,现在的我们,读到这篇散文,还会产生当年这样一种春天般的感觉吗?2、检查预习。出示小组预习要求:我们课前布置了通读全文的预习任务,下面我们在小组中检查检查预习效果。呈现小组检查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易错的字写在纠错本上。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举手问老师。学生自己在小组中读课文。教师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全班强调。(根据情况,出示易错的生字,并要求学生在书上,本上写一写)3、再次通读全文,正字正音。(请三位同学分三部分读)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二)理顺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的?板书(平时 雪中 雪后)二、

3、围绕中心话题,细读文章第一部分。1、呈现中心话题:平时的松坊溪、雪中的松坊溪、冬天的松坊溪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字词句感受到了,请你画出来,再美美地读一读。2、引导学生先来重点品读文章的第一部分(16自然段):3、学生自学,再在小组中学习。4、全班交流。预设点:(1)那溪石多么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狮子睡在岸边,有的像几只熊正准备走上岸去。(呈现)师:多么好的溪石!他们不再是没有感觉没有生命的静默的溪石,已经在作者眼中变成了活物!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引导学生反复读,想象这画面读。(2)那鹅卵石多么好看!有玛瑙红的,有松青的,有带着白色条纹、彩色斑点的,还有像蓝宝石般

4、发亮的。师:那么多的色彩,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的话,你会选择一个怎样美丽的词语呢?(指名说: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引导学生美读。(3)溪水多么清!溪中照着蓝天的影子,又照着桥的影子;照着蓝天上浮游的云絮的影子,又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秋天里,蓝色的雏菊在岸边开放,溪中的流水照亮它们的影子。师:数一数,短短的两句话,作者一口气用上了多少个“照”字呢?(指名说:五个“照”字)这镜子一般清澈的溪水,照出了什么?(指名说:蓝天的影子)师: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石桥上,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怎样的赞叹?师:把你的这份感情融进去,读出你由衷的赞叹吧!(指名读,齐读)通过反复读,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作

5、的方法:1、通过同一句式的反复回旋,形成一种诗的节奏和韵律,给人一种美得感觉。2、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师:小结:多么美丽的小溪,有千姿百态的溪石,五颜六色的鹅卵石,更有清澈见底的溪水,这的确是一条发亮的小溪。就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学生配乐朗读。(配乐,师生合作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三、小练笔。同学们,松坊溪的平时“多么好”,不仅仅局限于大溪石、鹅卵石和溪水。我们想一想:松坊溪的平时多么好啊!溪中的鱼儿游得多么( ),溪边的树林多么( ),空气多么( ),鸟声多么( )。松坊村的人们生活多么( )。四、板书设计。松坊溪的冬天松坊溪的平时多么好!大溪石千姿百态鹅卵石五颜六色排比、比喻

6、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领略写作语言的色彩美,学习本文前后呼应、烘托的写作技巧。2、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松坊溪冬天特有的美景,感受不同季节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领略写作语言的色彩美,学习本文前后呼应、烘托的写作技巧。2、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松坊溪冬天特有的美景。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继续研读文章后两部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描写松坊溪平时景色的段落,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松坊溪,进一步领略它冬季的独特风光。(出示中心话题)1、呈现中心话题:平时的松坊溪、雪中的松坊溪、冬天的松坊溪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字词句感受到了,请你画出来,再美美地读一读。2、学

7、生自己研读文章。3、在小组中讨论。4、全班交流。过渡:松坊溪的雪中的松坊溪,雪后的松坊溪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我们来细细品读。品读体会美,重点点拨:A、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引导学生抓住“像像像”三个比喻句体会出雪花大、轻、柔而洁白的特点,雪在空中飞舞有许多种姿态。能读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B、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子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引导学生抓住雪中溪石的样子体会出溪石的形态奇特,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动感,把溪石写得栩

8、栩如生。采用的是前后对照的写作方法。谁来读读? C、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想象“白玉雕出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比喻有什么作用?(石桥落满雪,洁白如玉,就像一件精致的工艺品一样,描写出了雪中石桥的美丽。)过渡:雪中的景是一种动态的白雪世界,那么雪止后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D、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作者用六个披着按从近到远,又从远到近的顺序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白皑皑的世界,多美啊!你能读出来吗?请两名同学读一读,感受一下这洁白素雅的白雪世界E、我看见桥下溪中的白雪世界间,有一群彩色的溪鱼,接着又有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桥洞,正在游来游去。

9、为什么写溪鱼?(静中有动,洁白中有色彩,严寒中有生机)二、美读全文。松坊溪的雪景真是太迷人了。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吧!师生配乐朗读。松坊溪这么美,你们想不想把它的美丽留在脑海里,那么你选择一段你喜欢的句子背一背。听了你们的描述,我都想马上到松坊溪去欣赏一下它的雪景了。谁来再读读这部分,老师再给你配上音乐就更美了。指名配乐朗读。三、对比衬托美。课题是松坊溪的冬天,那么课文除了描写冬天的景色,还写了什么?(平时)能用一句话表达你对平时松坊溪的感受?课题是松坊溪的冬天,为什么还写了松坊溪平时的景色,这不是离题了吗?你是怎么看的呢?(映衬、比较,更突出松坊溪冬天白雪世界的美)平时的松坊溪是彩色的发亮的,给人一种恬淡的亮丽的美。而冬天的松坊溪是素洁的高雅的美,她美得奇特,美的独具一格,即使在严冬中仍然蕴藏着无限的生机,酝酿着又一个新的春天。小结:松坊溪的冬天美得如诗如画,作者不但用笔在写还用心在写,抒发了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喜爱、赞美)四、作业。1、读读背背摘摘: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背诵下来;选择特别喜欢的句子抄在读书笔记本上2、请你以导游的身份,把松坊溪冬天的美景介绍给游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