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指导手册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0194720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指导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施工指导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施工指导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施工指导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施工指导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指导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指导手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1.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滨绥铁路牡丹江至绥芬河段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自牡丹江市,向东沿铁岭河、磨刀石镇、越过代马沟北山至穆棱镇,向北偏东沿穆棱河至下城子镇,向东沿马桥河经马桥河镇,越过太岭,经细鳞河至绥阳镇,沿小绥芬河至绥芬河市。本标段西起磨刀石镇,线路越过代马沟北山,东到柳毛河上游蜂子窝沟一侧,起讫里程为改DK381+747改DK395+200,正线长度13.453公里,施工范围为改移道路、路基、桥涵、隧道、大型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等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全部工程。主要包括红池隧道、转心湖隧道、转心湖大桥等工程内容。1

2、.2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国铁级;2、正线数目:双线;3、设计行车速度:客车200km/h;4、最小曲线半径:3500m(一般地段)、2800m(困难地段);5、限制坡度:13;6、牵引种类:客运SS9,货运SS4;7、牵引质量:5000t;8、到发线有效长度:1050m;9、闭塞类型:自动闭塞。1.3路基工程概况区间路基:土石方261281m3。其中:土方174499m3,石方65956 m3,渗水土427 m3,继配碎石(砂砾石)8311 m3,AB组填料12088m3。路基附属工程:砌体及圬工11986.8m3,土工合成材料33092m2,垫层416 m3,播草籽3255 m2,栽植乔木

3、0.28千株,栽植灌木51.4千株,路基地段电缆槽1.63公里。1.4桥涵工程概况本标段大桥1座,转心湖大桥全长370.68米;涵洞65.78横延米/3座。1.5隧道工程本标段有隧道2座,红池隧道长5621m,转心湖隧道长6676m。1.6地质概况本标段为低山丘陵区,属老爷岭山系。区内山峰林立,绵延起伏,地形起伏较大,山势陡峻,“U”型河谷,“V”型冲沟发育。隧道进出口多为缓坡耕地,山顶为代马沟林场,林木茂密。本标段沿线各时代地层出露较全,第四系全新统洪积层、下元古界太平沟组、华力西中-晚期花岗岩岩组、第三系上新统、白垩系下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按大地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构造体系老爷岭第二隆

4、起代,区内构造体系复杂繁多,不同时期、不同等级、不同性质的断裂构造发育,多有交叉迹象,并常伴有次级断裂,屡次切割下元古界地层,使得区段内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断层破碎带遭剥蚀后,形成众多的河谷、冲沟,部分被第三系高位玄武岩覆盖。标段线路经过地段,主要不良地质有:崩塌落石、突泥突水、围岩失稳、泥石流等。隧道区早期构造运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接触带岩体完整性差,受水流的剥蚀、搬运作用形成沟谷、河流,组成了现在地表水系。受地质构造活动影响,隧道区内沟壑纵横,水系呈树枝。主要河流有山洞河、柳毛河,均为“U”型河谷,山洞河向东汇入铁岭河,为季节性河流。柳毛河支流众多,向东汇入穆棱河。区内河流受降水量影响极为

5、明显,雨季水流量很大,少雨期间河内水流量小。沿线泉水出露很少,多为浅层水,水量均很少。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2施工工期2.1、计划开、竣工日期及总工期本标段于2010年7月1日开工,2012年10月31日竣工,施工工期28个月2.2、路基工程路基工程:2010年7月1日2011年7月31日。2.3、桥梁下部、特殊结构梁及涵洞工程桥涵工程:2010年7月1日2011年7月31日。2.4、隧道工程隧道工程:2010年7月1日2012年9月30日。红池隧道计划安排工期26个月,2010年7月1日开工,2012年8月31日竣工。施工准备:2010年5月1日2010

6、年6月30日。进口工区(总工期为23个月)正洞开挖与支护:2010年7月1日2012年3月31日。21个月。正洞衬砌:2010年8月1日2012年4月30日。21个月。水沟电缆槽:2012年3月1日2012年5月31日,3个月。斜井工区(总工期为24个月)斜井施工:2010年7月1日2010年11月30日,5个月正洞开挖与支护:2010年12月1日2012年5月31日,18个月。正洞衬砌:2011年1月1日2012年6月15日。17.5个月。水沟电缆槽:2012年4月1日2012年6月30日,3个月。出口工区(总工期为24个月)正洞开挖与支护:2010年7月1日2012年4月30日,22个月。

7、正洞衬砌:2010年8月1日2012年5月31日,22个月。水沟电缆槽:2012年4月1日2012年6月30日。3个月。转心湖隧道计划安排工期28.5个月,2010年7月1日开工,2012年9月15日竣工。施工准备:2010年5月1日2010年6月30日。进口工区(总工期为28.5个月)正洞开挖与支护:2010年7月1日2012年7月15日,24.5个月。正洞衬砌:2010年8月1日2012年8月15日,25.5个月。水沟电缆槽:2012年5月1日2012年9月15日,4.5个月。 斜井工区(总工期为28.5个月)斜井施工:2010年7月1日2011年1月31日,7个月正洞开挖与支护:2011

8、年2月1日2012年7月15日,17.5个月。正洞衬砌:2011年3月1日2012年8月15日。17.5个月。水沟电缆槽:2012年6月15日2012年9月15日。3个月。出口工区(总工期为25个月)正洞开挖与支护:2010年7月1日2012年6月30日,24个月。正洞衬砌:2010年8月1日2012年7月31日,24个月。水沟电缆槽:2012年4月15日2012年8月31日。4.5个月。3.施工总平面图4隧道工程4.1、红池隧道4.1.1、工程概况红池隧道全长5621m,起讫里程为改DK381+754改DK387+375,为双线单洞隧道。该隧道设置一座斜井长518m,从线路右侧与正洞相交于改

9、DK383+750,交角60,最大坡度9.637%,采用无轨运输。隧道位于黑龙江省穆棱市磨刀石镇境内,距301国道约10km。为低山丘林区,属老爷岭山系,区内山峰林立,绵延起伏,地形起伏较大,山势陡峻,“U”型河谷,“V”型冲沟发育,隧道进出口缓坡多辟为耕地,山顶为代马沟北林场,林木茂密,设置有风力发电设施。隧道内最大埋深185.6m。隧道进出口均采用帽檐斜切式洞门。4.1.2、围岩类型III围岩3565延米IV围岩1700延米V围岩356延米4.1.3、支护形式红池隧道支护形式长度(m)断面面积(m2)帽檐斜切式洞门164.2转心湖隧道转心湖隧道全长6676m,起讫里程为改改DK388+38

10、5改DK395+061,为双线单洞隧道。该隧道设置一座斜井长885m,从线路右侧与正洞相交于改DK390+700,交角60,最大坡度9.688%,采用无轨运输。隧道位于黑龙江省穆棱市磨刀石镇境内,距301国道约10km。为低山丘林区,属老爷岭山系,区内山峰林立,绵延起伏,地形起伏较大,山势陡峻,“U”型河谷,“V”型冲沟发育,隧道进出口缓坡多辟为耕地,山顶为代马沟北林场,林木茂密,设置有风力发电设施。隧道内最大埋深225m。隧道进出口均采用帽檐斜切式洞门。隧道区属新华夏系构造体系老爷岭第二隆起带,区内不同时期、不同等级、不同性质的断裂构造较发育,有交叉迹象,并常伴有次级断裂,切割下元古界地层,

11、使得区内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各次断层破碎带遭剥蚀后,形成河谷、冲沟,部分被第三系高位玄武岩覆盖。地层岩性有黄褐色砾砂岩、粉质粘土、云母片岩、石英岩、变粒岩、花岗岩等。据区域资料和物探资料显示,椅子圈小北沟断层Fm2大到于改DK381+480改DK381+580一带通过隧道,地貌发育一条NNE方向的冲沟-山洞沟,该断层为压扭性断裂,走向NNE。改DK385+750改DK385+375段电阻率剧烈降低,等值线扭曲变形,推断断层存在,推断该断层发育于改DK385+750改DK386+020之间。走向NNW。隧道所在地质条件复杂,存在突水、突泥、坍塌、围岩失稳、轻微-中等岩爆等地质风险。隧道区受到两侧山坡第四系松散堆积层赋存的孔系潜水及风化基岩裂隙水径流补给。隧道各级围岩长度及所占比例分别为:级围岩总长度为3285m,所占比例为58.93%;级围岩总长度为1960m,所占比例为35.16%;级围岩总长度为329m,所占比例为5.90%4.2.1围岩类型级围岩1535米级围岩3495米级围岩1030米级围岩616米4.2.2支护形式转心湖隧道支护形式长度(m)断面面积(m2)5桥梁工程6涵洞工程6.1、涵洞一览表6.2、通道一览表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