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1.4语文天地一教案北师大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0192953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1.4语文天地一教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1.4语文天地一教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1.4语文天地一教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1.4语文天地一教案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1.4语文天地一教案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1.4语文天地一教案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1.4语文天地一教案北师大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1.4语文天地一教案北师大版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关于“日积月累”:本栏目设计了“比一比组成词语抄一抄找一找填色块读背古诗”五个与主体课文紧密配合的字、词、句、篇的练习。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喜爱,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使用,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以上练习与课文紧密结合,建议在学习课文时相机处理。第一题“比一比,组成词语”设计的是同音字比较组词。同音字历来时学生运用时的难点,经常发生混淆。因此,设计这项练习旨在加强实际运用,达到对字义的辨析比较。教学时首先应正确区别这四组同音字。通过查字典了解每个字的意思,并进行大量组词,从而准

2、确辨别同音字的用法。第二题“抄一抄”安排的词语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底限,可在分别学习课文的时候完成。要鼓励学生从文中多摘录一些词语。同时指导学生在抄写时,要想一想词语的意思,并练习使用它们。第三题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不要只限于书本中,也可以找课本以外的。第四题填写词语在进行金色的草地的课文学习时即可完成并巩固。第五题读背古诗,这两首诗均描写出了美好的自然景观,充满和谐的色彩。读背这两首诗时,可以请学生结合诗中所描写的内容涂色,也可以标画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读一读,背一背,说一说自己所想象到的画面。2、“开卷有益”选编的文章是颜色变的戏法。此文用童话的形式,介绍了三原色的知识。内容浅显易懂,不要进行讲解

3、,由学生自读后,互相交流一下,了解了什么即可。在学生自读后,鼓励他们尝试用文中的调色方法,调出各种色彩,画一画,写一写。3、关于“畅所欲言”,安排的是口语表达训练。说说颜色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色彩与实际生活是分不开的。它的用处很广。可以指导想象,不仅可以联想到美好的事物,如雪、云、白鸽等;也可联想到不好的事物,如白色污染等。在表达时,注意指导,既说出想象到的画面,又要表达出自己的感情。4、“笔下生花”,可由“开卷有益”直接过渡进行让学生通过自己所调出的各种色彩进行想象,也可让学生画一画自己所看到的实际景色,或者画一画自己所想象的秋景,然后围绕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写一段话。在进行这一

4、题的教学时,教师要提前安排学生进行观察,在课堂中再引导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各种色彩表现出来。在进行写一写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描写色彩的词语,使习作的语言生动形象,从而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增强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5、“金钥匙”的内容设计旨在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个栏目不要作为教学内容,而应成为学生自读自悟的内容。在引导学生讨论时,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进行交流,可以让他们尝试找一些实例来印证。在讨论中可鼓励学生找出这样的几个词语来进行理解,从而从实践中理解什么是“联想,是理解词语的好办法”。这类训练重要的是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如何贯彻运用。附送:2

5、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10.1海底世界教案北师大版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课文生动具体的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课文结构清楚,全文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用设问句开头,引起读者兴趣,点明这篇课文要讲的是海底深处的情况。第二部分(2-6自然段)紧扣第一段提出的问题,具体而生动的描写了海底的景象。从五个方面具体介绍了海底世界。(1)海底是宁静的、黑暗的。有趣的是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闪烁的光点,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2)海底是有声音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用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声音。(3)海底的动物

6、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文中列举了海参、身子象梭子的鱼、乌贼和章鱼、贝类这几种典型的动物,说明他们活动的方式的确不同。(4)海底有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5)海底有丰富的物产。第2、3自然段侧重介绍海底景色奇异,第4-6自然段分别从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介绍海底丰富的物产。虽然第2、3自然段与4-6自然段的内容各有侧重,但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兼容的。在景色奇异中包含着物产丰富,在丰富的物产中也能看到奇异的景色。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总结全文,概括出“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课文,体会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2、通过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

7、系的训练。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参和量。(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2、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3、培养学生写一段话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三、四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是教学难点。教学建议1、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浅显,应以读代讲。可先安排自由读,了解海底到底有没有声音?想一想该怎样读?然后指名读,让学生评读:他读的怎么样?说明理由。还可以问一问:你为什么这样读?从书中找出依据。引导学生通过轻声读,深入体会“窃窃私

8、语”的意思和水中听音器的作用。2、课文中2、3自然段侧重描写景色奇异,4、5、6自然段侧重描写物产丰富,但在教学中不要把它们截然分开。因为丰富的物产是置身在奇异的景色之中的,他是奇异景色的一部分。而奇异景色中也包含着丰富的物产。比如: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海里游动,就使一片黑暗的深海中有了许多闪烁的光点,为海底增加了几分奇异;动物发出的窃窃私语,使宁静的海底有了声音;海水、山、峡谷、森林、草地、动物和矿产,构成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这一部分的学习,可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讨论解决。3、第4自然段内容很有趣,讲的是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在写法上也有特点,句与句之间是总分的关系。教

9、学这一自然段,在了解内容的同时,要渗透写的训练。可让学生自学,也可以列出表格或写出提纲。对没有经过这方面训练的学生,可以提示:先找重点句,再分别列出有哪些动物,他们是怎样活动的;然后小组讨论: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有什么不同?要想找出不同,首先要弄清这一段中都介绍了哪几种动物,他们是怎样活动,再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不但对“各有各的活动方法”理解的更加深入,而且弄清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懂得了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为选做“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仿照句子写一写”做了准备。4、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进行朗读的指导。比如第二自然段,可以通过“宁静、黑暗、闪烁的光点”读出神秘的感觉;第三自然段要读出“窃窃私语”

10、的感觉;最后一句可通过对比读,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例: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海底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拓展习题一、比一比,组成词语抱( ) 窃( ) 否( ) 汪( ) 胞( ) 切( ) 杏( ) 旺( )二、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三、动物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请在下面的表格中写出它们活动的方法。动物活 动 方 法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四、本文主要围绕文中那一句话来写的? 。相关资料澎湃形容波浪互相冲击,也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闪烁本课中指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是否是不是。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说话。听音器安装在船上用来收听声音的装置,它可以收听到水中很轻微的

11、声音。蕴藏蓄积着的东西还没有显露或挖掘。稀有金属地图上储藏量很少,矿体又很分散的金属,如:锂、钛等精品教案教具准备: 投影片、海底世界的录像资料。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让学生看录相。2、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二、抓重点句,了解特点。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2、让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3、指读有关句子: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4、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 (两方面特点: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2、指名回答,课堂讨论。通过讨论让学

12、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侧重讲海底世界景色奇异。4、5、6自然段侧重讲海底物产丰富。3、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1)思问题。(2)画重点句。(3)找重点词语。(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2、3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异。(1)指读第2自然段。思考: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2)指名回答后,出示重点句。“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3)课堂讨论“依然”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将句中“依然”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使句子意思不变。(“依然”指依照原来的样子。经过讨论,句中“依然”一词,可换成与它相近的“仍然”,句义不变。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

13、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4)海底有光吗?回答这一问题时教师读有关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重点词“却”,然后展开讨论:“却”在这句话中起什么作用?(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却”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说明黑中有亮。)2、学习第3自然段。 让学生运用学习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这一段。(1)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2)指读句子,并分别说句意。(3)出示句子:“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让学生讨论:“是否”是什么意思?将“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使句意不变。“是否”是“是不是”的意思,让学生采用换词语的方式理解句义。3、学

14、生自读35句。想想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讲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经过讨论,让学生弄明白这三句话是围绕着第2句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句话的意思讲的。(1)指读重点句;理解词语。(2)什么是“窃窃私语”(“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本课是比喻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3)让学生用动作演示 “窃窃私语”。(4)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作者用这个词语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5)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文中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式具体描写动物发出的声音,同时用“蜜蜂、小鸟、小狗”的叫声来比喻海底动物的叫声,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特别能引起儿童的情趣。讲课时,可采用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6)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还有许多种动物的声音。)(7)教师读句子:“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提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各种动物还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声音。)(8)指读这段话,并小结这段话表述的内容:静中有声。(奇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