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0189445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初 三 语 文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三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规定的答题纸范围内,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 (签字) 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第一部分 (26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qi) 意 (u) 像 欢呼雀(yu) 如愿以(chng)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夏秋之际的贝尔加湖生意盎然。湖水与天空一色,黄土与绿树映称,海欧与浮云齐飞。到了冬季,湖面结成厚厚的冰层,金莹剔透;春季来临,冰雪销融,波光粼粼,令人心旷神怡。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

2、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 (诗经关雎)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陶渊明桃花源记)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 笛中闻折柳, 。 (李白塞下曲六首) ,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竹外桃花三两枝, 。( 惠崇)4名著阅读格列佛游记。(5分) 下面这段话中,“这种发明”指什么? 它是哪个国家的发明? 这种发明还有一大好处:它可以作为一切文明国家都可以通晓的共同语言,因为各国的货物、器具大体相同或者类似,所以它们的用途就很容易了解。下面哪一项表述有错误? A“我”在小人国最大的愿望是获得自由,皇帝则认为这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要征求内阁会议

3、的意见,还要“我”宣誓与他和他的王国和平相处。 B“我”用木棍和手帕搭建了平台,让精骑兵在上面演练,这个游戏使“我”在小人国皇帝和大臣心中留下极好的印象,也因此得到了丰厚的待遇。 C“绳上跳舞”这种宫廷游戏往往会发生致命的意外事故,可是朝中的大臣们为了候补重要的官职或者获得朝廷恩宠,常常会冒险表演这种游戏。 D小人国有两大危机,一是国内高跟党和低跟党的争斗;二是不来夫斯库岛的威胁,两国长期苦战的起因,则是吃鸡蛋时应该先打破哪一端。5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完成问题。(3分)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

4、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请给本则新闻材料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概括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为屠呦呦授奖的理由。

5、第二部分 (44分)阅读蒹葭,完成67题。 蒹 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涣。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6从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诗句所要表现的画面。(2分)7“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分别突出了道路怎样的特点? 在诗中反复吟咏有什么作用? (4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6、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

7、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注释】季父:叔父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8下面哪一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9下面哪一项加点词不是词类活用? (2分) A失期,法皆斩 B梁以此奇籍 C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孟子)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剑,一人敌,不足学。11“彼可取而代也”是什么意思? 表现了项籍怎样的性

8、格特点? (2分)12两段文字都提到了项燕,对表现陈涉和项籍两位人物分别有什么作用? (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 一则文化报道写道:您还能熟练默写出“罄竹难书”、鳞次栉比”、“沆瀣一气”、“鳏寡孤独”这些成语吗? 如今,编辑手机短信、在电脑上打字正在取代汉字复杂的书写方式,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发现,当自己需要写几个字时,竞不知从何下笔 据调查,近43的人基本用电脑写字。人们眼中的“文字工作者”正在疏远手写文字。上班族的日常工作都可通过网络、电话或传真解决,需要手写的时候已越来越少。现在,对中小学生来说,字帖学习书写汉字早已让位于奥数、英语的补习课程。 如今很多人正在面临着提笔忘字或者

9、患上“电脑失写症”的困惑,遗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艺术。但是,不少的人尤其是网络青年,对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却是得心应手。“偶稀饭你酱紫的人”,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或许再熟悉不过,而大部分年纪稍大些的人,恐怕只有目瞪口呆的份。这句网络语言翻译过来就是“我喜欢你这样子的人”。这种用法在网络上早已流行多年,但这只是目前汉语、汉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有着语言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重点指出了目前汉语言文字使用中网络语言“雷”泛滥、汉字书写为吸引眼球求奇求怪的种种现象 面对中国汉字存在的这些危机,有文化批评者说,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记载着中国文化的变迁,中国人的一切情感,都藏匿

10、在小小的方块字中,如今却在电脑和手机的冲击下面临危机,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取代,当写日记变为写微博长此以往,汉字会消亡吗? 西方一位文化批评家曾经指出:我们在当代图像、印刷品泛滥之下正在失去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种语言的异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的异化现象。观照当下技术生活领域、文化领域、娱乐生活领域,这位西方文化批评家的深刻洞察,似乎正是对此而说。 今天,我们提笔忘字、患上“电脑失写症”,网络语言泛滥,或者是汉字被肆意错改、错用,乃至用许多符号来代替汉文字的使用,折射出当代人语言和词汇日益贫乏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的现实,我们正在陷

11、入过度的精神贫困。 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我们所创造的汉字。汉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它的象形之美、结构之美、意蕴之美、音韵之美,独步世界,举世无双! 因为我们优美的汉字,我们成为了诗歌的大国,成为了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的大国。我们没有理由不珍视我们的汉字! (选自广州日报,作者许民彤,原文有改动)13作者要表明怎样的观点? 请用简要的语句加以概括,并将其作为本文的标题。(2分)14中国汉字存在着怎样的危机? 根据选文内容分条概括。(3分) 15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阅读雁一文,完成1620题。 雁 石钟山 人们先是看见那只孤雁在村头的上空盘旋

12、,雁发出的叫声凄冷而又孤单。秋天了,正是大雁迁徙的季节,一排排一列列的雁阵,在高远清澈的天空中,鸣唱着向南方飞去。这样的雁阵已经在人们的头顶过了好一阵子了,人们不解的是,为什么这只孤雁长久地不愿离去。 人们在孤雁盘旋的地方,先是发现了一群鹅,那群鹅迷惘地瞅着天空那只孤雁。接着人们在鹅群中看见了那只受伤的母雁。她的一只翅膀垂着,翅膀的根部仍在流血。她在受伤后,没有能力飞行了,于是落到了地面。她应和着那只孤雁的凄叫。在鹅群中,她是那么地显眼,她的神态以及那身漂亮的羽毛使周围的鹅群黯然失色。她高昂着头,冲着天空中那只盘旋的孤雁哀鸣着。她的目光充满了绝望和恐惧。 天空中的雁阵一排排一列列缓缓向南方的天

13、际飞,惟有那只孤雁在天空中盘旋着,久久不愿离去。 天色近晚了,那只孤独的雁留下最后一声哀鸣,犹豫着向南飞去。受伤的雁目送着那只孤雁远去,凄凄凉凉地叫了几声,最后垂下了那颗高贵美丽的头。 这群鹅是张家的,雁无处可去,只能夹在这群呆鹅中,她的心中装满了屈辱和哀伤。那只孤雁是她的丈夫,他们随着家族在飞往南方的途中,她中了猎人的枪弹。于是,她无力飞行了,落在了鹅群中。丈夫在一声声呼唤着她,她也在与丈夫呼应,她抖了几次翅膀,想重返到雁阵的行列中,可每次都失败了。她只能目送丈夫孤单地离去。 张家白白捡了一只大雁,他们喜出望外,人们在张家的门里门外聚满了。大雁他们并不陌生,每年的春天和秋天,大雁就会排着队在他们头顶上飞过,然而这么近地打量着一只活着的大雁,他们还是第一次。 有人说:“养起来吧,瞧她多漂亮。” 又有人说:“是只母大雁,她下蛋一定比鹅蛋大。” 人们议论着,新奇而又兴奋。 张家的男人和女人已经商量过了,要把她留下来,当成鹅来养,让她下蛋。有多少人吃过大雁蛋呢? 她下的蛋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张家的男人和女人齐心协力,小心仔细地为她受伤的翅膀敷了药,又喂了她几次鱼的内脏。后来又换了一次药,她的伤就好了。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