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师用)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0186619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教师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诗(教师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诗(教师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诗(教师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教师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教师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古诗二首导学案局部教学活动思路【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2. 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3. 理解对友人和新生命的至爱深情,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学习重难点】1.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2.理解对友人和新生命的至爱深情,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朗读,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诗中一些字词的使用,采用讨论、点拨、联想、想象的方式加以解决。【学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1.为加点字注音。城阙( ) 宦( )游 歧( )路 亥( ) 2.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

2、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数字来判断是几言。3你所理解的 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因为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斥,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绘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

3、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个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4. 熟读诗歌,结合书峡书下注释和写作背景,说说诗歌的意思。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译文:在三秦护卫着的长安城,遥望五津的风尘烟雾。跟您离别的心情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存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不要在分别的道口,像普通青年男女一样,一起哭得泪水沾湿了手巾。己亥杂诗译文: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

4、育出新的鲜花。5积累有友谊的诗句。(至少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6在预习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难问题,写下来,大胆质疑。 二、课堂助学 (一)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应该说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离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王勃在与自己的好友分别时的赠言。2.出示学习目标。3.音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

5、情。4义读(1)简介作者和作品(2)对照注释,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歌的意思。5.情读:(1)诗的体裁是什么?五言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诗歌中写的是什么事情?从哪里看出?送别友人,从题目中看出。6.美读:大声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1)释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动词,到的意思。回忆送孟浩然之广陵(2)诗中的哪句感情表达最直接?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3)对“知己”的不同理解使得我们对这句诗有不同理解,“诗无达沽”。两种理解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也是诗人写

6、作这首诗的原因,那是什么? 离别(4)诗歌中的颔联直接提到了“离别”,“同是宦游人”是离别的什么?离别的原因。(5)联系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与朋友离别时我们通常会说什么?(无非都是嘱咐朋友要保重身体,询问归期等等)但是,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对朋友的离开有只言片语的挽留,而是直接到出了离别的原因,这说明诗人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与朋友的离别的?(坦然)(6)诗人的这种坦然地心态影响了他笔下的景物,(首联)。首联点明了哪两个地方?(长安、四川)诗人在长安送别朋友,按理他是不可能望到四川的,但是这里诗人却用“望”字连接这两个地方?为什么? 诗人把两个相隔千里之外的地方用“望”字连接,使诗歌营造出开阔的意境;表

7、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今后生活的关心。(7)在学习了诗歌的首联和颔联的基础上,你对颈联有什么新的理解?与友互勉、超越时空、乐观豁达。(8)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样呢?除了对友人的宽慰还要微笑,说明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7.小结:掌握诗歌中字词的解释;理解和感悟诗人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情感观和价值观。8.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全诗。9拓展:同学们,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面对离别,年少刚强的王勃表现出他的乐观和豁达,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与之不同的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以及“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等等的离别诗句?我

8、们自己又应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离别呢?(二)学习己亥杂诗1.音读:音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2.义读(1)简介作者及其作品。(2)说说这首诗歌的意思。3.情读:朗读这首诗,谈谈你对诗句的理解: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4.美读:再一次有感请的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1)诗歌前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此诗前两句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

9、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但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2)名句赏析: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表达。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5. 小结全文: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三、课堂巩固:(一)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回答。以下对诗词鉴

10、赏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B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不过生。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2.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B ).“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

11、州”联系起来了。.“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3.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答:这两句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二)读己亥杂诗,回答。1.诗歌的一二句和三四句情感有何不同?答:一二句写诗人辞官离京,心情郁闷失落;三四句笔锋一转,表达诗人的奋起胸怀和执着信念。2.三四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给你哪些启示?答:以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它既是对

12、新生命的赞歌,又是献身精神的象征。3.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什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四、课外延伸:(一)读枫桥夜泊,回答。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这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2.全诗朗读节奏划分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D )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江枫/渔火/对愁眠 C、姑苏/城外/寒山寺 D、夜半/钟声/到/客船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B )A、诗的首句,写了三种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巧妙而

13、有层次地说明了夜泊的时间及感受。B、“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枫”指江桥和枫桥;“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江村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C、诗的后两句只写了“卧闻山寺夜钟”这个件事,却使全诗的神韵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D、全诗在描写江南水乡秋夜里幽寂清冷的气氛中表现了羁旅者萦绕心中的缕缕轻愁,创造了情境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二)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回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