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介绍及评价系列-2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0185991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试题介绍及评价系列-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考试题介绍及评价系列-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考试题介绍及评价系列-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试题介绍及评价系列-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题介绍及评价系列-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试题介绍及评价系列-2编者按:实验区中考后,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对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进行了评估。现在,我们在考试评价栏目,对这些评估的相关内容进行系列介绍,敬请关注。*各实验区在科学探究的考查上进行了慎重而又积极的探索*例1 (青岛物理 第34题) 小宇要将家中隔音墙的材料由棉布换成瓷瓦,晓丽认为不妥。他们由此引出一个新的探究课题,请根据他俩提出的探究课题,写出简要的探究报告。(设计一个实验来判断棉布与瓷瓦哪种材料的隔音效果更好)课题:棉布和瓷瓦哪种材料的隔间效果更好实验器材和步骤: 答案:27(6分)(1)电流表;电压表;(2)实验电路见下图;(3)1、2、3或4、5、6或7、8、9;B;(

2、4)电压相同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甲同学在自己家里,将纸片放在遥控器与电视机之间,手指按遥控器控制键,如果遥控器能对电视机起控制作用,则增加纸片的数量。如此重复实验,逐渐增加纸片的层数,直到遥控器不能控制电视机为止,记下纸片的层数。乙同学在自己家中用塑料薄膜按照与甲同学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记下塑料薄膜的层数。丙同学在自己家中用棉布按照与甲同学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记下棉布的层数。他们的实验结果已经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学生使用材料能完全阻挡遥控信号的最少层数甲纸片14乙塑料薄膜20丙棉布10他们的结论是:棉布能比纸片和塑料薄膜更有效地阻挡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1)三个同学的探究过程存在一

3、些问题,请你指出其中存在哪些问题。(2)请从指出的问题中选出1个说明如何改进。答案:(1)没有选择同一台电视机(同一遥控器)进行实验;遮挡材料所放位置不一致;遥控器与电视机的距离不一致;遮挡材料的厚度(性度)不一致只要指出的问题合理,答对一种得2分,最多得6分。例3(南宁物理第27题)(6分)阅读短文,并回答短文后的问题。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的过程中,一些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小;猜想B: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猜想C: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通过的电流不变。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明用定值电阻和一个电压恒定的电源,及

4、有关的实验器材,设计了电路,按实验要求分别测出有关的物理量。(1)为了完成该实验,需要的测量仪表是_(2)请你在下边的方框内画出能验证上述猜想的实验电路图。(3)表中是小明在实验中测出的数据,其中R为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20、10和5,U是电阻R两端的电压,I是通过电阻R的电流。实验序号R/U/VI/A1R=2010.05220.1330.154R=1010.1520.2630.37R=510.2820.4930.6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的数据,可知猜想_是正确的(填“A”、“B”或“C”)。(4)通过分析比较以上数据,你还发现了_。评分说明:每空1分,电路图画对给1分。第4小题答案不是唯一的

5、,只要从中发现的问题是正确的,同样给分。点评:以上3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具体的情境中,针对探究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或某一个方面,来进行考查。哪一题更好呢?也许有人会觉得例3更好。理由为:从知识和技能的角度说,它考查了物理学的核心知识(欧姆定律),考查了电学中最常用的两种仪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从过程和方法的角度说,它考查了根据猜想来进行实验设计,并根据数据分析来论证猜想的正确与否,以及学生在分析中的新发现。实际上并非如此。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早已学过该内容,做过该实验。比如,根本不用看试题所给的实验数据,学生也知道只有猜想B“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是正确的;不需分析所

6、给的实验数据,学生早已知道“电压相同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所以从某种角度说,该题不是在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至多是考查学生对已做过的科学探究的再认和再回忆。具体地说,例3的第2小题,尽管让学生设计实验,学生也可以靠记忆来完成;而例1和例2情况就不同了:例1是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判断棉布和瓷瓦哪种材料的隔音效果更好;例2给出一个探究过程,即探究棉布、纸片和塑料薄膜哪种能更有效地阻挡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要求学生指出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实验过程中对变量的控制。例1和例2中的探究实验都是课本上没有的,学生不可能靠简单的记忆来回答。从这个角度说,例1和例2比例3

7、更能真正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如果我们对实验的考查只是重复书本上已有的实验,要想考查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不可能的。要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不能用例3这样的试题。对此,人们可能会困惑:如果在考试中不考课本上已有的实验,那还有必要让学生去做课本上的实验吗?第一、上面并没有说不应考课本上已有的实验,而只是说要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不能完全重复课本上已有的实验。第二、试设想一下,一个在过去从来没做过实验的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体验过实验的人,能不能完成像例1那样的实验设计,能不能指出像例2中那样实验设计的漏洞?显然不能。这就意味着不但要让学生做课本上的实验,而且还要让他们把所做的实验真正地弄懂和掌握,更要考虑如何改进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室学习质量的问题,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学生将实验能力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的能力。说到这里,人们也许同意例1及例2的考法很好,但仍存在着一个疑虑:在例2中未涉及到任何核心的知识,都这样考,那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还要不要?实际不可能都这样考。一份试卷上像例2这样的试题,一般就是一到两题。这是其一。其二、例2这样的试题透出的信息,不是不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要求除了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还要求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注重培养探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