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训练:“写景状物类散文”综合提能练与“议论说理类散文”综合提能练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018461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训练:“写景状物类散文”综合提能练与“议论说理类散文”综合提能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训练:“写景状物类散文”综合提能练与“议论说理类散文”综合提能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训练:“写景状物类散文”综合提能练与“议论说理类散文”综合提能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训练:“写景状物类散文”综合提能练与“议论说理类散文”综合提能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训练:“写景状物类散文”综合提能练与“议论说理类散文”综合提能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训练:“写景状物类散文”综合提能练与“议论说理类散文”综合提能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训练:“写景状物类散文”综合提能练与“议论说理类散文”综合提能练(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写人叙事类散文”综合提能练(时间:40分钟满分: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毕14题。(2分)留在窑洞安 宁在白大路村的窑洞里,遇到祖孙两代人。村民都已搬迁到山下明亮的砖瓦房里了,只有两位老人,由于习惯了杏林掩映下的窑洞,便始终留了下来。尽管窑洞有些旧了,但是她们又粉刷了墙面,并将依山而建、没有院墙的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从山下开车上来,大概要十几分钟。汽车在曲折的山间小路上兜兜转转,忽然间就驶入这片开阔平坦的庭院,便很有闯入世外桃源般的“豁然开朗”。尽管庭院遗世独立般地隐匿在杏林之中,但因有二十多只鸡,一只健硕的大狗,一头哼哼唧唧的母猪,飞来飞去的鸟儿,一种十七八岁的少年和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

2、妇,便显得生机勃勃了。每年寒暑假,少年都会来山里陪爷爷奶奶。见我们来,少年有些羞涩,打了招呼,便转身不知去向。十几分钟后,她拎了一大袋黄杏进屋。那杏都是纯天然的,没有打药,因此许多掰开来,会看到小小的虫子,我小心地将虫子剔掉,咬一口,酸甜可口,美味极了。而更多的杏,由于来不及采摘,或者被鸟啄食,被虫啃噬,纷纷坠落在地,她们便捡了,堆在粗陶大瓮里任其腐烂后,再将杏仁挑拣出来,积攒得多了,拿到山下卖掉。在我们跟老人聊天的时候,男孩更多的是蹲在墙根下,看着对面绿意葱翠的大山发愣。我猜想那时的她,什么也不想,有关高考,有关镇上边打工边陪读的爸爸,有关做村干部的妈妈,有关手机里喧哗的微信,或者网上年轻人

3、追逐的明星八卦,她统统都不关怀。天空蓝得像无边无际的海洋,云朵是大片大片的,她就像某一片自由舒展的云,在难得的暑假,飘回这片世外桃源中,安静幸福地发一会儿呆。至于我们这些路人,固然更与她无关。因此我们聊些什么,都不在她的关注内。甚至我问她成绩如何,来年与否有信心考入大学,她也只是羞涩地笑笑,答复我一句“还行”,就不再多言。其实我也很想像她同样,蹲在阳光盛烈的墙根下,看着面前亘古不变的山林,而后慵懒地融进这纯正深邃的蓝色绿色白色和金色之中。男孩的爷爷是村里的小学教师,在这山村里教了一辈子书,老了,仍然哪儿也不想去,还是守着这一片日渐茂密起来的大山,日复一日地安静过着。平常生活在这里,犹如深蓝天空

4、下的云朵,有亘古不变的白,和永恒不逝的美。一切似乎都是千篇一律的,人生中的起伏,犹如一滴水,落入广袤的大地,什么也没有留下,便消失不见。可恰恰是这样单调的咏叹调同样的反复,才保持着人生中可贵的静寂。外界再如何喧哗骚动,甚至男孩的爸爸在镇上挣了多少钱,有着如何与她们不同的热闹生活,都与她们这一代老去的人无关。她们只想守着这一片树木繁茂的大山,守着这住过几十年的旧窑洞,就像一枚秋天的山杏,虽然是腐烂坠落,也要投入大地的怀抱。遥想冬天大雪封路的窑洞生活,她们肯定会在秋末就早早地准备好越冬的充足的柴火和多种食物,然后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靠炕火取暖,足不出户地度过漫长的“蛰居”生活,自然也很少会有人来打扰

5、她们。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她们有的是天地间唯我三人的豪迈感还是万物萧瑟的凄凉感?她们感到的是孤单还是富足?像这样的人家,在鄂尔多斯高原上准格尔旗大大小小的村庄里,似乎正在慢慢地变少,但又体现出不一般的顽强,她们就像一棵棵质朴、蓬勃的杏树,生生不息地停驻在这片因煤炭闻名的大地上。她们在蜂拥进都市的人群中,选择像父辈们同样,后退,留守在村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于远离都市喧哗的田园中,安静地守候。听着车外不时传来的汽车急促的不耐烦的喇叭声,在车灯到处闪烁的疲倦、烦躁且拥堵不堪的入城路上,我又想,那样的窑洞,如果老人们不在,大概是留不住那位少年的吧。那它能留得住将来老去的少年的爸爸、老去的少年吗?那它

6、还能留得住美味极了的有小虫子的杏果吗?(选自散文第2期留在村庄里的人们,有删改)1.概括窑洞生活环境的特点。(4分)答: 解析:对窑洞生活环境的简介,集中在第段,如“杏林掩映下的窑洞”“窑洞有些旧了”“依山而建、没有院墙”“干干净净”“开阔平坦的庭院”“世外桃源般”“遗世独立般”“显得生机勃勃”,将这些特点进行分析整合即可。参照答案:杏林掩映,老旧但干净,庭院开阔平坦。安静,遗世独立,如世外桃源一般。富有生机。与自然融为一体。(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2第段画线部分,作者没有让少年“自述”,而是从“我”的视角“猜想”少年的有关状况、心理状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答: 解析:一方面应当明确

7、“我”是第一人称,如果让少年“自述”则是第三人称论述,而全文明显是从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进行论述的,因而此处以“我”的视角进行论述,能和全文论述角度保持一致,使得行文自然、流畅。而“猜想”相对于“自述”,波及的内容可以更多,能让文章内容更丰富,同步“我”的“猜想”相对于少年“自述”更显得主观,可以反映出“我”的情感、态度,并能暗示文章对“过路人”与“留守者”、“都市”与“山村”之间关系的思考。参照答案:用“我”的视角,使全文论述角度保持一致,行文显得更为自然、流畅;“猜想”的视角比“自述”更为自由、广阔,可波及更多内容,使文章更丰富;“我猜想”便于体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情感、态度;用“我猜想”而

8、不用少年“自述”,传递出“过路人”与“留守者”两类人之间、“都市”与“山村”两种生活之间的天然“隔阂”,暗示文章主题。(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相近即可)3.简析“杏”在文中的作用。(5分)答: 解析:分析散文中某一事物的作用,可以从构造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构造上,“杏”及与之有关的事物如杏林、杏果、杏树多次浮现,贯穿全文,是行文的线索。内容上,“杏”与窑洞同样,都是山村的典型事物,写“杏”可以呈现出乡村生活的田园特色。同步,文中还将留守在山村中的人们比作“杏”,这就赋予了“杏”深刻的象征意义,有助于体现大山人融入自然、回归大地的情怀,暗示文章主旨。参照答案:“杏”是文章的线索,文章先后用“

9、杏林”“黄杏”“腐烂的杏果”“秋天的山杏”“杏树”“美味极了的杏果”等隐隐串起全文内容。抓住山村的典型事物,突出乡野气息,为文章增添了一份田园趣味。具有象征意义(或“暗示文章主旨”),阐明留守在山村中的人们与自然的关系密切,她们守着大山默默无闻地生活,就像山杏同样,虽然是腐烂坠落,也要投入大地的怀抱。(答出“线索”“典型事物”“象征意义”即可得满分,意思相近即可)4.赏析最后一段。(6分)答: 解析:赏析文段,一方面要考虑文段的艺术性,即多种体现技巧的使用及其体现效果;另一方面要考虑文段在构造上的作用。如本段在技巧上,使用了对比(和前文进行比较)、联想(“我又想”)等体现手法并接连设立疑问(最

10、后两句)。其中“不耐烦”“疲倦、烦躁”生动形象地传达浮现代人焦躁疲倦的状态,将之与前文所述的乡村生活进行对比,可以让人们对窑洞生活的宁静安详有进一步的结识,体会到乡村和都市生活的巨大差别;联想能进一步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思考;疑问可以体现作者的迷茫,引起读者对将来山村发展的深思。此外,文段中再一次提到老人、少年和杏果,与前文呼应,让文章构造更完整。参照答案:运用对比手法,用入城路上疲倦、烦躁的感受,突出窑洞生活的宁静、安详,呈现现代人在都市生活与乡村生活间的“割裂感”。运用联想,把读者的思路引向将来,使文章内容更有纵深感,内涵更为丰富。运用疑问句,引起读者对山村将来走向的思考,体现作者对乡村

11、生活也许衰微、消逝的不舍与怅惘。用老人、少年、杏果等呼应前文,使文章构造紧致,浑然一体。(每点2分,答出“运用对比”“运用联想”“运用疑问句”“呼应前文”及其各自作用中的任意三点,意思相近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毕5题。(20分)草 炉 饼张爱玲前两年看到一篇故事八千岁,里面写一种节俭的富翁,老是吃一种无油烧饼,叫作草炉饼。我这才恍然大悟,四五十年前的一种闷葫芦终于打破了。二次大战上海沦陷后每天有小贩叫卖:“马草炉饼!”吴语“买”“卖”同音“马”,“炒”音“草”,因此先当是“炒炉饼”,再也没想到有专烧茅草的火炉。卖饼的歌喉嘹亮,“马”字拖得极长,下一种字拔高,末了“炉饼”二字清脆迸跳,然后

12、忽然噎住。是一种年轻强健的声音,与卖臭豆腐干的苍老沙哑的喉咙遥遥相对,都是好嗓子。卖馄饨的就一声不出,只敲梆子。馄饨是宵夜,晚上才有,臭豆腐干也要傍晚才浮现,白天就是她一种人的天下。也许由于她的主顾不是沿街住户,而是路过的人力车三轮车夫,拉塌车的,骑脚踏车送货的,以及多种小贩,白天最多。可以拿在手里走着吃最便当的便当。战时汽车稀少,车声市声比较安静。在高楼上遥遥听到这漫长的呼声,我和姑姑都说过不止一次:“这炒炉饼不懂得是什么样子。”“目前好些人都吃。”有一次我姑姑幽幽地说,若有所思。我也只“哦”了一声。印象中似乎不像大饼油条是平民化食品,这是贫民化了。我姑姑大概也是这样想。有一天我们房客的女佣

13、买了一块,一角蛋糕似的搁在厨房桌上的花漆桌布上。一尺阔的大圆烙饼上切下来的,但是不是薄饼,有一寸多高,上面也许略洒了点芝麻。显然不是炒年糕同样在锅里炒的,不会是“炒炉饼”。再也想不出是个什么字,除非是“燥”?其实“燥炉”主线不通,火炉尚有不干燥的?八千岁里的草炉饼是贴在炉子上烤的。这样厚的大饼绝对无法“贴烧饼”。八千岁的背景似是共产党来之前的苏北一带。那里的草炉饼大概是本来的形式,较小而薄。江南的草炉饼疑是近代的新发展,由于太像中国本来没有的大蛋糕。战后就绝迹了。似乎战时的苦日子一过去,就没人吃了。我在街上碰见过一次,擦身而过,小贩臂上挽着的篮子里盖着布,掀开一角露出烙痕斑斑点点的大饼,饼面微

14、黄,也许一叠有两三只。白布洗成了匀净的深灰色,看着有点恶心。匆匆一瞥,我只顾忙着看那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的食品,没注意拎篮子的人,仿佛是个苍黑瘦瘠中年以上的男子。我也没想到与那年轻的歌声太不相称,还是太瘦了显老。上海五方杂处,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反而少见。叫卖吃食的倒都是纯正本地口音。有些土著出人意表地肤色全国最黑,至少在汉族内。并且黑中泛灰,与一般的紫赯色不同,倒比较像南太平洋关岛等小岛与澳洲原住民的炭灰皮色。我从迈进的中学,舍监是青浦人青浦的名称与黄浦对立,想来都在黄浦江边生得黑里俏,女生背后给她取的绰号就叫阿灰。她这同乡大概长年户外工作,又更晒黑了。沿街都是半旧水泥弄堂房子的背面,窗户为了防贼,位置特高,窗外装凸出的细瘦黑铁栅。街边的洋梧桐,淡褐色疤斑的笔直的白圆筒树身映在人行道的细麻点水泥大方砖上。这里全是住宅区,紧接着通衢大道,也没有棚户。其实地段好,而由她一种人独占,想必也要走门路,警察方面塞点钱。不像是个乡下人为了目前乡下有日本兵与“和平军”,无法存活才上城来,一天卖一篮子饼,聊胜于无的营生。这些我都是此刻写到这里才想起来的,当时只觉得有点骇然。也只那么一刹那,此后听见“马草炉饼”的呼声,还是单纯地甜润悦耳,完全忘了那黑瘦得异样的人。至少就我而言,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