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018109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语文19年第期(总第0期)现代汉语的双及物构造式* 本文草稿是在与Sandra A. Thompson 专家的反复讨论中写成的,后又经沈家煊先生和陶红印先生指正多处,谨道谢意。文中错谬由作者个人负责。张伯江1 从句式特性看“双宾语”问题.1观测“双宾语”问题的角度过去的语法研究相信每个动词有固有的“配价”能力,它们在句子里带多少宾语以及带什么样的宾语是这种配价能力的反映;同步相信通过对词汇语义和句法规则的描写可以概括所有语法现象。但当我们把观测的视野放到实际运用中的语言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规则并不可以穷尽地描述动词运用的所有细节。更为重要的是,语言中大量使用的句式(onstruction

2、),其句法语义特性往往不是可以由词汇语义规则自然推导出来的,这些句式的语义构成是人类认知对现实的反映,它们所体现出的句法语义的一致关系无疑应当是语法研究的核心内容。这就是近年兴起的句式语法(Constucon rmar)所要解决的课题。就“双宾语构造”来说,以往的研究多是从“位置”角度定义的,如马庆株(983)定义为“述宾构造带宾语”;李临定(194)定义为“谓语动词后边有两个独立的名词性成分的句式”。马文把动词背面浮现的名词性成分都看作宾语,这样她的宾语类型就既涉及一般承认的受事等成分,同步也涉及处所、时间、工具、数量等外围语义成分。她所描述的双宾语构造计有如下类型:1)予以类(送你一支笔)

3、2) 获得类(买小王一只鸡)3) 准予取类(我问你一道题)表称类(人家称她呆霸王)5) 成果类(开水烫了她好几种泡)6) 因素类(喜欢那个人大眼睛))时机类(考你个没准备)) 互换类(换它两本书)9) 使动类(急了我一身汗)10) 处所类(挂墙上一幅画) 度量类(她们抬了伤员好几里路)12) 动量类(给她一巴掌)13) 时量类(吃饭半天了)1) 为虚指宾语的(逛她两天北京城)。李文着眼于动词的语义类型,分为“给”类、“送”类、“拿”类、“吐”“吓”类、“问”类、“托”类、“叫”类、“欠”“限”“瞒”类等。这些描写所覆盖的事实,为我们进而研究双宾语构造的内在机制提供了较好的基本。但这样为双宾语式

4、界定和分类,在我们看来,有三个关乎句式性质的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一方面,我们几乎找不到适合于所有类型的一条或几条句法特性。马文和李文都曾指出了某些具体类别中的句法变换特性,例如,变换为带“给”的句式、带“从”的句式、带“向”的句式、带“对”的句式等。但没有一条是合用于所有双宾语构造的,这样,双宾语式除了“NN”这个词序特点以外,几乎是个毫无内在联系的类别了,这对于以寻找充足必要条件为目的的构造追求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第二,在这样的范畴内,似乎也无法看出可以进入这一格式的动词有什么可以概括的特点。一种常用的说法是这些动词重要是三价动词。可是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有相称数量的动词并不是所谓

5、的三价动词(详见),二、语法学界习常用双宾语式和什么是“三价”动词互相界定,不能不说有循环论证的嫌疑。最后,我们还没有看到对双宾语句式的概括的语义描述,动词小类的语义类型自身不等于这个格式的总体语义概述。在构造主义的语法观念中,格式的整体语义一般不成为一种研究问题,这不能不说是前人研究的一种局限性。本文尝试对上述三个问题作某些探讨。我们觉得,对上述问题的完满解决取决于研究思路的转变,因而本文尝试用“句式语法”的观念探讨构造主义措施所不能完满解决的双宾句式的问题。在各类构造主义的语法观点中,句子的意义是由其构成成分的语义(特别是动词语义)决定的,句式类别也是要靠按语义特性给动词分小类拟定的。“句

6、式语法”则觉得,语法构造式是独立于词汇语义规则之外的语法事实,有独立的语义。olbrg(195)对“句式”的定义为:()如果用C代表独立句式,把C当作是一种形式(Fi)和意义(Si)的相应体,C所可以成立的充足必要条件是:F或Si的某些特性不能从C自身的的构成成分或者从其她已有的句式预测出来。从这样的观点看,汉语可以说存在着一种叫做双及物的的语法构造式,其形式体现为:V-N1-N2,其语义核心为“故意的予以性转移”。以“张三卖邻居一套旧家具”为例,什么是它的格式语义呢?从分解的角度看,其语义未必不能说成是“邻居但愿张三卖掉她的旧家具”或“张三在那里卖旧家具碰巧让邻居碰上给买走了”,可是这些解释

7、都需要大量的补充信息才干成立。在我们看来,这个格式的一种最自然的解释是,“张三故意把自己的家具通过发售的方式转让给邻居”,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格式语义:“故意的予以性转移”。这种格式语义是独立于能进入这个格式的具体成分,特别是动词性成分的。例如,动词“分”并不具有“转移”的意义,可是在“单位分了我一套房子”这个双及物(V1-2)语法格式中,格式语义“故意的予以性转移”仍然成立,或者说,格式的意义上加在(upermpose on)动词和其他成分的意义上了。本文还提出,汉语双及物句式还体现为几种细类,因此我们将重点论证双及物句式的典型语法语义特性以及句式引申的问题。为了突出这个句式整体的语法语义独

8、立性,我们打算放弃带有强烈构造分解色彩的“双宾语”的说法,而使用“双及物式”(ditrstiveconstrucio)这个术语来指称讨论的对象。虽然这两种说法都波及动词和动词后两个独立名词成分的问题,但一种用的是分解的视点,另一种体现的是整体的视点,它们有实质的区别。这个区别可以用下图表达:双宾语双及物格式V N1 N2 N2VN121.2从“予以”意义说起从现实语料记录中的优势分布,到小朋友语言的优先习得,乃至历史语法的报告,都表白“予以”意义是双及物式的基本语义。 朱德熙(79)对“予以”意义的概括为:(2) “予以”意义:1)存在着“与者”和“受者”双方。) 存在着与者所与亦即受者所受的

9、事物。3)与者积极地使事物由与者转移至受者。汉语语法系统里除双及物式以外,其她表达予以行为的体现式都要借助于词汇形式“给”。涉及“给” 的形式至少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种(其中A(aget)表达施事;(eiient)表达接受者;P(patet)表达受事):a. 给R V 她给我寄了一种包裹。b. AV 给 RP她寄给我一种包裹。c A VP 给R她寄了一种包裹给我。沈家煊(1999)这样描述三种句式的不批准义:式表达对某受惠目的发生某动作;b式表达惠予事物转移并达到某终点,转移和达到是一种统一的过程;c式表达惠予事物转移并达到某终点,转移和达到是两个分离的过程。我们注意到,b式在语序形式和语义内容方

10、面都与本文所关注的双及物式完全吻合。显然,当动词可以不借助“给”字体现一种完整的予以过程的时候就形成了双及物式。 双及物式的原型特性我们把典型双及物式的特性概括为:在形式为“A+V+P”的句式里,施事者故意地把受事转移给接受者,这个过程是在发生的现场成功地完毕的。如:() 刚刚老李送我一本书。(4) 昨天邻居卖我一把旧椅子。它们具有这样某些句法特点:1) 一般可以在受事之前加上施事的领格形式:() 刚刚老李送我一本她的书。(6) 昨天邻居卖我一把她的旧椅子。这个特点反映的是,该过程是一种领属关系转移的过程:予以之前,受事为施事所领有;予以之后,受事为接受者所领有。) 一般不能用“给”把接受者提

11、到动词之前:() 刚刚老李给我送了一本书。(8) *昨天邻居给我卖了一把旧椅子。这个特点表白,“卖”和“送”这样的动词自身带有明确的现场交予意义,因此不必特别指明该行为的目的。3) 可以用“把”把受事提到动词之前:()刚刚老李把一本书送我了。(1) 昨天邻居把一把旧椅子卖我了。这个特点表白受事的可处置性。出于句式的典型范畴观,(Tayo,1989) 我们并不把狭义的“予以”义和上述三个句法特点当作界定双及物式的充足-必要条件,相反,只是把它们看作双及物式的原型特性。我们觉得,汉语里存在若干不同类型的双及物式,它们构成一种放射性的范畴(rilcateoy, 看akff, 17,王伟198),不同

12、方向的引申式有不同的语义和句法体现。我们下面讨论的重点是通过逐个考察多种引申途径来揭示所有双及物式类型的产生机制。2 汉语双及物式的引申机制句式和词汇成分有多方面的相似性。正如词和意义的关系同样,语言系统里句式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可以体现的意义却远远多于句式的数目。正如词汇成分代表人们对现实事物的总结同样,基本句式也可以看作是人类一般认知经验的反映,多样的体现式也反映了基本范畴的引申和扩展。引申的途径不外两种:一是隐喻(etapho)机制,二是转喻(meymy)机制。隐喻就是把一种认知域里的构造或关系映射到另一种认知域里去的过程,一般是从现实的、具体的、人们熟悉的领域向抽象的、不易掌握的领域引申

13、;转喻则是用人们认知上两种东西之间的关联,使一物转指另一物成为也许,常用的有用来源指称成果事物、用局部指称整体等方式。如下的讨论中我们将阐明:汉语的语法构造式的产生和引申就是这些隐喻和转喻方式作用的成果。2.1施者和受者的引申典型的施事是故意志力的、自主的指人名词,但根据神会原则(emath ricple, 看Kuno,176),我们可以认定某些机构设立名称同样可以作为施事理解,如:(1) 单位分了我一套房子。(1)晚会供应我们晚餐。尽管“单位”“晚会”是无生命名词,但由于这些组织都是人为设立的,人们很自然的把属于人类的某些性质延伸到它们身上。这就是“神会”现象。一般来说,较易神会的名词重要涉

14、及:处所词、机构名称等;不易神会的有时间词、自然界的实体(如石头、星星等)、抽象名词(如精神、状态、气势)等。与典型指人名词不同之处在于,这种神会的施事无法作人格化的领格回指:(11) *单位分了我一套她们的房子。(12)*晚会供应我们她们的晚餐。相应地,接受者也有同样的延伸现象:() 她捐图书馆一套善本书。(14) 我交画廊一幅画。与施事相比,接受者的位置上浮现无生命物受的限制更少。2.2予以物的引申予以物可以是空间领域的实体,也可以是非空间领域的实体,还可以是话语领域的实体。请看下面三个例子:(15) a.递她一块砖。 b递她个眼神儿。 c.递她一种口信儿。(15)三例中的受事分别是空间领

15、域实体、非空间领域实体和话语领域实体,(15)a.可以实现现场批示,而(5)b.c.则不能:(1)a.递她这块砖。 b.*递她这个眼神儿。 c.*递她这个口信儿。b.和c.的区别在于c.可以在反指(ataphori referene)的状况下成立:() 递她这个口信儿:让她明天打两斤酒来见我。同样,在话题化方面的体现也是a.成立而bc.不成立:(5) a.这块砖递她。 b这个眼神儿递她。 这个口信儿递她。这个例子的分析阐明了有些句法条件合用于隐喻的源领域而不合用于目的领域;同步,在不同的目的领域里也有不同的句法体现。从更广的角度看受事的引申,我们可以观测到一种重要的现象:公认的典型受事标记“把”字变换也不合用于所有的例子。() 老王送徒弟一把钳子老王把一把钳子送了徒弟 ?老王拿一把钳子送徒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