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的环保与发展问题研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0178099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企业的环保与发展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乡镇企业的环保与发展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乡镇企业的环保与发展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乡镇企业的环保与发展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乡镇企业的环保与发展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镇企业的环保与发展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企业的环保与发展问题研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 题目:乡镇企业的环保与发展问题研究 以涞水县乡镇企业为例 作 者: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6年 5月 16日乡镇企业的环保与发展问题研究 以涞水县乡镇企业为例 【摘要】 乡镇企业的存在价值促进了乡镇的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镇当地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同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现阶段乡镇企业遭遇到发展障碍,以涞水县乡镇企业发展为例,旅游业的发展森林生态遭到破坏景区环境的污染,都为乡镇企业的正常发展带来困难,过度开采灰矿山,生产过程中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目前已被当地政府取缔叫停,乡镇企业的转型迫在眉睫。【关键词】乡镇企业 ;污染 ;环保; 生态经济;发展目录前言41.

2、乡镇企业的兴起与发展41.1 乡镇企业41.2乡镇企业的兴起41.3乡镇企业的发展51.4乡镇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62. 乡镇企业的运行及主要模式72.1乡镇企业的运行72.2乡镇企业的主要模式72.3 涞水县旅游业的运营模式83. 乡镇企业逐步暴露的问题93.1乡镇企业的问题出现93.2乡镇企业问题的具体表现93.3 涞水县旅游业逐步暴露的问题114.乡镇企业的叫停与影响114.1乡镇企业的特点114.2乡镇企业叫停后的影响124.3 涞水县乡镇企业的叫停与影响125.乡镇企业的转型与政府的政策支持135.1乡镇企业如何转型135.2政府的政策对乡镇企业发展的影响135.3 涞水县乡镇企业的环

3、保与发展15参考文献17【前言】 乡镇企业是那些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区域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五级。但乡镇企业存在许多污染问题与生产力低下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带动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1. 乡镇企业的兴起与发展1.1 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得到发展的。改革造就了我国传统经济的转变,经济的转变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形成。乡镇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在改革开放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其

4、早期形式可追溯到我国五、六十年代的社办企业。这种模式的特征在于:构成产业组织的乡镇企业既要依附于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有缺陷的市场。这些特点促进了早期的乡镇企业的发展但随着可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提升这种模式开始有了缺陷,不利于乡镇企业发展的问题开始出现。 1.2 乡镇企业的兴起乡镇企业的前身是社队企业。早在公社化以前 的合作化运动中,中国农村就产生了农业和副业相结合的互助合作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为了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全国小化肥、小农药、小农机、小水电、小水泥等“五小”社队工业迅速发展。1979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对社队企业的地位与作用、发

5、展方向、生产经营范围、所有制形式、组织领导、优惠政策等作了具体规定,肯定了社队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84年3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和部党组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的通知,第一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把社队办企业、部分社员(村民)合作企业、其他形式合作工生和个体企业称为“乡镇企业”,即通常所说的乡办企业、村办企业、联户办企业整个体私营企业这四个“轮子”。当然从1997年开始,农业部负责的乡镇企业统计已不再按。四个轮子”,而是按“集体企业”和“私有企业”标准将乡镇企业划分为两大类。在我们看来,所谓的乡镇企业,不管是怎样的企业生产模式,也不管其规模的大小,其

6、主体还是农村人建立的非农业的企业集体。在社会结构意义上,乡镇企业是推动农村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基本力量,是农民创办的用以求生存求发展,改变自身经济地位、职业身份和社会身份的组织形式。乡镇企业的主要出资人是农民和乡村集体这导致了村民、乡村集体对企业的直接控制。其实,只要农民在企业的资产中占有大部分资金,或者说企业的发展受乡村农民的直接控制,都算是乡镇企业1.3 乡镇企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发展主要走过了四个阶段:(1)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841988)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和四号文件肯定乡镇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有利于农民离开土地但不离开家乡,提高其生活质量,避

7、免城市的拥挤。极高地提升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从1983年到1988年的五年间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016亿元增长到6495亿元年平均递增44.9;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24.3提高到581;乡镇企业职工人数由3234万人增加到954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26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比重由93提高到23.8。这是农村工业化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乡镇企业的大发展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1986年。全国每个农业人口从乡镇企业中得到的收入已经由1978年的20.1元增加到了12379元,增长了5.7倍;其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从1978年的15增加到了1985年的34。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这一

8、比重甚至高达7080。农民收入增长与乡镇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1984年以后乡镇企业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出口创汇为目标的企业; (2)由经济扩张向稳固发展转变(19891991) 1988年9月,中共第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经济政策。乡镇企业开始了为期3年的“调整、整顿、改造、提高”历程,国家财政、银行紧缩对乡镇企业的信贷规模,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对一些重要生产资料恢复垄断专营,乡镇企业原材料来源受到影响。各地还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关停并转了一批能耗大、效益差、污染重的小企业还加强了对乡镇企业的税务收入及财务整顿监督其经济来源发展,近几年全国有近4万的乡

9、镇企业被关闭,2万多个乡镇企业在建项目被暂停。1989年乡镇企业增长速度、经济效率比前几年有所下降。调整使乡镇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也为企业提高素质提供了机遇到1990年,从业人员9265万人,比1988年减少280万人;但与此同时,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8461亿元,比1988年增长3026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581上升到591。可见,尽管面临许多困难,这一时期的农村工业化仍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3)高速增长阶段(19921995) 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对乡镇企业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将持续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而给予充分肯定。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

10、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了继续积极发展乡镇企业的方针。市场发展和政策导向使乡镇企业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4)改制发展阶段(1996年至今)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市场由短缺经济转向饱和经济,双轨经济转向单轨经济,暴利经济转向微利经济,因计划经济束缚而被压抑的能量已经充分释放,这些变化导致乡镇企业起步阶段的机制优势、政策优惠、市场环境优越等有利条件日渐丧失。高速发展了20多年的乡镇企业,其内部固有的矛盾现在越发突出:政企不分、经营方式落后;负债率高,技术老化;“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生存方式已无法适应市场。面对挑战,乡镇企业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权主体多元化、混合化,经营体制不再单一,乡镇企业

11、由以前的某种成分主导型经济向多种成分混合型经济转换,最突出的就是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相互融合。中联合起来组建成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合伙制企业,实现资本的社会化。1.4乡镇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30年来,乡镇企业应该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在农村先一步开展多种经营,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民就业,为农民提供收入;突破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和就地销售的限制,率先进入市场,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也为企业的改革积攒经验。乡镇企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要从市场中来,产品到市场中去,成为市场经济的先导力量;同时不断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产权制度改革,从利润承包到资产滚动增值承

12、包到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的改造,一步步把改革向纵深推进,带来了农村的分工分业,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使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乡镇企业还要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引领,很多乡镇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设备更新、科技投入,重视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化,采用技术领先的发展战略,带来了高质量、高速度和高效益的良性循环;乡镇企业始终坚持以农民为根本,立足于解决农民的问题,不但培养人才,还通过多渠道引进人才,并构筑了人才发挥作用的大舞台,并通过现代先进生产的机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产业支撑,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资源。2.乡镇企业的运行及主要模式2.1乡镇企业的运行 乡镇企业是以农民为主要生

13、产力的生产经营方式,首先需要确立运行的目标,运行主要依靠牢牢抓住工业兴镇第一要务,大力引进大项目大工程、建好创业园,壮大镇域工业经济,加快扭转全民创业园入驻企业少、增量贡献小的局面。发展现代农业,转变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大力发展形式各色的农业生产经营,帮助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之路。2.2 乡镇企业主要模式 (1) 苏南模式,通常是指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由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苏南模式是“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苏南地区采取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源方式。政府出面组织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出资办企业,并由政府指派所谓的能人来担任企业负责人。这种组织方式将能人(企业家)和社会闲散资本结合起来,很快跨越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实现了苏南乡镇企业在全国的领先发展。不可否认,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