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0177653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v1.0可编辑可修改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人生世事难预料,突发昏厥如何好。掌握一些急救穴,关键时刻能用到。针灸按摩可放血,点压揉搓可捶敲。自救他救能就急,治疗先机特重要。人中膻中委中穴,涌泉极泉曲池妙。大椎百会内关穴,至阳会阴井穴找。鼻尖耳尖耳垂刺,八邪八风十宣消。耳穴神门心交感,温灸神阙劳宫调。【诗解】“人生世事难预料”,人生在世,身体伤病的事,常常难以预料,不期而至。“突发昏厥如何好”,当突然发生昏迷、晕厥时,如何才好呢“掌握一些急救穴”,知道并掌握一些简便易行的急救穴位和应急措施是必要的。“关键时刻能用到”,在关键时刻便能够用得到,以应急。“针灸按摩可放血”,针灸按摩放血是最直接,且容易掌握

2、的方法。“点压揉搓可捶敲”,可以采取点穴、压穴、揉穴、搓穴、捶敲穴位。“自救他救能就急”,这些穴位可以用来自救,或者得到别人的救助,或者救别人。“治疗先机特重要”,对于急症,先期治疗的时机特别重要。“人中膻中委中穴,涌泉极泉曲池妙。大椎百会内关穴,至阳会阴井穴找。鼻尖耳尖耳垂刺,八邪八风十宣消。耳穴神门心交感,温灸神阙劳宫调。这些穴位主要有: 人中、 膻中、委中、涌泉、极泉、曲池、大椎、百会、内关、至阳、会阴、十二井穴、鼻尖、耳尖、耳垂、八邪、八风、十宣、神阙、劳宫,以及耳穴的神门、心、交感穴等。【穴位介绍】人中穴属于督脉,是一个急救昏厥要穴。位于鼻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主治癫

3、狂痫,中风昏迷,小儿惊风,面肿,腰背强痛等症。膻中穴属于任脉,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中点。气会膻中,是心包经之募穴。膻中1v1.0可编辑可修改穴主治:胸腹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呃逆、乳腺炎、气喘,咯血,心烦,产妇少乳,噎嗝。平刺寸; 或用艾灸。 可用中指端按揉50 100 次;或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推。委中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中暑、腰背痛、急性腰扭伤等。直刺1寸。涌泉穴属于足少阴肾经,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主治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直刺 1 寸。极泉穴属于手少阴心经,位于腋窝顶点。 主治心痛、 胸闷、 咽干烦渴、 胁肋疼痛、

4、瘰疬、肩臂疼痛等疾病。弹拨本穴可预防冠心病、肺心病。刺法:避开腋动脉,直刺寸,整个腋窝酸胀, 有麻电感向前臂、指端放散, 或上肢抽动, 以 3 次为度。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 壮,艾条灸5 10 分钟。曲池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定位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直刺1 寸。至阳、大椎、百会穴属于督脉。至阳穴位于第7 胸椎棘突下,常用于治疗心绞痛、胃痉挛、胆绞痛、胆囊炎、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等。斜刺1 寸。大椎穴位于第7 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

5、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斜刺1 寸。百会穴后发际正中上7 寸,当两耳尖直上, 头顶正中。 主治头痛、 目眩、鼻塞、耳鸣、 中风、失语、脱肛、阴挺、久泻久痢等。平刺寸,可灸。内关、 劳宫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内关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 2 寸。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直刺1 寸。劳宫穴位于手掌心,当第2、3 掌骨之间偏于第3 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主治昏迷、晕厥、中暑、呕吐、 心痛、癫狂、痫症、口舌生疮、 口臭、鹅掌风等。 直刺寸。 艾炷灸 3 壮;或艾条灸35 分钟。神阙、会阴穴属于

6、任脉。神阙别称脐中, 在脐中央。 主治泄痢、 绕脐腹痛、 脱肛、 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可灸,不可针刺。会阴穴位于肛门与前阴之间凹陷处。会阴穴与人体头顶的百会穴为一直线,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百会为阳接天气, 会阴为阴收地气,2v1.0可编辑可修改二者互相依存, 相似相应, 统摄着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要害部位。经常按摩会阴穴,能疏通体内脉结,促进阴阳气的交接与循环,对调节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独特的作用。十二井穴是十一经在手指足趾部位(唯有足少阴肾经井穴涌泉在足心)。鼻尖、耳尖、耳垂、八邪穴、八风穴都是经外奇穴。八邪穴在手指背侧,微握拳,第

7、一至五指间, 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 8 个穴位。 主治手指关节疾病,手指麻木, 头痛,咽痛。向上斜刺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八风穴在第一至五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侧四穴,左右共八个穴位。主治牙痛,胃痛,足跗肿痛、月经不调等。向上斜刺寸,或用三棱针点出血,可灸。十宣穴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寸,左右共10 个穴位。用于急救热病,癫痫,小儿惊风,失眠,昏厥昏迷、休克、中暑、癔病、惊厥等;用于各种热证,急性咽喉炎、急性胃肠炎、高血压、手指麻木。直刺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艾柱灸5-10 分钟。耳神门、心、交感是耳部的重要穴位。【治疗作用】急救穴位有补穴、有泻穴。急救方法温灸

8、可补,放血可泻,点按穴位根据穴位和手法可补可泻。用三棱针、注射针,在十二井穴、十宣穴、耳尖、耳垂、鼻尖、鼻腔、百会、大椎等穴点刺放血。这种刺络放血疗法,具有清热泻瘀、活血通络、开窍启闭、护脑醒神的作用。刺血后可宣通经络气机,调整气血平衡,对于促进苏醒、减少或避免中风后遗症很有帮助。热厥多因中暑、热病等引起。病人表现为面色红赤,大汗淋漓,呼吸急促。立即点压或针灸人中穴,在大椎穴刺血拔罐,在颈部、背部、肘窝等处刮痧,在十宣穴或耳垂放血。温灸有振奋阴阳的作用。温和灸、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隔盐灸神阙等穴,可激发元气元神。施灸可以焕起人体阳气之温煦,阴津得以阳煦,阴阳交融,便可渐渐苏醒。心绞痛表现为胸前区压榨样疼痛、胸闷、窒息感,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手会下意识地按住左前胸。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此时应立即弹拨极泉穴;或按压至阳穴、膻中穴、劳宫穴、内关穴;还可以用火柴头、竹签、绿豆、王不留行等小圆物,点压神门、心、交感等耳穴,以缓解疼痛。这些穴位和作法可以升阳益心,宽胸止痛。3v1.0可编辑可修改因食物或药物引起的急性中毒,若神志尚清者,立即催吐,然后用甘草或绿豆水煎服;神志不清或不省人事者,立即选用十宣、 八邪、八风、曲池、委中等穴位放血,以开窍醒神,清热泄毒。(摘自家庭中医药杂志2015 年第 9 期)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