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示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0177501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示 日期:-14 09:07 来源:河北日报字号 大 中小 背景颜色 打印文章 关闭本页 编者按:自起,浙江省先后启动实行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整治农村环境,丰富建设内容,有效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绝大多数村庄设施健全、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呈现出绿绕村庄、人在画中的独特江南田园风光。目前,我省正在全面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高行动。浙江的乡村建设实践有哪些可资借鉴的经验?近日,河北日报记者赴浙江进行实地采访,从多种方面探寻途径和做法,以期给我省各地以启示。启示一:让现代村落不舍田园风光 前,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揭开了美丽乡村建设序幕,清垃圾、治

2、污水、改厕所、整河道,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改观。 3年前,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正式启帷,推动村庄由单点整治到沿线连片整治,由局部改善到整体改观。目前,该省规划保存的村庄基本完毕整治,农村生活污水解决覆盖率达到5%。 山水浙江,因这项历时的村庄整治行动而平添了更多景致。万多种村落犹如晶莹剔透的珍珠洒落在大自然中,形成了一幅幅雅致、清新的画面。 坚持一种理念空间开敞,生态良好,环境优美 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因三面环溪而得名。村内香樟林立、溪流淙淙,一栋栋徽派风格的民居错落有致,恬静自然。让村委会主任周忠莲自豪的是,不仅村民自己住着惬意,环溪村还成为许多城里人感受田园风光的首选地之一,每到周

3、末,游客盈门。 “我们这里没有城里那样的大广场、宽马路,可是有小桥流水、石径竹篱,正是这些吸引了她们。”周忠莲简介,为了凸显田园情趣,她们在中国美术学院专家的指引下,恢复村庄原有的田园景观,“让农村在风貌上更像农村”。 在增添农村现代生产生活设施的同步,营造空间开敞、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是浙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种基本理念。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余振波觉得,能否保持好田园风光,在某种限度上是衡量新农村建设成败的一种重要标志。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动的原则,浙江省确立了重点建设中心村、全面整治规划保存村、科学保护特色村、控制搬迁小型村的思路,突出道路建设、垃圾收集、卫生改厕、

4、生活污水解决、村庄绿化五项重点,力求村庄整治保持田园风光、体现农村特色。 坚持规划先行体现地方特色和地区特性 虽然房子越盖越高,泥土路变成了柏油路,耕牛退役,汽车进村,农民开始更多享有现代生活,但有些村庄布局凌乱,房屋乱拆乱建;有的村子像“老鼠尾巴”,拉成了一条线;有的村子里的房子东一块、西一块,毫无章法。美丽乡村如何建设?保持田园风光该从何处着力? “首要的是科学规划。”余振波简介,按照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理念,浙江在村庄整治初期用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涵盖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运用规划的

5、规划体系。目前,全省8%的规划保存村、200个中心镇、400个中心村已完毕规划编制。 江山市淤头镇永兴坞村地处丘陵区,这个只有90多人的村庄,花3万元请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村庄规划。村党支部书记缪顺朝觉得这钱花得值,“村庄整治不能瞎干,哪里建新居、哪里发展产业、哪里搞绿化,村里老房子如何改造、村庄整体风格如何塑造等等,在规划里均有考虑。”在规划的指引下,永兴坞村植树造绿,改造民居,成为浙江4个重点历史文化村落中唯一一种以自然生态为特色的村。 好的规划应当立足乡村特点,兼顾自然生态和产业发展,尊重本地老式、习惯和风俗,体现地方特色和地区特性。为避免各村在规划上走弯路、花冤枉钱,省里制

6、定了村庄规划编制导则、村庄整治规划设计指引等,还开列名单,向基层推荐优秀规划设计单位。中国美院、同济大学等出名规划设计机构的专家成了许多村庄的座上宾。 为让规划真正得到贯彻,浙江规定,中心村、历史文化村落的规划一律由省里审批,一般村的规划也要由县级审批。同步,建立乡村规划执法队伍,监督规划贯彻。桐庐县83个村每村都配备了一名村级规划员,待遇与“大学生村官”相似,村里所有建设活动都需规划员签字。 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差别性,民居改建不搞一刀切 民居是村庄的主体,也是形成田园风光的重要一环。“注重条件的差别性,不搞一刀切,不一味地大拆大建,更多地关注村庄的特色和个性,从而推动人与自然、村庄形态与生态环

7、境的相得益彰。”浙江省住建厅副厅长吴雪桦简介,浙江筹划到建成1000个左右的民居改造建设示范村,目前已启动了0个。这些村将力求体现山区、丘陵、盆地、平原、水网、滨海等不同地区特色的民居风貌,在营造变化有序、错落有致乡村空间布局,打造具有乡土风情和明显辨识特性的美丽村庄方面为全省提供示范。 走进桐庐县江南镇狄浦村,绿树浓荫环抱下的民居色调淡雅,颇富田园风韵。村委会主任申屠祥军说,这是“五化”整治的成果。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狄浦村对旧有民居实行了墙体美化、庭院净化、杆线序化、见缝绿化和污水净化。民居外墙统一粉白,四周用黑色线条勾勒轮廓,窗户按照徽派建筑风格进行装饰,外挂盆花;对重要节点的围墙进行镂

8、空改造,上面加盖青瓦;将凌乱的架空电线、电话线进行整顿;拆除牛棚、猪栏等废弃设施,就地绿化。村民要盖新居,可以到村子专门划定的新民居点选址。新民居点的配套设施由村里统一建设,建筑外观、户型构造等实行统一。 整洁划一,会不会导致风格雷同、“千村一面”?桐庐县农办副主任王华杰说,一种新民居点的风格是统一的,但不同村庄之间还会有区别,重要是考虑与本地的风土人情和村落原貌相协调。 “田园风光是一种视觉观感,更是一种内心感受。”余振波说,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后目的,是把农村建成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和市民旅游休闲的乐园。因此,除了整治环境,还要同步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以实现“外在美与内在美,面子与里子的和谐统

9、一。” 启示二:绿色成为乡村最美底色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行走在浙江农村,你会发现绿色是这里最佳的装饰。茂林修竹,养心养眼;红花绿草,相映成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浙江人眼里,绿化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更是增进农民增收、增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种树就是种环境,种树就是种健康,种树就是种发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绿化作为一种理念,已深植于许多浙江人的内心。 绿化与村庄改造相结合,增绿又增色 立足农村实际,浙江规划以城乡、村庄为点,以公路、河流、铁路为线,以农田、片林、经济林为面,最大限度扩大林木面积,增长林木总量,实现点上成景、线上成带、面上成片。 在降水丰沛的浙

10、江,绿化有时也不是件容易事。江山市淤头镇永兴坞村历史上曾名林厅坞,意思是“林木高大,树形似厅”,可近年来由于破坏严重,再也没有了当年的胜景。村里组织植树,有些户以树对着大门口不好看或者没地方种为由,把树苗扔掉。“村民说没地方种倒也是实情。”村党支部书记缪顺朝简介,当时村里布局杂乱,乱占地现象严重,大小地块均有主儿。为此,永兴坞调节空闲地,治理空心村,把村庄划分为农户建房区、经济发展区、老村整治区和控制区,结合村庄改建,开展道路绿化和环村林带建设。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规定农户负责绿化自家房前屋后,村集体负责绿化公共部位。村民种活一棵树,奖励元;擅自砍伐一棵树,罚款5元。1998年至今,村里绿化投

11、入已超过0万元,绿化覆盖率达到50%,成为了全省绿化示范村。 浙江“八山一水一分田”,平原地带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生态脆弱,是绿化的重点区域。该省启动平原绿化工程,将绿化与村庄改建、土地整顿、农田水利建设等紧密结合,筹划到完毕绿化造林18万亩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8%以上。截至目前,浙江已合计投入平原绿化资金293亿元,林木覆盖率达到18.1%,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 五年目的三年基本完毕,背后离不开机制创新和严格的督察。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杨幼平简介,她们在土地性质、权属不变的前提下,采用政府征用、租用、依法流转、奖励补贴相结合等方式保障绿化用地需求。同步,建立绿化长效管护机制,省里建立了绿化进度

12、通报和督察制度,许多地方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责任单位实行绿化问责和约谈,实行常常性督促、持续性推动。 绿化与环境整治相结合,增绿又增美 江山市新塘边镇日月村村民毛德朝家门前的空地俨然成了小果园,枇杷、香柚、杨梅、柿树等被修剪整洁的冬青包围着。“都是我这几年栽的,此前可没这个心情。”毛德朝家在村子边上,此前门前就是个大垃圾堆。在村庄整治过程中,村里雇人清走了垃圾,还在原地建起了一种门球场。“如果环境脏乱差,绿化再好也白搭。”日月村党支部书记毛小健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她们根据省里的规定,把绿化与洁化、美化相结合,统筹推动。这几年,日月村共投入00多万元用于卫生整治、路灯亮化、道路硬化、村庄绿

13、化,其中绿化投入达到0多万元。“60多万元有一半是村里自筹的,涉及村民投工投劳、捐款等。”毛小健说,去年春节,某些在外闯荡的村民就捐款0多万元,用于硬化村里的街道。目前,村域范畴内通村公路和水系两侧绿化率达到了0%,基本实现了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花中。 整治不易,保持更难。在环境卫生整治的基本上,浙江从队伍、职责、制度、经费等环节入手,摸索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县乡两级每年安排的保洁经费达到12亿元。萧山、诸暨、安吉等地摸索引入社会化保洁公司,长兴、德清等地专门成立了农村环卫管理机构,嘉兴开展了垃圾收集有偿服务试点,保护来之不易的整治成果。 农民是环境整治的受益者和重要参与者,如何调动她们的积

14、极性至关重要。桐庐县环溪村在村委会办公场合设立了卫生整治红黑榜,每月评比正反两方面典型,整治状况好的上红榜,差的上黑榜。江山市大陈村从起,每月对各户进行“十分制考核”,内容涉及房前屋后绿化、卫生打扫、垃圾收集等5个方面,成果张榜发布;每年进行一次卫生清洁户评比,给获奖者披红戴花。大陈村党支部书记汪衍君说,这几年村子环境大变,来取经的人超过3万人次,“我们的经验就是人人动手,家家参与。” 绿化与富民相结合,增绿又增收 竹海森森,绿浪翻滚。有“中国大竹海”之称的安吉是全国首个生态县,又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县。高家堂又是安吉县的首个生态村,近年来该村以“青清山水,净静村庄”为卖

15、点,大力发展农家休闲游,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去年10月,高家堂引入社会资本组建了蝶兰风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集体占股30%,公司负责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包装。“去年靠卖竹子和发展旅游,村民人均收入达到.9万元。”高家堂村党支部委员陶佳南说,满眼的绿色正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把生态亮点打导致景点,串联景点形成景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浙江规划建设了45条休闲旅游景观带。截至去年终,合计发展农家乐特色旅游点2800多种,农家乐从业人员达到115万人,直接营业收入8.4亿元。 此外,结合农村绿化,浙江还启动了兴林富民示范村镇建设,目前已建成示范乡镇82个、示范村192个,去年示范村镇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占到农业收入的7.%。重点发展花卉苗木、干鲜果品和贵重树种等产业,让农村增绿、农民增收。临安、江山、庆元等县(市)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一半以上。长兴县结合平原绿化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面积达到26万亩,从业人员3万多人,苗木种植户年均收入超过4万元,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