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性质教案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0176468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硫的性质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二氧化硫的性质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二氧化硫的性质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二氧化硫的性质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二氧化硫的性质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氧化硫的性质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硫的性质教案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参赛作品 “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湛江师范学院化学科学与技术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48)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及作用和地位本节内容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教材中本节内容从人们熟悉的空气质量日报的图片并提出相关的3个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到二氧化硫也属于首要污染物,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社会。教材内容先后介绍硫单质、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二氧化硫的来源及物理性质,在【实验47】中探究了二氧化硫与水及其与品红的反应,得出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具有漂白性。随

2、后介绍了二氧化硫与O2的反应及酸雨的危害及防治。其中关于SO2性质的探究是教材内容的重点。教科书中设置2张资料卡片,同时配置了4幅图片,为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本课时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和 硅、氯等典型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之后,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本节内容既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是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

3、。本节教材在知识安排上使知识和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可能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常见无机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这些内容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更全面地体现化学课程的科学教育功能。另外,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的两种典型代表之一。这一素材涉及“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入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对加强环境教育,关注环境问题,体现了知识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高一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的积累,

4、在初中的学习已初步拥有了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酸性氧化物:CO2的性质及探究其性质的一些方法。学生学习了典型的金属元素以及非金属元素中的氯和硅,不论是对元素化学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知识的积累上都有了一定基础。同时,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原理,具有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可从氧化还原的价态角度、物质类别的角度,去类比和分析二氧化硫的性质。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探求欲。但由于学生是在高中阶段刚开始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尚不能认识到物质性质的多样性:既有一般规律又有特殊性。(三)教学设计的基本

5、思路1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本教学设计是从关注与人生存关系最为密切的食品安全及加工的社会热点问题入手,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同时注重最贴近学生的问题和感兴趣的事物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究的兴趣和愿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解决生活、社会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力求以学生主动体验为主,重视学生的参与,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6、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氧化还原的角度、物质的特性及与环境关系的角度探究SO2的化学性质、作用及其危害。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SO2的性质,认识SO2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食品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帮助学生在未来做一个负有责任心的公民;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形成化学物质的不合理应用也会引起损害生命健康、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观点,逐步树立合理应用化学物质的科学观。2. 教学目标的确定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并结合高中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硫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

7、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确立了三维教学目标(参见第3页教学目标)。3. 教法与学法设计二氧化硫是高中教材中详细讲述集氧化性、还原性于一身的酸性氧化物,因此,可借助有效的实验方法证实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基于此,在教学设计中对每个问题的提出、思考、探究既要切合实际又要有一个由易到难的阶梯变化,同时将相对独立的单元通过问题的设计巧妙地串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学生喜欢做实验的特点设计了的科学实验探究过程,并与多媒体有机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创设教学情境法,先从真实的情境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把

8、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新课的学习; 实验探究教学法,通过“联系预测策略”,联系已学习的CO2的性质及S元素的价态预测 SO2的性质,并通过设计实验及实验探究,得出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结论; 对比归纳教学法,通过SO2漂白性与氯水漂白性的比较,从而得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回忆:硫在空气及氧气中燃烧的现象。2、讲述:SO2的来源(含硫的煤及石油的燃烧)。图片展示 :两种外貌截然不同的银耳:第一种色泽暗淡、性状干枯;第二种个体丰满、颜色润白。联系日常生活经验,推测SO2部分物理性质。实验探究SO2的水溶性。探究SO2的物理性质实验探究SO2化学性质及用途微型实验探

9、究SO2和酸性高锰酸钾、溴水、H2S发生反应。微型实验探究SO2的漂白性。实验探究SO2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使紫色石蕊变红。认识酸雨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归纳总结,迁移与应用4. 教学流程设计二、教学方案设计(一)课题 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识记SO2的来源及其水溶性、气味、密度等物理性质; 理解SO2是酸性氧化物、具有漂白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并能书写SO2与水、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知道SO2的用途,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2. 过程与方法 运用生活中的事实、经验及实验,认识SO2物理性质; 通过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SO2的化

10、学性质; 通过逻辑思维和推理认识酸雨的形成。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通过实验认识和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方法和价值; 能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感悟化学学科对人类生存环境所作的贡献。激发学好化学知识为人类社会进步做贡献的热情。 (三)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学校的教学实际,对原教材内容进行校本处理,得出如下教学内容。1. 以问题情境导入SO2的学习,介绍SO2的来源。2. 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及实验的探究,总结SO2的物理性质。3. 设计实验探究SO2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水

11、、碱、碱性氧化物发生反应;SO2具 有漂白性;SO2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能与硫化氢、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氧气发生反应。4.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SO2的化学性质; 难点:如何设计实验探究SO2的化学性质。(五)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实验探究教学法,对比归纳教学法。(六) 教学用具 常规仪器:试管、水槽;微型仪器:U型管、V形侧泡反应器、侧泡具支试管、尖嘴管、直型通气管、直角形通气管、止气夹、多用滴管、微型酒精灯、微型实验操作台;药品:SO2气体、蒸馏水、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 、浓硫酸、稀硫酸(1:1)、硫化亚铁、铜片、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七)教学过程流程创设教学

12、情 境导入新课4min这么模糊,给谁看?评委能够看清楚这些内容吗? 教师活动1.1 创设教学情境【图片展示】 两种外貌截然不同的银耳:第一种色泽暗淡、性状干枯;第二种个体丰满、颜色润白。【提问】 假如同学们去市场购买银耳,你将会选择图中的哪一种?【展示报道】央视生活报道:银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称!不少人把它看作是营养滋补佳品。然而不法生产者为了把银耳变白,用硫磺加以薰蒸,满足了消费者银耳越白越好的错误心理。据悉,近日有关部门在上海、北京、福建市场几十种银耳商品进行检查,无一合格,残留二氧化硫严重超标。【设疑】我们看到颜色润白的银耳是经过硫磺加以薰蒸处理的,那不法分子是如何用二氧化硫进行食品“美

13、白的”?二氧化硫具有哪些化学性质?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来揭开这个疑问吧。1.2 了解二氧化硫的来源【过渡】 我们知道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那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从何而来呢?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时所学过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讲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的煤和石油的燃烧,比如火力发电厂的废气排放,汽车尾气等等。(展示一些化工厂废弃排放及汽车尾气排放的图片。) SO2S+O2点燃【总结】SO2的来源 : 这么模糊,给谁看?评委能够看清楚这些内容吗?这么模糊,给谁看?评委能够看清楚这些内容吗?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并作出相应的回答回忆并填写学案问题1的表1空气中: 微弱的淡蓝色

14、火焰;纯氧中: 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观看图片设计意图在实际生活中去选定某些典型真实的事例,设计出能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识产生强烈刺激或构成挑战的问题, 不仅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加强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使教学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联系旧知识并结合相关的图片了解二氧化硫的形成,理解和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探究二氧化硫物理性质5min【过渡】 了解了SO2的来源,那SO2会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引导】 在大家的实验桌上有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硫的气体,请大家描述一下二氧化硫的颜色、状态以及回想春节时我们放炮竹时闻到的气味。【陈述】 这种气味的科学术语叫刺激性气味,其中主要是SO2的气味。叙述二氧化硫的颜色、状态。回答:呛鼻的火药味。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厚。2.1 探究SO2的溶解性【提问】 现提供一试管SO2气体,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它的水溶性并把设计方案填入学案探究实验1的表格。【探究实验1】将一集满SO2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晃动,观察;待稳定后用胶塞塞紧,取出水面。 图1 二氧化硫溶于水 【引导】 为什么试管内液面会上升?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