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0174405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机械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机械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机械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机械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根底期末备考考试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第一章刚体的受力分析及其平衡规律一、根本概念 1、强度:是指机构抵抗破坏的能力。 2、刚度:是指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3、稳定性:是指构件保持原有变形形式的能力 4、力: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外效应: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效应:使物体发生变形。 5、力的根本性质:力的可传性、力的成对性、力的可合性、力的可分性、力的可消性。 6、二力构件:工程中的构件不管形状如何,只要该构件在二力作用下处于平衡,我们就称它为二力构件。 7、三力平衡汇交定理:由不平行的三力组成的平衡力系只能汇交于一点。 8、约束:限制非自由体运动的物体叫约束

2、。约束作用于非自由体上的力称为该约束的约束反力。 9、合力投影定理:合力的投影是分力投影的代数和。 10、力矩:力与距离的乘积 (力F对O点之矩来度量转动效应。11、合力矩定律: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上一点的距,是力系各力对同点之矩的代数和。 Mo(F) = F* Y + Fy * = Mo(Fy) + Mo(F*) 12、力偶: 一对等值、反向、力的作用线平行的力,它对物体产生的是转动效应。 13、力偶矩:构成力偶的这两个力对*点之矩的代数和。14、力的平移定理:作用于刚体的力,平行移到任意指定点,只要附加一力偶附加的力偶矩等于原力对指定点的力矩,就不会改变原有力对刚体的外效应,这就是力的

3、平移定理。运用力的平移定理可以把任意的平面一般力系转化为汇交力系与力偶系两个根本的力系。受力分析1、主动力-它能引起零件运动状态的改变或具有改变运动状态的趋势。2、约束反力-它是阻碍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力。必须掌握常见约束类型1柔软体约束:力的作用线和绳索伸直时的中心线重合,指向是离开非自由体朝外。2光滑面约束:光滑面约束与非自由体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线只能与过接触点的公法线重合,约束反力总是指向非自由体。3光滑圆柱形铰链的约束:约束的反力用两个相互垂直而通过圆柱中心的分力N*与NY表示。4固定铰链支座:约束的反力用两个相互垂直而通过圆柱中心的分力N*与NY表示。可动铰链支座:可沿支承面移

4、动,约束反力只能是垂直于支承面的方向。5、固定端约束:用两个正交的反力N*与NY和一个反力偶矩M来表示。要注意区别外力和力,外力是指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给研究对象的力;而研究对象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则称为力。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等值、反向、共线,力和外力都是相对而言的.第二章直杆的拉伸与压缩一、根本概念1、弹性变形:任何物体受力后发生变形,当外加载荷去除后,物体的变形全部恢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相应的物体称为弹性体。2、弹性:受力的构件卸载后其变形能完全恢复,材料的这种性质称为弹性。3、力:由外力引起的构件部质点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量称为附加力,简称力。4、塑性、塑性变形:当载荷超过*一围时

5、,卸载后,变形只能局部恢复,有一局部变形不能消失,材料的这种性质称为塑性,其不能复原而留下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剩余变形。5、根本假设:1连续性假设、2均匀性假设、3各向同性假设、4小变形假设。6、四种根本变形和相对应的力:拉压变形和轴力剪切变形和剪力、弯曲变形和弯矩、扭转变形和扭矩。7、应力:截面单位面积上的力,表示力分布的密集程度。8、应力集中:由于截面急剧变化而使局部区域的应力急剧增加的现象,称为应力集中。9、蠕变:碳钢构件在大于400的高温下承受外力时,力的大小不变,但构件的变形却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不断增长,变形是不可恢复的塑性复形,高温下构件特有的这种现象,称为材料的蠕变。10、应力松驰

6、由于弹性变形逐渐转化为塑性变形,从而导致构件应力减小的现象,称为应力松驰。11、虎克定律:二、根本计算1、拉伸或压缩而产生的力称为轴力,用N表示。采用截面法 -假想地用一个与杆轴线垂直的平面m-m将杆截开,露出截面两边相互作用于对方的力,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出轴力的大小。确定轴力的准则:直杆*一横截面的轴力等于该截面一侧左或右侧均可作用于直杆上所有外力的代数和。使截面产生拉伸的外力为正,产生压缩的外力为负。2、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N/A 3、斜截面上的应力4、杆拉伸与压缩的强度条件: = N ma* /A 强度校核:、A及N ma*,可以检查杆件工作是否平安。截面设计:杆件的及N ma*,计

7、算截面尺寸。确定许可载荷:和A,计算杆件承受的最大轴力N ma*。=0/ 泊松比或横向变形系数剪切与圆柱的扭转一、根本概念1、相邻截面间的相互错动称为剪切变形,伴随剪切变形而产生的力称为剪力,相互垂直的两边所改变的角度称为剪应变。2、剪切虎克定律:当剪应力不超过剪切此例数极限时,剪应力与剪应变成正比。= G3、剪应力互等定理:在纯剪切应力状态时,作用在杆一点附近的两个互相垂直面上的剪应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它们的方向则同时指向或背离两垂直面的交线。5、扭转时横截面上剪应力变化规律:1剪切强度条件: = Q/A 2、挤压强度条件: 3外力矩的计算4、扭矩-MT的计算用截面法,根据平衡条件计算各段

8、的扭矩。结论:轴的任一横截面上的扭矩,即等于截面任一边上、下或左、右的外力偶矩的代数和。5、圆截面的极惯性矩、抗扭截面模量6、扭转的强度条件:杆件的弯曲一、根本概念 1、当直杆受到与其轴线垂直的外力或过轴线平面的力偶作用时,杆的轴线将由直线变为曲线,杆的这种变形称为弯曲变形。用来抵抗弯曲变形的杆件通称为梁。 2、力Q平行于截面,使梁沿横截面n-n有被剪断的趋势,所以将力Q称剪力;力偶矩M使梁的横截面m-m有产生转动而弯曲的可能,所以称M为弯矩。 3、横截面上弯曲正应力的分布规律 4、常用抗弯截面模量与截面面积的比例 Wz / A来评定截面的经济合理性。工字形矩形 圆环 圆形截面。1、惯性矩J

9、z、抗弯截面模量WZ的计算1矩形截面2、圆形截面2、弯矩方程M=M(*)的求解,绘弯矩图。3、弯曲正应力及强度条件强度校核、截面设计确定许用载荷、第五章复杂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一、根本概念 1、在单元体上只有正应力作用的平面即剪应力为零的平面称为主平面,主平面上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 2、假说及根据假设建立起来的强度条件就称为强度理论。二、几种常用的强度理论1第一强度理论最大拉应力理论2第二强度理论最大拉应变理论3第三强度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4第四强主理论形状改变比能理论材料1硬度是指材料抵抗他物钢球或锥体压陷能力的大小,也就是表示材料对局部塑性变形的抵抗能力。2、机械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

10、现出来的特性,如弹性、塑性、强度、硬度、韧性等。3、冲击韧性:表示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能力大小的指标称为k。k = E / A (MJ/m2) 4、同素异构:在固态下会发生晶格类型的变化。5、热处理:将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的方式进展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构造与性能的工艺称为热处理。热处理的类型淬火加高温回火处理称为调质处理6、仅对工件表层进展热处理,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工艺称为外表热处理,主要是指外表淬火和外表回火。7、石墨化:当C、Si等促进石墨化元素的含量较高的铁水在缓慢冷却时,就可以自液相中直接析出石墨,这一过程就称为石墨化。8、晶间腐蚀:在400-800的温度围,碳从奥氏体

11、中以碳化铁形式沿晶界析出,使晶界附近的合金元素如铬的含量降低到耐腐蚀所需的最低含量以下,腐蚀就在此贫铬区产生,这种沿晶界的腐蚀现象称为晶间腐蚀。9、零件材料的选择原则:满足零件的使用性能要求使用性能原则、满足零件的加工工艺要求工艺性原则、满足经济性的要求。平面连杆机构一、根本概念 1、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组合。 2、使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低副。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3、平面连杆机构:是由假设干个刚性构件用低副联接组成的且各构件均在相互平行的平面运动的机构。4、曲柄的存在必要条件条件:曲杆是最短的杆;最

12、短杆与最长杆之和小于等于其余两杆之和。1取最短杆1相邻的杆4或杆2为机架时,杆1为曲柄,杆3均为摇杆,a图示的两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2取最短杆1为机架,则杆2和杆4均为曲柄,机构则为双曲柄机构(b图示)。3取与最短杆1相对的3为机架,则杆2,杆4都不能作整周运动故所得机构的双摇杆机构c图示。 5、曲柄在摇杆处于两极限位置时所夹的锐角,称极位夹角。 6、曲柄摇杆机构的最小传动角min出现的位置必然在曲柄与机架共线的位置。 7、死点位置:连杆2与曲柄1两次共线,连杆2传给曲柄1上的力将通过铰链中心A,此力对A点不产生力矩,则不能使曲柄转动。 8、从动件所受压力F与受力点速度 vc之间所夹的锐角称为

13、压力角。凸轮机构推程运动角,回程运动角远休止角,近休止角等速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反转法绘制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自己画图带传动一、根本概念1、带传动:是靠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一种摩擦传动2、打滑:,因所需圆周力无法得到满足而致使带在带轮上全面滑动3、弹性滑动:由于带的弹性和拉力差而引起的滑动。4、包角:带与带轮接触弧所对应的中心角。带传动的应力分析齿轮传动一、根本概念1、齿廓啮合的根本定律:相互啮合传动的一对齿廓,在任一位置接触,两轮的瞬时传动比等于两轮连心线被齿廓啮合点的公法线所分得的两线段的反比。2、共轭齿廓:但凡能满足齿廓啮合根本定律的一对齿廓即实现给定传动比的一对

14、齿廓曲线。3、压力角:渐开线上*点的法线压力方向线与该点速度方向线所夹的锐角K称为该点的压力角。4、啮合角:过节点 C作两节圆的公切线tt,它与公法线N1N2间的夹角称为啮合角。5、标准齿轮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及径向间隙均取标准值,且分度圆上齿厚与齿槽宽相等的齿轮。6、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两轮的模数相等,两轮的压力角相等。7、啮合弧:一对轮齿从开场啮合到终止啮合,其分度圆上任一点所经过的弧长。8、轮齿的失效形式:轮齿折断、磨损、点蚀、胶合、塑性变形。9、啮合弧与周节之比称为重合度,10、连续传动条件:为保证渐开线齿轮连续以定传动比传动,啮合弧必须大于周节即FGP,即1。根本计算:模数、齿数、受力等等齿轮传动的功率损耗:啮合中的磨擦损耗;搅动润滑油的油阻损耗;轴承中的摩擦损耗。齿面点蚀是润滑良好的闭式齿轮传动中常见的破坏形式。点蚀一般多出现在靠近齿面节线的齿根外表上。当一对渐开线齿轮制成以后,其基圆半径是不会改变的,即使两轮的中心距有所改变,但其瞬时传动比仍保持原值不变,这种性质称为渐开线齿轮具有中心距可分性。蜗杆传动一、根本概念1、蜗杆传动正确啮合条件:蜗杆轴面模数和轴面压力角应分别等于蜗轮端面模数和端面压力角,并规定主平面上的模数,压力角等为标准值,蜗杆分度圆柱上的螺旋线升角应等于蜗轮分度圆柱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