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教案7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0171586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峨眉山月歌教案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峨眉山月歌教案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峨眉山月歌教案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峨眉山月歌教案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峨眉山月歌教案7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峨眉山月歌教案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峨眉山月歌教案7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峨眉山月歌教案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经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峨眉山月歌教案,欢迎阅读与保藏。峨眉山月歌教案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相识3个生字,驾驭多音字“磨”;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预案: 一、导入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殊喜爱月亮的民族。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假如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

2、最擅长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漂亮皎洁动人的形象,给予了它特殊的生命和感情。 二、走进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作者简介李白(76),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四、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和生活志

3、向,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围着留恋的心情。 五、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1、听录音,结合注释感知。调整:调整: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峨眉山月歌其次课时主备人缪君丽执教老师教学目标、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2、默写古诗教学重点、难点绽开丰富想象,理解诗意,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预案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洁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美丽,你能体会出

4、诗的意境吗?、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精确通顺,再沟通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比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绽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中”这一美丽意境。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悟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探讨沟通。、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留意“君”其次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3、读后沟通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熟读成诵。调整:调整:教学反思峨眉山月歌教案2 一知人论世

5、李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西域,长于蜀地,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以清爽飘逸见长,峨眉山月歌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开元十四年(726),李白“骇骧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闻名的峨眉山月歌。可以说,受长江文明的培育,李白才情如大江,妙思似明月。由于乡土因缘,诗中峨眉月就是这样一个意象。0年后他流放夜郎赦归后,在黄鹤楼送蜀地僧人去长安,又作峨眉山月歌送进蜀僧晏入中京。洋溢着思乡情的峨眉月,在李白手中又泛化为静夜思中人与月的瞬间精神遇合,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变得家喻户晓。后来又借酒

6、力和醉态思维,创建出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诗歌神品。谪仙之月,是想象最清丽奇妙、极具情感渗透力的意象。因此经过李白、苏轼以及唐宋一系列诗人给予明月具有人间亲和感的想象和意义,六朝至唐的文人玩月雅兴遂渐渗透到民间风俗心理,最终在北宋形成了人伦情感特别浓郁的中国人盼团聚、庆团聚的岁季节日中秋节了。 二.课文分析 诗从“蛾眉山月”写起,点明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美丽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

7、”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阅历告知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终归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流露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三奇妙构思、思想情感 这首诗是一首短小的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改变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

8、,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缘由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袤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改变。“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好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在表达情感方面,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详细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这首诗只是以“蛾眉山

9、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展示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厚。明月可分而不行近,可望而不行接,又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沉醉。关于文中的“君”,一说指峨眉山月。唐诗别裁集:“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一说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则诗中山月兼为友情之象征。四.小结: 蜀江行旅图: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兼指友人、故士象征乡情、友情峨眉山月歌教案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0、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说明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今日,我们观赏李白的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题。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初读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师范度读,要求:正确、节奏 3、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了解背景 1、初次释题 2、为何写“峨眉山月” 盛唐时代,许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验。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起先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

11、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家乡)时的作品。 理解诗句 1、沟通自学状况。 、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 秋诗人远游是哪个时令?秋 师点拨:我们在记叙描写时一般会先介绍时间、地点等;因诗歌压韵须要倒置句末。(秋、流、州)、不理解的地方? 、指导性沟通 重点:流流淌,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淌之意。(留意:只有顺流而行,才会有此感觉月影随波、月影随六船妙哉、乐事)夜发连夜动身。向(看插图理解)驶向。 君对对方的尊称。“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舟”。作者的友人。 下顺江而下。 一、二句:老师言简意赅地提问:“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 2

1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可设计填空品尝诗境1、引导想象诗的意境。(1)想象诗人行船于平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诗人慢慢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已不再像家乡峨眉山月那么 那么,诗人感到?(惆怅迷惘)再次品题:峨眉山月歌。升华主题 “暗生思月怀乡之情”、 “思君/不见/下渝洲。” 难怪古往今来的诗人好像特殊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 诵读师生评读 1、依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秋:暗衬月色之美),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读:惆怅)2、小组、男女生赛读

13、 3、练习背诵。 三、延长 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或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不仅是对月的宠爱,更是对家乡的眷恋。 四、作业 默写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教案4教学要求: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说明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具打算: 插图、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珍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很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情愿把你

14、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识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情愿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日,我们再观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示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6、学生依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沟通自学状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老师随机指导。 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流流淌,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淌之意。 夜发连夜动身。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殊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动身,向三峡方向驶去,惦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