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岸读后感10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0170971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抵岸读后感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抵岸读后感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抵岸读后感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抵岸读后感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抵岸读后感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抵岸读后感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抵岸读后感10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抵岸经典读后感1篇抵岸是一本由陈志勇著作,连环画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元,页数:1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抵岸读后感(一):谢谢陈先生,写了这么一本书 陈志勇的书,只看过有限的几本,每一本都令我膜拜,这一本最是抚慰我心。我当然不是什么移民,只不过是某个二线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但书里的情绪已能体味深切。每当怀揣着所谓梦想,被现实击倒的时候;偶尔心生被人们视作矫情的乡愁的时候,在滚滚人潮踽踽行过的时候,这本书就会从脑子里蹦出来,及时制止住我的眼泪夺眶。 没什么,别矫情,用力地活着就够了。 抵岸读后感(二):给流浪人间的所有人的情书 图像

2、,有时候比文字更深刻,更永恒。 (抵岸)是一本无字的情书。细腻的画面,电影般的镜头切换,不同的视角,通篇无对白,但一张张脸,一个又一个场景,说的比文字能抵达的更多更多。 起初,我以为它要描述的是离别,后来,我以为它要倾诉的是孤独,再后来,我才明白,它要说的是爱。 是什么能让人在失去所有后,在异乡漂泊中,在孤独侵蚀下,在漫漫黑夜里,依然能保存自己,活下去,沿着过去活出一个未来?是在孤独无所依的时候照见万事万物的孤独无所依,是在无人相伴时与万事万物相伴,是在不得不坚持的时候相信坚持有意义,是在无依无靠的大海上给自己一点依靠。至此,所有的漂泊和孤独,最终抵达了内心的彼岸因为那一丝不灭的对爱和温暖的召

3、唤,所有的经历都有了被铭记的价值,那些挣扎的来路,那些不堪的脚步,那些仓惶和低落,都被洒上了迷人的光晕。 一个人是一个孤岛,人生注定要接受无来由的抛掷,可是人生的意义,就是在无垠大海中,给自己一个灯塔,一个彼岸。念念不尽,终可抵岸。抵岸读后感(三):抵岸之处便为家 做起儿童杂志编辑后,我才开始接触童书,对我而言就像发现了一座大金矿,遍地都是闪闪发光的宝贝,这个也喜欢,那个也想要,贪婪地买书。说什么将来可以留给自家孩子,都是借口,谁能预知小家伙的阅读口味呢。但有一本书,我一定会郑重地交付给他,不,要和他共读。 合上陈志勇的抵岸,我长吁了一口气,冬季的雨夜中,这本厚厚的无字书,给了我最温暖的拥抱,

4、所谓照亮了前方的道路,大抵如此吧。书里没有陈一贯追求的绚丽色彩,都是泛着老照片式的灰黄色。对,照片,就是照片,书里那一页一页图画就如一帧一帧定格的图像,切下的时间碎片。故事从一位父亲挥别妻女抵达新城市开始,他由排斥、恐惧到适应、热爱,最终接来家人扎根于此。这不仅仅是一个有关移民的故事,这是所有离乡者共同的故事。陈大概是以这种方式向自己那位从印尼移民至澳洲的父亲致敬,可我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自然不是什么移民,但对于现在所在的这座城市也算是个外来人口,所以不需要任何文字注解,我便能理解书中为何始终色调灰暗,也能体味为何他设计的那些蒸汽朋克式的建筑、人物都如此冰冷可怖在一个初来乍到者的眼中,

5、陌生的城市就是这样褪去所有色彩,一片黯淡;高大的建筑物就如钢铁怪兽般冷漠,拒人千里之外。那时候我常常觉得这城市简直大的没边儿,嘶吼着呼啸而过,我缩成越来越小的一团,拖着灰色的影子踽踽而行。当看着华灯初上时别家窗户透出的光,浮现在脑中的常是在爸妈身边的时光,这个时间我已该坐在桌边了吧;挂上打给奶奶的电话,我都要好一会才能回过神来;觉得这儿的饭菜口味淡,觉得这儿方言听不懂 后来,和书里那位先生一样,渐渐地我也发现了这座城市的可爱,慢慢地也跟上了它的节奏,春去秋来间,和它之间的羁绊越来越深。等到了第五个年头,我就在这座大大的城里,建起了自己小小的家。 可是,总有什么始终萦绕在心上,乡愁真的浓的化不开

6、。你不知道它潜伏在身体哪个地方,也许在洗热水澡时,也许在听到一段熟悉的旋律时,突然就相遇了,你再鼓励自己坚强也无用,只有将一双眼睛交付,独自垂泪。但读完这书后,它突然开始在我心里渐渐消融渐渐释然,我仿佛听到书里传出了歌声,唱着不要再执着地分清此岸与彼岸,不要再不断回望来路害怕忘了家,不要再把这座城市假象为敌人,因为你已经站到了这里。是啊,我要做的是全部的接纳,而不是反复拿昨天和今天比较,不断地用昨天去抗衡今天。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说,图画书就像是幸福的种子,种在他们幼小的心中,自会发芽开花。所以我一定要把这本书一页一页讲给他听,不单是想让他知道,他的妈妈也曾跨过万水千山独自抵岸,更是想告诉他

7、,开启未知的世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那么难。我想他长大后也会远行,甚或是和我一样,为了理想抑或爱情离开故乡,到达一座新的城市。我希望那时他能想起这个故事,能懂得当双脚已经踏上某片土地时,就把心打开吧,交付吧,像爱故乡一样去爱这座新城吧,抵岸之处便为家。 抵岸读后感(四):我对明天的恐惧,来自对今天的厌倦 在三体里,刘慈欣让主人公罗辑干了这么件事,让他开始写作,开始想象一个主人公,一个女孩子,然后开始为她想象穿着,说话的样子,在炉火中的面庞,捧着杯子笑的样子。后来,他开始越来越频繁地看见这个女孩子,看见她来上他的课,看见她坐在他身边笑,一起品一杯红酒。再后来,他带着她开车出去旅行,路过空荡荡寂寥

8、无边的华北平原,他听她笑谈那些山像坐在村口晒太阳的老头子。再后来,他的车坏了,于是他和她生了一堆火,在华北平原的冬天的夜晚,守在坏掉的车外面,等到来救援的人赶到,他们为此很惊讶,为什么一个人守在车外呢? 再后来的后来,就是罗辑陷入对他所幻想出来的这个女孩子的爱情无法自拔,以至于他现实中的女友发现了这一点并离开了他。至于为什么会发现,这个很简单,她也曾创作出来一个幻想中的“他”并爱上“他”,她也是一个作家。 刘慈欣借这个故事来讲一个作家怎样给一个角色赋予生命,怎样让一个角色像一个真正的活物一样成长起来,从空气中撷取阳光,从水分中撷取灵魂,从想象中活起来,冲你说话,撒娇,吵架,然后,让你不可自拔。

9、同样,一个作家也能够赋予一个世界以生命。给这个世界创造阳光和雨露,创造彩虹和浮桥,创造万物运行的法则,创造因果孽缘,创造爱恨交织。很显然,抵岸就是这么一个创造出来的世界。他笔下的这个世界是从他所在的那个世界出发的,从那儿生根,然后在异样的阳光下,像一棵移植到异星球的树一样成长,我们从中嗅出过去那个时代的温厚、晦暗、死气沉沉和心有不甘,也看得到那个异星球铮亮的机械时代的规整,它更像是一个梦,因为梦你不能完全回到真实的场景,却又好似处处曾相识。 有一段时间我想不明白,作为一个宅,我为何也愿去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后来发现,它们,那些彼岸,我抵达它们的唯一印记就留在了我的梦里。我出发,去过那里,

10、留下脚印,然后回来。好似什么也未曾发生,却在许多天后,一个不经意的梦境中,重新寻回那种似曾相似的感觉。它们仍旧是彼岸,却已经和我最虚幻的部分,有了不可分割的相交之处。 所有的创作者都是相同的。他们从此岸出发,寻求彼岸,白天航行,夜晚靠岸。他们或是蜻蜓点水,远远瞥一眼即离开,或是像个初恋的孩子,每个夜晚都狠狠投入情人的怀抱,但无论怎样,那些女孩子来过了,他得到了。他离开了,他创造了。 只有这样,每一个昨天才不会和今天相似,而是在今天之中被孕育和重生。就好像若干年前我喜欢的那首歌里所唱的,我对明天的恐惧,来自对今天的厌倦。 怎样不厌倦?唯有开始出发。所以我们仍旧要从此岸走向彼岸,最后无所谓此处或彼

11、处;我们也仍旧要想象世界,创造世界。最后世界开出花来,长成的,还是我们自己。 抵岸读后感(五):写给成人的无字书抵岸 写给成人的无字书抵岸从雅诺什系列就开始买绘本,尽管那时候中国大陆还不知道绘本是个什么东西,但是看到那么大的开本,那么少的文字,而且还打折,就给孩子买了。等后来绘本影响越来越大,才知道那就是最初的绘本。 虽然家中收藏了几百种经典的绘本,但是却总是感觉无法说清楚到底什么是绘本,我们最先接触绘本其实是从几米开始的,几米当时也的确是受绘本影响,画的就是他理解的绘本,可是却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些绘本。绘本是专门给孩子们看的吗?其实到过我家的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非常喜欢绘本,其中绘本中

12、的很多含义也只有经历了人生的风霜雨雪以后才能够理解得更透彻一些。 同样是图文结合,同样大量精美有创意的插图,我非常喜欢的沃尔夫的汤姆潘妮历险记彩色森林童话却不算是绘本,而且一年多就从市场上销声匿迹,这么好的书却迟迟不见再版,真的有点搞不懂。而相比之下内容差很多的造梦的雨果也同样有大量文字,却获得了当年的绘本大奖“凯迪克金奖”。 这本抵岸也是绘本,但是肯定不是给孩子看的,连我家上初中的女儿也要和我一起看才能看懂。这样的故事用无字书来表现,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说到无字书,在绘本中可是一个大门类,大大小小的无字书在我家就能有个二三十本,不过这本书的厚度可远远超过了通常的绘本,太厚了,这使故事增加了厚度

13、和深度,更适合表现比较细腻的主题。我比较喜欢。尽管这么厚但是和小说比,甚至和漫画比,无字书所能够表达的比较还是很有限。但是无字书有无字书的魅力,读者会像经历一次探险一样,在书中反复寻找作者埋藏下的一点一点的线索,每找到一点,就感觉好像发现了一个秘密,好开心。 作者陈志勇只比我小一岁,是出生在澳大利亚的华裔,移民的第二代。陈志勇从小喜欢画画,长大以后也凭借绘画为生。这是他的第一个大部头绘本。用素描来画这么一大本书,真的很不容易。整本书设计得很古旧,很漂亮,一看就好像是一本经历过历史沧桑的旧书。 里面配上泛黄的黑白写实素描,给人老照片的感觉,而且书中很多空白的页面也都处理成旧书页的形式,感觉很用心

14、,风格很棒。 故事是一个移民的故事,从父亲离开家乘船飘洋过海开始,很多连续的插图就好像是电影中的蒙太奇,一帧一帧在讲述一个故事。而且和通页的大特写相配合,感觉很震撼,比如在画轮船过海的时候,先用了一个通页,来表现大海的广阔,和远洋巨轮在大海中的渺小,然后又用了六十个小方格,来画各种不同的云,应该表示的是每天的云的变化,那是父亲的视角,在茫茫的大海上,一切都那么单调,能看的也就只有变化的云了。六十种变化的云,也许就代表了六十天的旅程吧。 到达彼岸的那一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来自中国的移民,简直就像是难民,排队下船,排队体检,一项一项检查眼睛、耳朵、牙齿、心脏身上被贴上了各种检查合格的标签。注意

15、书中并没有显示出任何国家文字,里面的文字是一种特殊的符号,是作者想象出来的。父亲的国籍也只能通过家中使用的物品和他的服饰才能猜测一二。也就是说作者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父亲,也是天底下所有的移民,第一次抵达自己梦想中的彼岸,却等到的并不是欢迎,而是怀疑。终于通过了海关以后,就进入了一个梦想中的地方,在这里出现了很多生活中没有的怪兽,很多地方都很怪异,这也许就是一个移民第一看到彼岸世界的感受吧,后面的故事很离奇,充满了幻想。刚到这里,语言不通,无论是找工作还是生活,都充满了艰难和困惑,偶然遇到了那个华裔女子,给了他最初的帮助,那是因为那个女子也曾经经历过同样的困难吧。接着经历的最恐怖的是遇到那些巨人用吸尘器险些把他吸走,最终终于有了自己的工作,并且写信,把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也接了过来,移民终于扎下了根,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一员,故事也就结束了。 不能不佩服作者生气的想象,和艺术的策划,应该说这本书中绘本中的确是一本非常经典之作,在很多方面都有开创性的价值。但是却总是距离我们所期望的还有那么一段距离。希望故事更精彩一些,更完美一些。在用图画来表现的过程中,肯定要丢掉某些文字的精彩,这是绘本作家的无奈,却每每成为我们苛求的理由。抵岸读后感(六):写给成人的无字书抵岸 写给成人的无字书抵岸 从雅诺什系列就开始买绘本,尽管那时候中国大陆还不知道绘本是个什么东西,但是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