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5372757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0168399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41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175372757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4175372757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4175372757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4175372757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4175372757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175372757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75372757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整理第一章 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如何理解这句话) 社会信息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德 克劳斯)是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 物质性体现于符号的客观现实性,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 精神性体现在社会信息运行中所伴随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以及符号是精神劳动的产物。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的基本特点是:1)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

2、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 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施拉姆说,传播一词和社区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非偶然。没有传播,就没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所谓社区就是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

3、关系。所以说,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4.为什么说“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是妨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发展是建立在各种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的基础之上的。社会信息系统与其它系统重合、交织在一起它的运行除了受到其 它系统的影响和制约之外其本身的状况也对其它系统乃至整个社会发生重大的影响。 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传播 隔阂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 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

4、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 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必定会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甚至会造成社会混乱和国家解体。 然而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想象。换言之社会信息系统与其它的社会系统一样永远处于 平衡与不平衡、矛盾的存在与克服的辩证运动的过程当中。 第二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所谓系统,指的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社会的传播,同样也具有普遍的系统性。

5、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区分为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这五种不同的类型也是五种不同的传播系统,也称为信息系统。人内传播具有典型的系统性,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人际传播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的相互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群体传播是更大的系统,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出了新的输出物群体价值和群体规范;组织传播则是一个结构秩序更为严密的社会集合体,是一个执行特定功能的传播系统;大众传播是伴随着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综上所述,任何的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

6、什么?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开放性是社会信息系统执行其功能的一个重要前提。 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即社会信息系统具有交织性。比如说大众传播中的人际传播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社会信息系统的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来的概念,指的是传播双方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人类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运动规律的制约)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极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双重偶然性的存

7、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4.什么是“传播隔阂”?传播隔阂指的是传播制度,传播渠道,信息系统的功能因素导致的传播偏差,误解,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第三节1.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是唯物论传播观的出发点?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概念与现代的“传播”概念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作为理解人类传播现象的基本出发点,也可以克服既往传播学研究,特别是行为主义传播学研究视野的局限性。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精神交往是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离开精神生产,也就谈不上精神交往。 从马克思主义观

8、点来看,精神交往既然是一种生产,就必然有它的产品。2.试述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 决定性 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这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 1) 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精神起源于物质2)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制约作用。物质生产力制约精神3) 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精神反映物质 独立性与能动性 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之间是一种辩证的相互作用的关系。这也意味着,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有其 独立性和能动性。主要表现在 1) 精

9、神生产与精神交往的发展,也推动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发展。精神发展推动物质2) 当物质生产水平发展到一定的发达程度时,精神生产的状态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物质生产力发达到一定程度,精神生产状态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3) 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既然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区别,就意味着他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不同的特殊规律。精神&物质不同的特殊规律3.马克思主意精神交往理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马克思是在一个更大的系统中辨证、全面、发展地考察问题。其区别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不仅考察传播中人的精神活动、心理行为更考虑整个传播系统。把其置于更大的系统即社会系

10、统中 加以考察。而行为主义传播学则把传播看作是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单纯地研究信息与传播。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考察精神交往与精神生产的关系认为精神生产也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人的精神交 往关系是与一定阶段上的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精神资料的占有方式密切相关的。从此观点出发就必须考察精神生产力的水平对 社会传播发达程度的制约考察人们在精神生产中的地位以及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对传播关系的制约。而行为主义传播学则回 避这些重大问题。精神交往关系与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对精神产品生产与消费特点的

11、分析认为精神产品的消费是多次性的而且揭示了其背后隐含的阶级 性倾向性意识形态性。然而行为主义传播学则回避这些问题。精神内容的生产与一定得思想、观念、意识、道德、政治、法律、宗教和意识形态相联系第二章 第一节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人类祖先在与大自然斗争中,由于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手脚分工,渐渐习惯了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完成从猿到人转变的决定性一步,其意义在于,手变得自由了并且能够不断的获得新的技巧和制造工具,是创造精神财富和进行传播活动的重要器官,手脚分工在人类传播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人类最基本传播手段的语言,也是从劳动中产生出来的。在人类社会

12、发展和进化的过程中,脑和为它服务的器官同时也反作用于劳动和语言,为其进一步发展不断提供新的动力。人类社会及其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系统,正是在这种永不枯竭的动力推动之下,不断走向更新更高的发展阶段。2.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与动物界的传播不同,人类语言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无穷的创造力。语言的历史,同时也就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历史。人类的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能动改造的总体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还不断创造和发展着自身,不断开创着崭新的语义世界。3.人类语言具有哪5个特点

13、? 人类语言是一种具有音节区分的声音符号体系。 与本能相关的声音较少,发音和语句在结构上具有逻辑性。 具有自由模仿其他声音的能力。 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发声。 能够自主的赏娱音声的节奏和韵律。第二节1.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口语传播时代 文字传播时代 印刷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时代2.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是什么?其产生有什么意义?文字是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以我国的汉字载体而言,从早期的石壁画、竹简等到后来的纸张,文字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容易。道路的开拓、驿站、邮政设施的建立,

14、也使得文字信息能够在越来越广大的区域内进行传播。以文字为核心的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大大推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和融合。3.试述中国的印刷术发明对印刷传播发展的贡献和古登堡印刷术的意义。印刷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的基础上的,这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作出的两大贡献。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宋代的毕昇又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到了元代和明代,中国又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铜、铅活字。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广泛流传到东亚和西方各国,其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为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传播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450年,古登堡的印

15、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印刷机的出现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伴随着读写能力的普及,印刷媒介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印刷事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同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本身日益成为一种规模宏大的产业,并成为现代信息经济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4.试论述电子传播的发展在人类传播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电子媒介为人类传播带来了空间和速度的突破 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新的飞跃。 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诞生,电脑开始执行人脑的部分功能。 电子技术的反战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第三节1.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人类传播活动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告诉我们,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从自然赋予的传播能力出发,在生产劳动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