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养老院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文献综述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016618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市养老院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沈阳市养老院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沈阳市养老院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沈阳市养老院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沈阳市养老院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沈阳市养老院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市养老院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文献综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研究的主题是“沈阳养老院老年人心理需求状况调查”,可见本文有两个核心概念,一个是“沈阳养老院”,一个是“老年人心理需求”。“ 沈阳养老院”是个养老机构,它体现的是一种“机构养老”的养老模式,因而在本文章中,我们梳理了对“机构养老”相关知识的文献综述。同时,也对“老年人心理需求”相关知识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与评述。一、机构养老(一)对机构养老界定的研究对于机构养老的界定,目前学界还没有达成共识,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李新在家庭养老的最佳选择中指出机构养老即以社会机构为养老地,依靠国家资助、亲人资助或老年人自助、由养老机构提供养老照料职能的养老模式。它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在 21 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

2、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姜向群认为,“机构养老”是社会化养老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是指有别于传统家庭养老的、通过社会途径、以社会制度保证的养老方式。其范围包括:老年社会保障、老年社会福利、老年社会服务、机构养老等。社会化养老是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社会转变的必然产物。于潇认为,以生活照顾方式为标准, 由社会福利机构提供生活照顾的为“机构养老”。机构养老的载体是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护理院等,这些养老机构具有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特征,其职能是提供专业化的老年人生活照顾服务,其服务对象包括完全能够自理的老人,特别是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穆光宗以“养老支持力”为划分

3、标准,将养老方式分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由家庭提供养老资源的就是“家庭养老”,由社会来提供养老资源的就是“社会养老”。“自我养老”从理论上讲, 就是既不依靠子女和亲属,又不依靠社会保障的养老方式。而“机构养老”从根本上来讲并没有超越这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只不过在养老地点上有所差异,形式上可以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可见,由于不同学者对养老方式的划分标准不同,使得对机构养老的定义也不同,本文采用的概念是李新对机构养老的界定。(二)对养老机构分类的研究机构养老的重点在养老机构,不同国家和地区养老机构的分类不尽相同。概括而言,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针对有独立生活能力老人的养老机构,如美国的老年

4、公寓、退休社区,日本的老人安养之家和中国香港的低度照顾安老院等;针对需要辅助生活照料老人的养老机构,如美国的老人寄宿之家,日本的养护老人福利院和中国香港的中度照顾安老院等;针对需要辅助医疗照顾老人的养老机构,如美国的老人护理院,日本的特别养护老人福利院以及中国香港的高度照顾安老院等。中国的养老机构按机构性质划分,可分为福利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养老机构三大类。福利性养老机构(即国办社会福利机构)是指在事业单位登一记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手续的养老服务机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是指在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手续的养老服务机构;营利性养老机构是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税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的养老服务

5、机构。在民政部门主管的养老机构中,按照机构的所有制类型,可分为国办养老机构(主要指由民政部门管理的老年社会福利院)、集体办养老机构(包括城镇集体举办的福利院、农村集体举办的敬老院)和民办养老机构等三类。其中前二者合称为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是指由民间资本投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养老机构。它既弥补了政府社会福利的不足,又为社会老人提供了养老服务,满足了日益增长的老年社会福利需求,是中国社会福利社会化背景下,老年社会福利服务新的增长点。我们研究地点“沈阳养老院”,便是一个官办非营利的养老机构,从而使得那些收入较低的老年人也能够入住该养老院,从而获得生活保障。(三)对机构养老发展的研究于潇概括

6、了公关机构养老的产生和发展原因。首先,在农业社会,养老是家庭的重要职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家庭养老职能逐渐分离到社会专业化部门中去是必然的趋势,社会化的养老机构正是适应这种转变的替代物。其次,家庭的养老功能呈逐渐弱化的趋势,居家养老给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精神安慰变得越来越困难。第三,代沟的影响,满足老年人生活照顾和心理需求的难度更大。他还提出了养老机构发展存在的三方面问题:第一是在服务标准、设施标准、收费标准、法律关系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养老机构良芳不齐,十分混乱;第二是养老机构经营成本较高,不仅提高了老年人进入的门槛收费,也影响了投资。第三是养老机构是微利行业,其盈亏平

7、点相对较高。私人养老机构为了扩大床位使用率,同商品市场一样打起价格战,竟相压价,导致服务质量降低。孙树,茜葛英探讨了我国社会机构养老发展。长久以来人们关注的养老主要是其经济供养的方面,探讨的是养老金的来源及其比例分配的问题,很少涉及老年人的生活照顾和精神安慰的方面。他们关注家庭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在老年人生活照顾方面所各自发挥的作用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创造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严浩在文章中指出,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调动了多方面的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和兴办养老事业,有力地弥补了国有资源的严重不足,缓解了日趋尖锐的养老事业的供求矛盾,有利于养老服务市场公平竞争机制和规范化的市场运作机制的形

8、成,有利于促进革除国家包办福利的弊端,为国家财政拨付机制的根本性转变昭示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而且他还探讨了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对策:首先需要舆论鼓励,其次需要政策扶持,还需要规范管理。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查阅,我们了解了机构养老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对我们健全机构养老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四)基于心理需求的机构养老中存在问题的研究龚雯指出基于心理需求的机构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尚未得到满足;针对心理需求所提供的服务欠缺专业化;社会工作直接提供服务的接受度不高;社会参与服务流于形式化。并指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有:机构养老服务重生理轻心理的意识普遍存在;机构养老在服务方面

9、缺乏财力保障;机构养老专业化服务缺乏政策支持;政府对社会力量投入机构养老服务引导不足。廉枫专门关注了养老机构中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高龄老人普遍对养老机构提供的日常服务、居住环境等比较满意;但精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对未来生活没有期许和打算,生活态度悲观。王晓瑞指出,很多养老机构均将工作重心放在生活的照料方面,而缺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心理需求的关注。可见,机构养老服务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也是本次调查的关注点,通过调查研究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状况来发现存在的不足,进而克服养老机构在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方面的不足。(五)对提升基于心理需求的机构养老服务水平的

10、对策的研究陈美好在老年人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心理健康教育中指出,面对不同心理特点的病人,应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提出以下措施:1.培养老年人正确对待自已的疾病。2.鼓励老年人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3.帮助老人充分了解自已、客观地认识自已的能力。4.支持老年人保持自已的兴趣、爱好、性格和气质,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与统一。5.帮助老年人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已的情绪。黎春娴在福建省农村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研究中指出老年人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对保障农村老年人心理需求提出如下建议:1.各级政府要积极关注农村老年人工作,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心理关爱工作。2.加强社区老年工作建设,满足老年人

11、各种心理需求。3.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孝老意识,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4.充分挖掘老年人自身的潜能,鼓励老年人自我呵护、自我调节。龚雯基于心理需求的机构养老服务研究中指出,首先要完善机构养老服务的保障体系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机构养老服务的财力保障机制。2.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机构的工作机制。3.加强人员结构统筹,完善机构养老服务队伍建设。4.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完善机构养老心理关爱评估体系。其次要构建满足老人心理需求的社会支持网络。具体的措施有:1.养老机构自身重视。2.子女家庭持续关爱。3.院内老人互相扶持。4.社会力量爱心帮扶。可见,要提升基于心理需求的机构养老

12、的服务水平,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老人自身的共同努力,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二、老年人心理需求为了解不同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障碍等问题,中国老年基金会和老年心理关爱研究中心在2009年起开展了全国老年心理需求调查,首站在北京。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已充分被重视。然而,笔者在文献查阅过程中发现,关于老年人心理需求的研究很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老年人心理需求概念的研究张晶,刘纯艳指出心理需求系指个人的一种心理要求,如能满足则能解除或降低其焦虑与烦恼,能增加其舒适及幸福感。有学者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出发,认为心理需求

13、是人们因社会环境的影响对社会生活、社会秩序、社会安全等等有关切身利益地重大问题所产生地精神方面的强烈需求。也有人提出心理需求的形成是由于主体的主观心态与环境的不平衡,为了维持和恢复平衡的主观心态而产生的一种动态依赖关系和渴求状态。有的认为老年人心理需求是指内化于其内心,为排遣消极情绪感受,实现乐观、充实和尊严而产生的物质需求。综合以上各种观点和看法,本文认为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是老年人源于衰老和社会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主观心态失衡,是为维持和恢复主观心态平衡,实现充实、满足和尊严而引发的一种渴求状态。(二)对老年人心理需求种类的研究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哪些方面,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个问题尚无统一定论

14、。1.国外学者的研究马斯洛从满足需要的角度把人类需要分成了五个层次:(1)生理上的需要;(2)安全上的需要;(3)情感上的需要(4)自尊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需求理论并未只针对老年人这一特定群体,而是对整个人类的需求进行分析,对于老年群体而言,同样具有这五个层次的需求。老年人生理机能减弱,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首先有最基本的生活看护需求,希望衣食无忧;其次有病痛治疗和入院经济保障的需求,这两点是生理和安全的需要;然后有对子女常来关心探望的需要,有对养老机构本身及其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服务态度的要求,希望他们有爱心有温情,能提供精神慰藉的服务,这点是情感上的需求;最后养老机构的入住老人尽

15、管身体普遍差,但他不希望被社会当作包袱,希望对他人对社会仍然有所作用,这是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按照马斯洛的观点,老年人心理需求便包括“生理需求”以外的其他四种需求。约翰加尔认为人的需要主要有下述四种需要:安全需要( security needs) 、福利需要( welfare needs) 、同一需要( identity needs) 和自由需要( freedom needs) 。老年人作为个亚人口群体,具有与一般人口群体相似的需求层次,但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的独特变化而不可避免地使其在需求方面表现出与其他人口群体不一样的独特性。2.国内学者的研究龚雯基于心理需求的机构养老服务研究

16、中指出老年人心理需求包括以下几个层次:安全需求、文化娱乐需求、情感需求、人际交往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穆光宗在研究老年人的需求时提出了五个层面的老年人的需求:第一个层面生存需求( 老有所养、老有所助、老有所医) ;第二个层面感情需求( 老有所爱、老有所伴) ;第三个层面发展需求( 老有所乐、老有所亲、老有所学、老有所美) ;第四个层面价值需求( 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老有所成) ;第五个层面归属需求( 老有善终) 。在这五个层面中,第一层面是基本的需求,其它层面都可以说是心理需求。傅淑花则认为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重要感、幸福感、安全感、独立感、拥戴感、安康感、充实感和满足感八个方面。王晓瑞认为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奉献的需求、健康的需求、亲情的需求、尊重的需求、支配的需求、情趣的需求和和睦的需求等等。这些需求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其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并且老人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