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检验知识简介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0165160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炎检验知识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肝炎检验知识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肝炎检验知识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肝炎检验知识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肝炎检验知识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炎检验知识简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肝炎检验知识简介24. 肝炎患者主要作哪些血化验检查?意义何在?(1) 血清黄疸及胆红素定量检查。血清黄疸指数为:46单位。胆红素定量为:17. 1 微摩尔(1毫克)以下。临床意义:黄疸指数反应黄疸的有无、程度、性质。正常人血清胆红素可有微量,肝细 胞受损时胆汁逆流入血,造成血清胆红素升高,说明肝炎患者肝细胞受损。(2)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用GPT即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正常值:525单 位(一般30以下)临床意义:肝脏中此酶比血中高一万倍,肝炎时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肝脏转氨酶释 放入血,使该酶含量增高。故观察增高幅度,可知肝细胞损伤程度。(3) 血清蛋白质总量、白蛋白和球

2、蛋比值测定:正常值:总蛋白60克一 80克/升(6克一 8克)白蛋白3555克/升(3. 55. 5克)球蛋白20克一 30克/升(2克一 3克)白/球比值1. 52. 5: 1临床意义:这类蛋白质由肝脏合成和代谢。测定蛋白质含量可以反映:急、慢性肝炎时 白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无变化或增多,总蛋白量正常或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 G)改变或倒置。(4)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正常值:0 一 6马氏单位,7单位为阳性。临床意义:TTT浊度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基本呈平行。急性肝炎早期发病时即可呈阳性, 恢复期转阴性,持续阳性者是转为慢性的指征。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可呈阳性, 静止期

3、下降或接近正常。目前大医院用蛋白电泳测定取代此检验,但农村和基层医院仍沿用, 是肝功损伤的指标之一。25. 肝炎时常做的血清酶学检查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为进一步使广大消费者了解做哪些血清酶检查,了解患肝炎时(1)肝细胞损害,(2)肝纤 维化,(3)胆汁淤积的情况特列表有如下:26. 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标志有哪些?有何意义?最常用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标志是:“二对半”即乙肝病毒五项指标。具体是:乙肝表面 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一 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一 HBe)和 乙肝核心抗体(抗一 HBc)。注:前四者为二对,最后为半故意称“二对半”。(1) 乙肝表面抗

4、原(HBsAg):简称表抗原。临床意义:阳性者表示已感染乙肝病毒,因为它本身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它可在乙 肝患者的血液、精液、唾液、乳汁、泪液、阴道分泌物、鼻咽分泌物中存在。患者感染乙肝 病毒后26月,当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升高前28周时,血清检测为阳性结果。急性乙型肝 炎患者大部分可以病程早期转阴(即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持续呈阳性。(2) 乙肝表面抗体(抗一 HBs):简称表抗体。临床意义:它是一种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的抗体。它常在乙肝恢复期后出现阳性, 此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已转阴数月。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持续时间越您 一 5年以上)。当再次感染乙肝病毒后,乙肝表面抗体在

5、二周内明显升高。90%接受乙肝疫 苗注射者的乙肝表面抗体可转阳。(3) 乙肝e抗原(HBeAg):简称e抗原。乙肝e抗原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在乙肝病毒感染后表面抗原 (简称表抗)阳性时或其后数日,可测得乙肝e抗原。表抗的高蜂期也是乙肝e抗原(简称e抗原)高峰期,在肝炎症状出现后10周内逐渐下降,表抗原转阴前可先转阴。如果e抗原持续 阳性则可发展为慢性持续性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e抗原转阴而乙肝e抗体转阳,临床 上可出现明显的肝功能恶化。(4)乙肝e抗体(抗一 HBe):简称e抗体。表1反肝细胞损害的血清酶检验名称分布正常值意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 25Karman 单是

6、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ALE)(曾用肝肾位(一般30以下)此酶升高常反映肝细胞的CPT)心肌肉损害和坏死天门冬氨酸8一28 Karman氨基转移酶心肝单位(一般30心肌梗死和心肌炎时比肝(AST曾用肌肉肾以下)炎时高GOT)肝,肾,小腺苷脱氨酶肠,肌肉,25单位(改肝细胞损害时比酶升高(ADA)90%存在良 Marnnek)肝细胞内心、肾、横乳酸脱氢酶纹肌、肝和总活力为303 土总活力增加无特异性(LDH)脑60. 5单位LDH同功酶心肌组织、含量多少次序心肌梗夕匕LDHl升高HDH1-LDH5横纹肌、肝LDH2LDH1LDH3时,肝病时LDH5升高LDH4 LDH54%(圆盘电泳法)谷氨酶

7、脱氢肝、肝小常作为酒精性肝损害的酶(GDH)叶中央4. 5单位/升标志GST增高幅度重型肝炎血清谷胱甘13. 6 土 5. 8 国慢性活动性肝炎急肽转移酶肝细胞浆际单位/升性肝炎肝硬变乙肝(GST)病毒携带者血清卵磷脂一胆固醇酰由肝合成73120微摩与血浆脂蛋白结构和功基转酶分泌入皿尔(毫升小能密切相关,肝病时合(LCAT)时)成减少表2反映肝炎时纤维化的血清酶检验名称分布正常值意义单酶胺氧化酶(MAO)结缔组织1240单位肝硬变时MAO升高表3反映肝炎时胆汁规淤积的血清酶检验名称分布正常值意义碱性磷酸酶骨、肝、肠、0. 515. 3 微摩胆汁淤积、肝内炎症及癌症(ALP)胎盘尔秒一1 /升时

8、升高y谷氨酰转总活力40单/升(Y肽酶(yGT,肾、胰、肝谷氨酰对硝基笨胺定胆汁淤积、肝外阻塞及癌症GGT)法)时升高亮氨酸氨基人体各组50国际单位肝、胆、胰疾患时活性升高,肝内肽酶(LAP)织内/升(同蓝B测外胆汁淤积及肝癌时升高,肝外恶定法)性胆道阻塞时升高更显著5-核苷酸酶胆小管和17-183纳维尔(5NT)窦状隙面秒-1/升与碱性磷酸酶相同在e抗原转阴后数月出现e抗体阳性,预示着患者的传染性已显著或相对降低。也说明病毒复制程度已降低或明显缓解。但近年也发现个e抗体阳性,但乙肝病毒核糖核酸(HBV-DNA)亦为阳性者的病情迁延不愈这是感染变异乙肝病毒所致,不可忽视。(5)乙肝核心抗体(抗

9、-HBc):简称核心抗体。核心抗体通常在表抗原出现后3-5周,肝炎症状出现前即可在血清中查出。核心抗体可 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核心抗体的低滴度表示乙肝病毒既往感染。27. “二对半”与乙型肝炎临床病型和传染性有何关系?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血甭五项指标(“二对半”),在不同的病期检出意义不一样,其传染性也有判别。为便于理解列表如下:表4慢性肝炎患者实验室检查异常程度参考指标项目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W正常值3倍10倍血清胆红素(微摩尔/升)34. 285. 5白蛋白(克/升)33533332白/球比(A/G)31. 331. 00. 9蛋白电泳丙种(r)球蛋白()2125326表

10、5乙型肝炎“二对半”与临床病型和传染性的关系临床病型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传染性急性肝炎潜伏期慢性肝炎活动期慢性肝炎(活动性弱时)十十十十十十十十 十 十十十士HH二(2卜卜0恢复期(早期)十十,一十土恢复期(晚期)十十,一十土既往感染(有轻度活动)十十,一十土感染后免端状态 及注射疫苗后十(3)慢性携带者十十十一一一十一一一十一十十十十H 土 土卜注(1)十十十肯定传染性;(2)十可能有传染性;(3)无传染性28 .肝炎患者是否非做B超不可?有何特点?有人对1129例经过肝活检或尸检确认为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回顾,比较了病理确诊 前后一周内进行B超检查发现:急性肝炎缺乏B超显象

11、特点与病理诊断吻合率仅为18%。慢性肝炎B超与病理诊断比 较;慢性迁延性肝炎和轻度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符合率为77% ;中、重度慢性活动性肝炎 的符合率达82% ;故此可知:B超对病毒性肝炎缺乏异性诊断特点,只有一定辅助性意义。对确诊为病毒性肝炎,杯疑早期肝硬变,癌变、或难以排除单纯性肝、胆、胰及肾新生 物和占位性病变及转移癌者,B超则有较特异的鉴别诊断意义。29 .肝炎患者何时应做CT检查?CT的分辨力较高,肝内占位性病变,原发和转移癌的形态,轮廓、生长方式、钙化、坏死、出血、囊性变、血运情况均可显示出来。静脉造影后1厘米左右的早期肝癌均可发 现。CT主要鉴别黄疸是外科性还是内科性质的。还可了解

12、胆囊、胆管、胰腺、肾脏以及腹 膜淋巴肿大情况。在CT监视下为肝病患者治疗提供方便。故此CT不是肝炎患者的常规 检查方法。只有在慢性肝炎、肝硬变患者排除早期癌变或疑肝癌和鉴别黄胆性质时才有做 CT检查的必要。30.做肝穿刺对肝炎患者有何意义?肝穿刺是用穿刺器材的负压吸引原理,从肝脏中取出长约1厘米,细如发丝的肝组织作 光学及电子显微镜检查(又叫肝活体组织检查)其意义如下;(1) 用于鉴别诊断:病毒性肝炎患者有时必须与肝炎外其他疾病鉴别,有时即使用CT及磁共振也不易区分, 此时应进行肝穿刺。有的症状体征不明显;有的黄疸深重,但症状不多,肝大明显;有的症 状体征不明显但转氨酶持续升高;有的胎甲球检测

13、滴度增高;有的为了观察药物确切疗效, 都可考虑肝穿刺。有时对肝炎和不明原因的患者肝穿刺后,发现了肝硬变,脂肪肝、肝脓肿、 肝结核、肝吸虫、肝淀粉样变性,肝肉芽肿,体质性肝功能不良,家族性非深血性黄疸、慢 性特发性黄疸,甚至于肝癌等。可知肝穿刺是诊治中不可缺少的手段。(2) 鉴别黄疸性质原因:肝穿刺还可在黄疸重时进行,可鉴别是肝细胞坏死、肝内胆汁淤积、肝寄生虫、肝脏肿 瘤疾病。通过肝穿刺明确诊断,指导治疗与了解预后。(3) 鉴别肝炎临床类型:慢性迁延性肝炎与慢性活动性肝炎轻型,两者在临床上难以分清,但预后不一样。慢性 活动性肝炎与早期肝硬变也难以鉴别,前者适当治疗病变可逆转,而后者硬变的肝组织则难 以逆转。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肝坏死型,大部分肝细胞死亡。如肝穿刺发现肝细胞是水肿变 性则80%有可能救活,予后截然不同。穿刺很有必要。(4) 作为药效判断指标:药物的效果(疗效)通过肝穿刺所提供的肝组织作为依据,可客观而且准确的予以反应。 对于治疗极为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