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班级凝聚力游戏活动示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0161961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1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强班级凝聚力游戏活动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增强班级凝聚力游戏活动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增强班级凝聚力游戏活动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增强班级凝聚力游戏活动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增强班级凝聚力游戏活动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增强班级凝聚力游戏活动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强班级凝聚力游戏活动示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增强班级凝聚力游戏活动示例姜宝腾 范彩娟设计导读:各位班主任:我们三个级部的班级都是较新组建的。一个班级从组建初期的松散的群体到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各班一周一般都会有节活动课。这节课以往一般是学生自由活动。其实我们可以尝试搞点团体活动。我们设计了一个形成班级凝聚力的一系列活动,供各位班主任参考。可以利用几次活动,全部开展完;也可以选择一两个活动,一节课做完。如果您想尝试一下,需要我们协助的话,可以提前联系我和范彩娟老师,一起帮助组织活动。 姜宝腾、范彩娟一、从一个社会心理学的经典实验看集体的形成1961年,社会心理学家谢立夫进行了

2、一项经典研究,完整地揭示了人们从个体形成群体,再到形成较高凝聚力的集体的全过程。这一研究请互不相识的12岁男孩参加夏令营。他们来自不同学校和街区,社会阶层上都属于中产阶级白人家庭。研究分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一个星期,参加实验的被试被分为两个独立人群,相互不知道对方的存在。研究分别安排两个人群进行一系列活动,如一起做饭、修游泳池、玩垒球、一起做绳梯。结果,这一阶段的一起活动和交往,使两个人群分别从原来的聚合状态转变成了群体。每个小组都发展起了自己不成文的规则、非正式的领导者,以及其他一些一个组织化群体所具有的特点。甚至两个小组分别自发地为自己的群体起了名字。一个叫响尾蛇,一个叫雄鹰。至实验第一

3、阶段结束,群体每个成员的角色已发生明显分化,并且稳定下来。实验第二阶段安排两个群体相遇,彼此之间开展一系列诸如橄榄球、垒球及其他项目的比赛。竞争的结果,两个小组出现了明显的我们情感,我们和他们的意识发生了明显分化。群体成员分别将自己的群体看作是内群体,认为自己所属的群体更优越,而将对手看成为外群体,似乎对方的特点都不合自己的愿望。竞争引起了对于对手群体的敌意。第二阶段结束时请被试在两个群体中择友,结果两个群体的成员选择本组成员作为朋友的比例,分别达到92.5和93.6。实验第三阶段是探索如何减轻或消除群间的冲突。实验安排两个小组被试一起进行一系列共同活动,如玩撒豆游戏,即先把豆子撒下,然后捡起

4、来猜捡到的豆子数目;一起用餐、一起看电影短片。然而,这样的操作并未有效减轻双方的敌意。有一次两群体还在吃饭时发生了直接冲突。研究的进一步安排是提供两个群体必须一起协同活动的机会。如一起修野营基地的贮水池,否则大家都会缺水;一起协力将卡车拖出泥潭等一系列共同活动。结果,两个群体的敌对情绪明显减缓。野营生活结束时再次进行择友测验,结果两个群体的成员选择对方成员作为朋友的比例达到了三分之一左右。与第二阶段的结果形成了显明对照。显然,交往、共同活动和目标一致,是群体形成的基本条件。谢立夫等人巧妙的实验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团体活动目标: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在新组建的班级开展活动,旨在加强同学间的沟通

5、和交流,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对新班级建立归属感,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二、团体活动实施过程活动一、热身活动:松鼠和大树一、活动过程1.事先分组,三人一组。二人扮大树,面对对方,伸出双手搭成一个圆圈;一人扮松鼠,并站在圆圈中间;辅导员或其它没成对的学员担任临时人员。2.辅导员喊“松鼠”,大树不动,扮演“松鼠”的人就必须离开原来的大树,重新选择其它的大树;辅导员或临时人员就临时扮演松鼠并插到大树当中,落单的人应表演节目。3.辅导员喊“大树”,松鼠不动,扮演“大树”的人就必须离开原先的同伴重新组合成一对大树,并圈住松鼠,辅导员或临时人员就应临时扮演大树,落单的人应表演节目。4.辅导员喊“地震”,扮

6、演大树和松鼠的人全部打散并重新组合,扮演大树的人也可扮演松鼠,松鼠也可扮演大树,辅导员或插其它没成对的人亦插入队伍当中,落单的人表演节目。二、活动时间:一般15-20分钟 三、规则说明: 只允许两棵“大树”和一只“松鼠”搭配 更换位置时不能和相邻的小组进行换位 最后没有结成2棵“大树”和一只“松鼠”的组合则接受惩罚注意事项:跑动时注意安全 四、活动分享: 1.在这个活动过程当中大家感受最大的是什么? 一般是感觉竞争激烈、感觉到变化或者感觉到压力等等。 2.一个人让别人了解自己的途径大概有多少种呢?除了自己主动,或别人主动,还有什么? 一般是环境的推动,外界的变化促使自己必须让别人了解你。 3、

7、在工作之中角色的转变也是经常的,如何才能做到收放自如? 在看似混乱的状态下寻找规律,冷静沉着处理变化、分析变化、从而解决出现的问题。活动二:共建通天塔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在团体合作中体验领导、配合、服从等角色。 2培养学生学会悦纳自己、欣赏他人的态度。 3帮助学生开拓思维,积极创新,大胆表现,追求形式与内涵的和谐。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30分钟。 三、活动道具 每组需要大报纸4张、透明胶带纸一卷、剪刀一把。 四、活动场地 室内为宜。 五、活动程序 1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的组,每组78人为宜。每组领取材料一份:报纸4张、透明胶带纸1卷、剪刀1把,在20分钟内完成建“塔”任务,并取好“塔”名。

8、2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内交流,介绍“塔”名和设计创意。 六、注意事项 1选出2个观察员,全程观察各小组建“塔”过程,特别注意组内人员角色确定过程。交流结束时作观察报告。 2在建“塔”过程不许用语言交流,请观察员提醒督促。 3建议在各组完成建“塔”任务后,小组成员与作品合影留念。 4.报纸的用量可根据时间长短、场地大小来确定,各组的用量基本相同,但要备有余量允许各组适量添加。 活动三、心有千千结一、游戏目的:让同学们体验团结与合作的力量,从而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二、游戏规则:1. 先把班级分为两半,两组同时进行。 两组同学手拉手围成圆圈,并记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边分别拉的是谁。 2.记住后,当听

9、到主持人说放手时,大家立刻放手,并在一定范围内走动,要求是走得越乱越好,再当听到主持人说“停”时,大家都立住不动,迅速找到原来左、右手所牵的那两只3. 当手牵住后,再一定时间内恢复到起初的完整的圈。4.再把整班和起来围成一个大圆,按照之前的方法结结。三、活动后的感受:要想解开这个结,靠的是什么?活动四:因为有你(盲行)一、目的:通过“盲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信任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因素,感受到责任的重要性;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集体中应学会彼此信任、互帮互助。二、规则:1.全班同学分成两组:“盲人”、“聋哑人”。2.“聋哑人”自由认领一位“盲人”带他走一段崎岖不平

10、的道路。3.老师带队到了终点,“盲人”“聋哑人”分别站到两个区域内。4.全体“盲人”“聋哑人”交换角色,老师带队沿另一条线路走回教室。三、要求:1.安全第一。2.整个过程中不能用语言交流,但“聋哑人”要用心体会如何有效地通过非语言信息交流、如何用心助人,“盲人”要体会整个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四、活动交流 让同学们谈感受体会。例如:刚带上眼罩,眼前一片漆黑,心里也没底,刚认识的同学,不是很熟悉,心里怦怦乱跳。她们两个扶着我走,我还是小心翼翼地伸出脚慢慢地探索着,上楼时,她们轻拍我一下,提醒我要上楼了。我慢慢地走着,心里数着楼层,渐渐地,我走得顺畅多了,也就依赖她们了。当“盲人”很痛苦,什么也看不见

11、。但当“聋哑人”更辛苦,你得随时提醒“盲人”什么时候拐弯,什么时候上楼,遇到“危险”时,要第一时间去救他,还得让她完全信任你,不要让她有任何伤害。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到信任的重要性。信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只要人人都互相信任,那就不会出现隔阂。(马羚) 最令我难忘的是我协助同伴完成的一段路程,在蒙上眼睛之后,她完全看不见,所能依靠的就是我这个 “同伴”,当她把手伸向我时,我一下子就感觉到了责任的重大。 她,看不见,所走的每一步中都需要我的帮助,我所承担的不仅仅是她的安全更是她对我的信任。我小心翼翼的拉着她的手,尽我最大的努力去扶着她,让她感到安全,让她觉得这个人是可以信赖的。最最令我高兴的

12、是她由一开始的紧张,不敢迈步到后来的大跨步走,我知道她很相信我,我们之间渐渐的有了默契。(韩雪)1.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2. 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在纷杂的尘世里,为自己留下一片纯静的心灵空间,不管是潮起潮落,也不管是阴晴圆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轻松自如地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3. 花一些时间,总会看清一些事。用一些事情,总会看清一些人。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神经病。既纠结了自己,又打扰了别人。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4. 岁月是无情的,假如你丢给它的是一片空白,它还给你的也是一片空白。岁月是有情的,假如你奉献给她的是一些色彩,它奉献给你的也是一些色彩。你必须努力,当有一天蓦然回首时,你的回忆里才会多一些色彩斑斓,少一些苍白无力。只有你自己才能把岁月描画成一幅难以忘怀的人生画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