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八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对对练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0161692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八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对对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八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对对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八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对对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八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对对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八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对对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八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对对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八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对对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八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考命题规律与选修1类似,选修4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所考人物大多都非教材和课标所要求的内容,即主要选取教材外的重要人物作为考查的内容。解答时应充分利用材料信息,同时务必与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结合,也就是所考内容与必修部分所学知识的有机结合,材料信息与必修所学知识是解答本部分试题的依据和平台。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引文出处大都注明时间,隐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暗示作用。从设问方式来看,多采用评价类设问。从考查内容上看,着重考查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物所做事件的意义和不同时代对人物不同评价的原因。具体考查见下表:2020年高考必备2015年

2、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卷卷卷卷卷卷卷卷卷卷卷卷卷卷命题角度1古代杰出人物484848474747474746命题角度2近现代杰出人物4848464747命题角度1古代杰出人物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9全国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

3、,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1)汉国家统一的积极参与者;汉朝廷权威的维护者与歌颂者;推动汉赋发展的代表性人物。(2)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个人的努力和天赋。解析本题考查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题干围绕司马相如生平组织材料,特别突出了其在汉赋上的成就。

4、答题时,要联系所学知识,理解汉赋的特点,即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这与汉代中期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据此概括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和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2.(2019全国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属陕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

5、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据旧唐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6分)(2)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9分)参考答案(1)平定安史之乱;长期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培养人才。(2)身逢时势,勇于担当;忠于朝廷;身强体健,善于领兵,英勇善战;富有政治智慧。解析本题考查

6、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历史功绩。第(1)问,根据材料“郭子仪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可得出平定安史之乱的历史功绩;根据材料“郭子仪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等信息可得出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历史功绩;根据材料“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可得出培养人才的历史功绩。第(2)问,根据材料中平定安史之乱和劝阻回纥军队等事件可得出身逢时势,勇于担当的结论;根据材料“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等得出忠于朝廷的结论;根据材料“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可得出身强体健的结论;根据材料“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

7、,必得士心”“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可得出善于领兵,英勇善战的结论;根据材料“子孙与皇室通婚故谗谤不能行”等信息可得出富有政治智慧的结论。3.(2018全国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

8、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7分)参考答案(1)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2)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解析本题从考查知识上看,主要考查明朝时期为蒙汉

9、修好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三娘子;从考查能力上看,主要考查概括能力和评价能力。第(1)问要求“概括原因”,要注意从当时局势发展的需要和个人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第(2)问要求简要评价历史功绩,回答时应主要从三娘子的活动产生的积极影响方面来思考,要重点思考其活动对“蒙汉关系”和“草原发展”两个方面的影响。4.(2018全国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

10、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6分)参考答案(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

11、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唐宪宗的“元和中兴”。第(1)问,根据材料“整顿赋税,裁减冗员财政状况开始好转”等信息,可得出开源节流,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根据材料“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等信息,可得出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根据材料“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等信息,可得出灵活调整征讨策略;根据材料“讨伐”“主动投附”“分割裁减”等信息,可得出剿抚并用。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集权、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和经济发

12、展等角度说明即可。5.(2017全国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作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

13、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8分)参考答案(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2)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名人季札。题目材料反映了季札的文化观和守信、拒绝王位等信息。第(1)问要求

14、说明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实际上就是比较儒家思想与季札行为的契合点,因此,从儒家思想的“礼”“信”“义”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围绕季札出使的“文化意义”设问,材料中以吴国代表江南文化,从文化交流、文化认同等方面回答即可。6.(2017全国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

15、;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弟子颜回。第(1)问,直接依据材料信息整合回答。第(2)问,颜回受到后世的尊崇既与孔子的赞赏有关,也与汉代以后儒学受到尊崇有关。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作为孔子得意门生的颜回也因其杰出表现而受到尊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