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0160197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原理课程设计(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2023年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文档 齐鲁斌创作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旋转型灌装机 专 业: 车辆工程 班级:车辆工程09-1 设 计 人: 岳智涛 学号:200901040335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07 月 07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 车辆工程 班级2009-1 姓名 岳智涛一、课程设计题目:旋转型灌装机二、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1 课程设计指导书 2 孙桓,陈作模.机械原理M.7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杨晓辉.简明机械使用手册M北京:高等科学出版社,2006 4 唐亚楠,罗浩,陈兴来等机械原理同步辅导习题全解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

2、010三、课程设计应解决主要问题 (1)通过机构设计满足机构的运动要求 (2)优化结构设计,提高可行性以及机构工作的稳定性 (3) 通过不完全齿轮和凸轮实现转台的间歇运动和压盖动作 四、课程设计相关附件(如:图纸、软件等)(1)A3结构原理图 (2)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3) 电子稿一份 五、任务发出日期:2011.07.04 任务完成日期:2011.07.08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字: 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目 录1 课程设计任务11.1设计题目11.2设计要求11.3原始数据12机械系统方案设计32.1功能描述32.2机械系统运动功能系统图32.3系统方案拟

3、定与比较33 系统尺度综合64 系统运动学分析95系统动力学分析146 课程设计总结12参考文献131 课程设计任务1.1设计题目旋转型灌装机1.2设计要求设计旋转型灌装机。在转动工作台上对包装容器(如玻璃瓶)连续灌装流体(如饮料、酒、冷霜等),转台有多工位停歇,以实现灌装、封口等工序。为保证在这些工位上能够准确地灌装、封口,应有定位装置。如图9中,工位1:输入空瓶;工位2:灌装;工位3:封口;工位4:输出包装好的容器,各工位停歇时间为0.5s。1.3原始数据表7 旋转型灌装机技术参数方案号转台直径mm电动机转速r/min灌装速度r/minA60014405.B60014406C5501440

4、5D55014406E5009606F5009605第 12 页2机械系统方案设计2.1功能描述在转动工作台上对包装容器(如玻璃瓶)连续灌装流体(如饮料、酒、冷霜等),转台有多工位停歇,以实现灌装、封口等工序。实现的功能是转台的停歇,压盖,在停歇过程中实现压盖的动作。输送线上的待灌瓶子等间距放置,在传送带上进行直线输送,待灌瓶子送至1处开始随工作台转动1.5秒达到2处时停止0.5秒,由灌装设备装被装物。然后被送至下一个工位进行包装。原动机转速为960 r/min,实现工作台的转速为5 r/min。 2.2机械系统运动分析原动机通过皮带和减速器减速达到一定的转速后,用不完全齿轮实现转台的间歇运动

5、,用凸轮机构实现压盖的功能运动间歇运动间歇运动间歇运动间歇运动间歇运动间歇回程静止推进压盖回程静止推进压盖回程回程推进压盖回程静止推进压盖回程静止推进压盖回程静止推进压盖图2 机械系统工作循环图2.3系统方案拟定与比较 机构实现方案转盘的间歇运动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封口的压盖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2.3.4方案比较为了实现转盘的间歇运动机构,比较槽轮机构和不完全齿轮之间的优缺点;因为:1) 与其他间歇运动机构相比,不完全齿轮机构结构简单。2) 主动轮转动一周时,其从动轮的停歇次数,每次停歇的时间和每次传动的角度等变化范围大,因而设计灵活。3) 而且它一般适用于低速、轻载的场合,并且主动轮和从动

6、轮不能互换。所以在这里选择不完全齿轮来实现转盘的间歇运动。为了实现封口的压盖机构,比较凸轮机构和连杆机构之间的优缺点: 1)凸轮机构比连杆机构更容易设计。2)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所以,在这里凸轮机构比连杆机构更适用综上可知:转盘的间歇运动机构,我们选择不完全齿轮机构;封口的冲压机构,我们选择凸轮机构。3机械系统尺度综合3.1 不完全齿轮 由于转台的转速是5转每分,每转60度需时2秒,其中间歇设为0.5秒,实际转速为1.5秒转动60度, 左边为不完全齿轮,右边为标准齿轮,左边齿轮转一圈,右边齿轮转动60。具体参数为:z左=6,z右=36,m=5mm,=20,左=60。右 =270中心距:a=m(

7、z左*360/左+z7)/2=5*(6*360/270+36)/2=110mm分度圆半径:r右= mz右=90mm r左=a- r右=20mm基圆半径: rb右=a*cos/2=180*cos20/2=84.6mm rb左=18.8mm齿顶圆半径: ra右=(z右+2ha*)*m/2=(36+2*1)*5/2=95mm ra左=r左+ha*m=25mm齿顶圆压力角:a右=arccos【z右cos/(z右+2ha*)】=acrcos【36cos20/(36+2*1)】=27 a左=arccos【z左*360/左 cos/(z左*360/左+2ha*)】=41.25基圆齿距:Pb左=Pb右=mco

8、s=3.14*5*cos 20=14.76mm3.2 传动齿轮的设计3.2.1 皮带传动,i=2;3.2.2第一齿轮传动z1=20,d1=100mm,n1=480r/min; Z2=80 d2=400mm,n2=120r/min;i12=4;第二级齿轮传动 z2=20,d2=100mm,n2=120r/min; Z3=80 d3=400mm,n2=30r/min;i23=4;3.3 凸轮设计任务要求所推瓶子的直径为80mm,为了工作安全,令推杆的升程h=60mm,根据优化后的工作循环图可知凸轮的升程角d=60,回程角d=60,推杆的运动规律我们采用了一次多项式运动规律,最后得到:推杆的升程运动

9、方程为 推杆的回程运动方程为 推杆的运动方程确定后,再确定凸轮的尺寸。根据基圆半径的计算公式:,其中e=0,a取许用压力角a=30,算得r99mm,我们最终取得r=100mm,然后根据推杆升程h=60mm,以及升程角和回程角,就可确定出凸轮的形状,如图13所示。图13所示凸轮位置即为与曲柄滑块相配合的起始位置,以此位置建立xoy坐标系。根据此坐标系可以得出推杆行程的具体方程(q为主轴在一个周期内转过的角度):h1=50(1-q/50) mm (0)h2= 0 (50250)h3=60(q-250)/60mm (250)h4=0 (310)h5=601-(q-350)/60 mm (350) 图

10、13 凸轮机构4 机械系统运动学分析根据图13所做xoy坐标系以及推杆的运动方程h,就可得出凸轮理论轮廓曲线方程(q为主轴在一个周期内转过的角度):为了使凸轮和推杆的配合更加平稳,避免出现剧烈跳动,把推杆的底部设计成滚子。加上滚子后,凸轮的实际轮廓曲线应当在其理论轮廓曲线上加以修正。 5课程设计总结本次课程设计是我进入大学以来第一次对自己所学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检测,使我受到许多启发。首先,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是我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影响和一个完整的体系,培养了自己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具体机械所涉及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平面连杆机构、摇杆、齿轮、槽轮等一些课本上独立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

11、的理解和联系,要使这些基本结构能组成功能强大的各种机构,我的学习还有待于更深入。其次,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使我了解到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与同学们激烈讨论,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最终完美的实现了机构的设计,是本次课程设计中珍贵的体验。 此外,希望我们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程设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次课程设计我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觉得这是完全值得的。在我看来,课程设计比考试更能检测出学习的深度和精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动手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最后,衷心感谢曹冲振老师这个学期的悉心教导与鼓励,在课堂上为我们补充了很多知识,带领我们走进了奇妙的机械世界。在曹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们才能完成了这次的课程设计 ,并从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参考文献1 课程设计指导书 2 孙桓,陈作模.机械原理M.7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杨晓辉.简明机械使用手册M北京:高等科学出版社,2006 4 唐亚楠,罗浩,陈兴来等机械原理同步辅导习题全解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