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道工程手册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0152116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力管道工程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压力管道工程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压力管道工程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压力管道工程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压力管道工程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力管道工程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管道工程手册(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压力管道工程施工手册、测量放线手册一、控制项目及应达到的质量标准1、 管线测量放线应根据设计交桩的管道走向,结合施工图,测定出管道线路中心线,并放出施工作业带边界线、布管线及管沟开挖边界线。2、 转角桩、变壁厚桩、变坡桩、地下障碍物桩,及相应的标志桩均应按照标准和设计图纸的要求标志出有关数据,并做明显的标识。3、 严格按照各控制桩上标注的管沟开挖深度向管沟开挖人员交待有关事宜,并在管沟开挖成型后进行复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4、 放线精度:a、 中心线放线距离允许误差0.1;b、 测量放线水平转角允许误差小于2,纵向角度误差小于1;c、 高程测量的闭合差小于50mm。二、施工工艺方法与

2、操作技术要求1、 测量放线程序为准备工作测量定护桩放线。2、 测量放线的准备工作:a.准备放线区段完整的施工图;b.交接桩记录及认定文件;c.足够的木桩、标笔及定桩工具;d.放线灰的材料和工具;e、防雨、防风沙用具及通讯设备。3、 仪器检查与校定:测量放线的仪器在使用前必须经法定检验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方可使用。4、 根据控制桩采用全站仪测定管道中心线,在控制桩之间按照图纸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设置相应的纵向变坡桩、变壁桩、变防腐层桩、穿越标定桩、百米桩,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段应设加密桩。a. 纵向变坡桩:当纵向转角大于2时,应设置纵向变坡桩,并注明角度,曲率半径,切线长和外矢距;b. 穿越桩:

3、在各个穿越起、止点处设置穿越标志桩;c. 对于设计图纸中注明在管道作业带内所碰及的构筑物和施工测量中发现的构筑物,应进行调查、勘测,并在管道与构筑物的交叉处两端的标志桩上注明构筑物类型、埋深和尺寸。5、放线:采用按线路控制和曲线加密桩放出线路中线和施工作业带边界线。6、在放线过程中,当管线穿过村庄、农田、林区、经济作物区、地面及地下障碍物地段时,应积极与地方各部门联系,共同看线,现场确认,有争议地段向监理、业主反映,如须改线需经设计部门同意后重新测量放线。7、在沟渠、公路、铁路穿跨越段的两端,地下管道、电缆、光缆穿越段的两端,线路阀室的两端及管线直径、壁厚、材质、防腐层变化分界处应设置标志桩。

4、地下障碍物标志桩注明穿越名称、埋深和尺寸;管径、壁厚、材质、防腐层变化分界处标志桩注明变化参数、起止里程。8、施工作业带占地宽度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且施工作业带宽度以一般为24m。9、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复测管沟开挖的几何尺寸及转角处的曲率半径等有关数据,在管沟回填后立即进行竣工测量工作。10、认真填写测量、放线记录,并且要监理或业主签字认可。三、控制检验方法1.检验工具:全站仪及量具。2.检验方法:根据设计图纸,并结合测量记录,现场校核其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四、异常情况处理措施在管线走向与地方发生矛盾或有争议时,必须报监理或业主,必要时在设计同意后可以改线。作业带清理手册一、控制项目及应达到

5、的质量标准1、 施工作业带清理宽度应能满足施工作业需要,但最大不超过24m。2、 施工作业带范围内,对于影响施工机具通行或施工作业的石块、杂草、树木、构筑物等应清理干净,沟坎应于平整,有积水的地势低洼地段应排水填平。3、 施工便道应保证施工机具设备顺利通过,宽度一般为6m,每2Km设置一个会车处,弯道的转弯半径应大于18m。4、 特殊地段施工便道的修筑,应提出可行的修筑方案,报监理或业主批准后方可实施。二、施工工艺方法与操作技术要求1、 施工前由业主或监理组织施工单位会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对施工作业带内地上、地下各种建(构)筑物、作物、电线杆、树木、水塘等附着物进行清点造册,施工作业带的清理应在

6、放线完成并办理好征地手续后进行。2、 施工作业带的平整、清理应遵循保护农田、草场、植被及配套设施。减少或防止水土流失的原则。3、 在扫线时,应注意保护线路控制桩,如有损坏立即补桩恢复。4、 根据扫线地段地形地貌,采取相应的机械(推土机、挖掘机)或人工配合的方法进行清理,以保证施工机具顺利通过。5、 山区丘陵段对施工作业带内及附近有可能危及施工作业安全的滑坡、崩岩、岩堆等彻底清除或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保证施工设备的顺利进出。6、 通过不允许堵截的沟渠,应铺设足够流量的过水管后,再回填土或搭设便桥。7、 施工便道包括施工作业带内的便道和连接施工作业带与现有运输道路之间 的通道,施工便道应平坦,并且有

7、足够的承压强度,应能保证施工机具及拉管车辆的行驶安全。具体的修筑地点及型式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但必须经监理和业主批准后方可实施。8、 施工时尽可能利用原有道路,以减少修筑工作量。如原有道路(桥、涵)不能满足施工车辆行进,则应在争得当地有关部门同意后进行加固处理。9、 施工便道的宽度不大于6m。每2km设置一个会车处,弯道和会车处路面宽度不大于10m,弯道的转弯半径应大于18m。10、 特殊地段(如季节性沼泽地、盐碱性沼泽地、河流、地下水位较高地段、有横向坡度的山坡、沙丘、山区等)施工便道的修筑,由承包商报监理业主提出修筑方案 报业主或监理批准后方可实施。 11、 按地貌情况在扫线完成后认真填写作

8、业带清理记录,并经业主或监理签字认可。三、控制检验方法1、 外观检查:作业带清理及施工便道的修筑能否满足施工需要2、 皮尺、水准仪及经纬仪测量四、异常情况处理措施1、 水网、河流地带扫线及便道修筑应制定技术措施报业主监理认可后方可实施。丘陵地带扫线应尽可能控制作业带的坡度,必要地带需进行削坡处理。管道的验收、运输及存放手册一、控制项目及应达到的质量标准1.工程所用材料、管件等的型号、规格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规定,且具有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及使用说明书。2.不同材质的材料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不得出现人为的变形、损伤和破坏。3.对已入库的材料要分类存放,标识清楚。4.管垛的管子层数不超过3层,管

9、垛支撑采用砂袋或填充软质物的纺织袋,管垛支撑应以管子的中部对称布置,管端距端部支撑的距离为2m,管垛支撑至少3道,支撑物与管子的接触宽度不应少于0.4m,管子距地面高度大于200mm。二、控制项目及应达到的质量标准1.工程所用材料、管件等的型号、规格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规定,且具有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及使用说明书。2.不同材质的材料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不得出现人为的变形、损伤和破坏。3.对已入库的材料要分类存放,标识清楚。4.管垛的管子层数不超过3层,管垛支撑采用砂袋或填充软质物的纺织袋,管垛支撑应以管子的中部对称布置,管端距端部支撑的距离为2m,管垛支撑至少3道,支撑物与管子的接触宽度不应

10、少于0.4m,管子距地面高度大于200mm。三、施工工艺方法与操作技术要求1.材料1.1入库和直接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必须有质量证明文件,且标识清楚。1.2如发现材料与设计或货单不符,应书面向监理反映,在未收到处理意见之前,不得动用。2.防腐管验收2.1a防腐管出厂检验合格证应齐全、清晰、并可追溯到实物。b、内外涂层应无损伤c、防腐管距管口内表面不小于50、外表面140+10 0不防腐。d、端部无防腐层的内外管口表面应无损伤,管端应有齐全的管口保护圈。2.2防腐管检查表序号检查项目检验方法合格标准1防腐管管端未防腐的内外表面观察检查无裂纹、结疤、折迭损伤和划痕2螺旋直缝防腐管距管端100范围内外

11、径允许偏差用测径尺按周长法测量20.53防腐层端部内外涂层观察检查防腐层粘结牢固、无翘曲4管口端不部小于150范围内外表面焊缝余高用尺测量0.5且与母材圆滑过渡,相临管件表面磨削后的剩余壁厚不得小于公称壁厚的95%5螺旋直缝防腐管距离管端100范围内圆度(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和公称直径的比值)用尺测量小于或等于0.6%2.3验收合格后,及时填写材料检查验收记录。2.4对于不符合设计要求及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坚决拒收。3运输3.1防腐管的装卸用尼龙吊带,吊钩的载荷应不小于管重5倍的安全系数。 3.2装卸操作应轻放,有专人指挥。严禁采用撬滚滑等损伤防腐层的方法装卸和移动防腐管3.3为了防止管子滑窜

12、、钢管和车辆接触部位应用20厚橡胶皮铺垫,防止损坏防腐层。3.4装管不宜超过2层,管子超出车后的长度不宜超过2m。3.5钢管运输每车宜装运2-3根,且载荷不超过额定载荷。3.6其它材料的运输按照不同材料的各自要求进行。4存放4.1验收合格的管件及材料应分类存放。4.2焊接材料的存放:严禁受潮气、雨水、雪霜及油类等有害物质的侵蚀,应在干燥通风的室内存放,并分类堆放。4.3防腐管应同向分层码垛堆放,堆放高度不宜超过3层,应选择地势平坦的场地,堆放场地应保持1%-2%的坡度 并设有排水沟。4.4现场靠近村镇、路口堆放时、应设安全警告标志现场大批量堆放时应有专人负责看管。4.5运抵施工现场的管子应随运

13、随布管,以减少二次倒运。 4.6运抵现场的防腐管不得在阳光下长期日晒,存放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否则,应在管堆上设遮阳棚。4.7现场堆管的位置应闭开架空电力线。三、控制检验方法定期由专人对各种材料的接、检、保、运进行检查。四、异常情况处理措施管线验收时如发现有不合格管线时,严禁接收或另行保管,不得与合格管线混合保管。管沟开挖手册一、控制项目及应达到的质量标准1、 管沟开挖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 对水平转角处需做适当的加宽处理并保证曲率半径符合要求。3、 对水网地段、穿越段、地势低洼段的管沟有必要采取适当的降水措施。4、 对纵向变坡点的位置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进行确定。5、 严格控制管

14、道的埋深、悬空及管底垫层细土粒径。管沟检验项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及合格标准表检验项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合 格 标 准外 观全 部观察检查施工记录直线段管沟顺直,曲线段圆滑过渡,无凹凸和折线;沟壁和沟底平整,无沟坎阶梯,无锐器物、沟内无塌方、无杂物、转角符合设计要求。管沟中心线偏移每千米不少于5处用经纬仪检 查允许偏差应小于100mm沟底宽度每千米不少于5处用尺检查允许偏差为+100mm、-50mm沟底标高每千米不少于5处用水准仪检 查允许偏差应+50mm、-100mm变坡点位 移全 部用尺检查允许偏差应小于100mm二、施工工艺方法与操作技术要求1、 管沟开挖前应由施工处技术人员向管沟开控作业

15、人员下达管沟开挖通知书,规定出施工区间、技术要求及必要的施工方法等有关事宜,并需得到监理认可后方可实施。2、 管沟开挖前,应对开挖段的所有控制桩和标志桩、管沟中心灰线进行验收和核对,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开挖。同时应进行移桩、护桩工作。转角桩按转角的角平分线方向移动,其余轴线桩应平移至堆土一侧距管沟边线大于等于300mm处。对于移桩困难的地段可采用增加引导桩、参照物标记等方法来确定原位置。3、 管沟开挖应按管道中心灰线进行控制,管沟开挖深度应按开挖通知书的要求,并结合线路控制桩、标志桩标高及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综合考虑进行开挖控制。挖出的土石方堆放在与施工便道相反的一侧,距沟边不得小于1m。在耕作区开挖管沟时,表层的0.3m深的耕作土应外运到指定的堆土场堆放,下层土靠近管沟堆放。河流及地势低洼等积水地段,采用明渠排水、井点降水、管沟加支撑等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