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美下第二单元教案第二课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0149327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美下第二单元教案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美下第二单元教案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美下第二单元教案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美下第二单元教案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美下第二单元教案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美下第二单元教案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美下第二单元教案第二课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感受春光 了解春天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 2、能力目标:结合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地想象和联想,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同时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绘画创作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的发现与追求,对生命与自然的亲近,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体会。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意识,感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理解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相关知识及关系。教学难点:让学生能以讨论与合作、比赛的方式,自己分析出作品中艺术家

2、对春天赞美的角度与形式。通过对艺术家的作品与审美价值的了解、探究和体验,理解不同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春天的文学作品图片、音乐、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课前上网查阅、收集并摘录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片段与诗词,中外艺术家表现春天的作品图片,表现春天的图片及歌曲等。教学过程: (一) 引导阶段 创设情境,揭题引趣:问题: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向我们传达了春天的信息?春天到了,可以组织哪些课外活动?生: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春柳叶绿、百花盛开生:春游、写生、植树。师:春天是自然界万物复苏、生命萌动的季节,更是人们辛勤耕耘、播种希望的季节。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

3、百草吐绿,百花争艳,百鸟欢鸣,它孕育着生机,萌生着希望。下面,让我们首先伴随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和一组表现春的摄影图片一起来感受春光,了解春天吧!(板书课题)感受春光 了解春天(二)发展认知阶段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分析春天的象征意义和表现形式,阐述春天的特点与美感:(多媒体播放) 问题 (1):在一年一度传统的春节中,有哪些风俗习惯向我们传达了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生: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等问题 (2):人们为什么要在春节时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呢?春天象征着什么呢? 生: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这些风俗习惯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人们总是把春天作为一个美好的象征,用春天来比

4、喻新的开始和美好的青春。比如形容新生事物蓬勃萌发为“雨后春笋” 问题(3):还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现春天?生:春联、绘画、音乐、雕塑、歌曲等 2、欣赏感受自然美与艺术美及其相互关系:(多媒体播放)A、欣赏国画春(现代)王成喜 板书:自然美客观世界中自然物、自然现象的美。 B、问题:同样是表现桂林山水的题材,自然美与艺术美有何不同?什么是艺术美?自然美与艺术美又具有哪些共同的美感?板书:艺术美艺术作品呈现的美二者关系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 3、造型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表现春天的不同特色和特点:A、欣赏墨彩画溪和国画初春师:“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冬雪消融,小溪潺流,碧绿清澈,在微风的吹拂

5、下漾起道道波纹,嫩柳生机萌动,这一切都传递着春的消息。湖滨春柳吐绿,鱼民在美好的春光里忙忙碌碌,鱼舟来来往往,一片繁荣景象。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呀! B、欣赏国画梅石溪凫图(宋)马远 C、欣赏国画春雨江南图(现代)李可染 师:每逢看到春雨,农民伯伯总是说:“春雨贵如油”!我们要说,春雨美如画!而江南的雨景,无论是在画家的画中,还是在诗人的笔下,都别有一番情趣,意境深邃幽远。宛如苏轼望江南词意“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的写照。D、欣赏雕塑春风(现代)张德峰 师:散文中描写的“春风”与雕塑春风表现的春风有何不同? 生:散文是以“春风”写“春风”,雕塑春风则是将无形春风、春天有形化、具体化,刻画成

6、三位青春少女,像春姑娘一样飘然而至,似乎看得见、摸得着,但也同样充满了美妙的诗意感受。(三)课堂练习及延伸阶段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作业展评:请学生挑选自己熟悉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词,简短交流、思考后,用语言描述自己如果用绘画来表现的画面效果。请学生谈构思,讲创意,并与其他同学互评,交流感受,共同进步。(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一起感受了春光,畅想了春天,同时也放飞了理想与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不仅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把握青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去学习、去创造,用自己的感受描绘春天。(五)作业布置把自己身边的春景用板报的形式描绘下来(内容不限,要求画色彩画)板

7、书设计:自然美 - 客观世界中自然物、自然现象的美。艺术美 - 艺术作品呈现的美二者关系 - 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教学反思:3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生活景色,伴随着春的乐曲,将学生引入春的意境中。(1)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向我们传达了春天到来的信息? (2)春天到了,同学们衣着都有什么变化?可以组织哪些课外活动?2、学生分组讨论,阐述有关春天的特点、景色,谈感受。(1)春天可以怎样来表现? 说明:以情境引入课题,创设良好的情感基调,引发学生的生活感受,以适应审美心理的情感和愉悦性特征,为本课的展开作好铺垫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置身在一个什么季节里?生:春天. 师:

8、在这个春天的季节里,就让我们一起来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感受着天,体验春天,探究春天好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感受春光,了解春天。二、师生活动 师:春天来了,我们的周围正悄悄地变化着,大自然正沐浴在春的怀抱里,请欣赏屏幕录像(展示课件一,关于初春的景象).学生欣赏,教师适时地做着解说. 看完录像后,师问:“同学们,根据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谁想说一说,春天里大自然出现了那些变化,那些征候大家可以放飞想象,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答案”(同学们讨论回答) 师:刚才说的是同学们看到和想到的自然景象,大家都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的,非常好,同学们再想一想:你学过或阅读过哪些描写春的文章,作家是怎样描写春的,能否举上一两

9、个例子.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讨论,思考,看哪一个同学说得最好. 注:请举手的学生回答,教师要不断鼓励大胆发言,表扬回答有个性的同学,鼓励不敢举手的同学参与进来.看作家是如何描写春的,让学生体会春的音韵师:同学们想一想:对于春的畅想,赞美,还可以通过哪种形式来抒发生:用歌唱形式. 师:对极了,掌声鼓励.我们知道有那些歌唱春天的歌曲生:小燕子春天在那里春之歌春天来了春天的故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数说着.)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我们班不乏会唱歌的同学,哪一个同学起来唱一首你喜欢的关于春的歌曲 这一环节,学生出于害羞等原因,不敢起来唱,教师要动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学生起来唱,老师首先参与进来

10、,双手打拍合唱,号召全体同学应和.课堂掀起了高潮. 师:刚才我们从文学,音乐两方面畅想了春天,那么画家又是怎样来表现春天的呢?展示课件如下:略活动: 欣赏课本中的美术作品,作品都是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的? 通过欣赏讨论美术作品,想一想,自然和艺术(美术)有什么关系?师: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欣赏课本之后回答. 生: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铅笔画,蜡笔画,年画,雕塑,剪纸教师及时鼓励,表扬回答积极的同学. 第二个问题难度较大,让同学们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如若还不行,教师可提示如下:我们都喜欢看电视,有时看到辛酸处,我们也跟着主人公伤心,流泪,这是为什么?主人公的 4 遭遇在实现生

11、活中有没有有也就是说,剧中的情节现实中是有的,它是取材于生活中的.这样同学们肯定能够明白:艺术来源于自然,取材于生活,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集中概括.通过这样的探究,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通过对美术作品表现手法的了解,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技巧去构思,表现心中的春天.这是本课的难点所在,为了很好地克服难点,教师即兴表现几个春的小品.教师示范国画和水彩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要提示学生:春天的主要色调是什么?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学生欣赏,领略一下表现手法,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但要提示学生,不要被教师的示范框住思维,目的是发挥个人所长,个人风格,体现个性.三、自主与合作练习 师:好,下面我们

12、按自愿原则,组合小组,也可自己个人一组,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手法,形式,去表现你心中的春天.展示课件:略学生各显神通: 通过自由组合,讨论交流,小组成员间达成共识,确定意图和主题,用国画,水彩,儿童画,剪纸等手法进行表现练习. 师:如果你能自己独立完成更好,我们鼓励电脑绘图好的同学到前面讲台的电脑上一显身手.教师巡回指导,走进学生当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表现,并且随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鼓励大胆创新. 四、合作评价与探究 请完成作品的小组的同学到前面解说自己的创意,并且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各级同样如此,最后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各抒己见,互评作品,让学生畅所欲言,都参与进讨论中.并且让他们提出改进意见:你认为怎样修改会更好?这样综合同学们的意见,发挥集体的智慧,供各小组参考,修改,提高.(作业中有铅笔画,国画,彩笔画,剪纸,等等.)五、小结及拓展 教师用激励赞赏的语言总结,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