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在中震作用下的应力分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0147342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楼板在中震作用下的应力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楼板在中震作用下的应力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楼板在中震作用下的应力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楼板在中震作用下的应力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楼板在中震作用下的应力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楼板在中震作用下的应力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楼板在中震作用下的应力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对江苏省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二、四条意见:4.T1塔楼:从建筑平面上看,10层以下核心筒外墙周围均为管道井、通风井、烟道、楼梯等洞口。楼面大部分被洞口切断,不能直接与核心筒连接,核心筒与框架不能协同工作,水平力无传递途径。方案很不合理,应进行调整。T2、T3塔楼筒体一侧也存在类似问题。请一并考虑、处理。修改。(1) T1除风管,烟道外,水电管井等洞口采用后楼板封堵(在图纸中用G标识),楼梯板钢筋与剪力墙相连处,钢筋全部锚入剪力墙中,经过计算与外筒剪力墙相连板宽度均满足大于50的墙长,能满足水平力的传递。(2)由于该处受建筑限制,增加以下措施:【1】在T2,T3核心筒与楼板连接的一侧

2、增加楼面设置弹性楼板,计算出梁轴力。复核,修改梁配筋。【2】补充该处楼板应力分析,按楼板应力配置楼板配筋。【3】核心筒内侧楼梯板钢筋锚入两侧剪力墙内,增加剪力墙的稳定性。1. 楼板应力分析1.1.1.1 概述建筑要求:由于建筑的需要,T2、T3核心筒一侧楼面形成较大的洞口,导致楼板不能与核心筒直接相连。规范要求:按高规JGJ3-2010中条规定,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T2、T3楼面形成的洞口面积未超过规范值。应力分析:为了确保在中震作用下,楼板保持弹性工作状态,并不出现贯通性裂缝;采用软件Etabs进行弹性楼板分析;除核心筒一侧开洞处采用弹性板,其余楼板采用刚性楼板模拟计算。

3、Etabs分析模型3D图1.1.1.2 楼板应力分析和框架梁轴力分析(1)分析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采用短期模量,取典型楼层28层,楼板应力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中震反应谱X向作用下,28层开洞处楼板应力S11, S11平均应力最大值约为63.2Kpa。中震反应谱X向作用下,28层开洞处楼板应力S22;S22平均应力最大值约为13Kpa。中震反应谱Y向作用下,28层开洞处楼板应力S11; S11平均应力最大值约为22.3Kpa。中震反应谱Y向作用下,28层开洞处楼板应力S22; S22平均应力最大值约为14.7Kpa。(2)取典型楼层28层开洞楼板处框架梁,框架梁轴力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中震反应谱X向作用下,开洞楼板处框架梁的轴力;最大轴力约为54.6KN.中震反应谱X向作用下,开洞楼板处框架梁的轴力;最大轴力约为60.6KN.中震反应谱Y向作用下,开洞楼板处框架梁的轴力;最大轴力约为17.9KN.中震反应谱Y向作用下,开洞楼板处框架梁的轴力;最大轴力约为24.5KN.1.1.1.3 加强措施 开洞处楼板X方向中震作用Y方向中震作用S11S22S11S22最大应力(Kpa)63.21322.314.7楼板增加双向钢筋面积10200102001020010200开洞处框架梁在SATWE模型计算梁配筋,该处的楼板已设定为弹性板,该处框架梁的配筋已考虑中震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