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先秦秦汉试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014544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先秦秦汉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专题一先秦秦汉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专题一先秦秦汉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专题一先秦秦汉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专题一先秦秦汉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先秦秦汉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先秦秦汉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先秦、秦汉专题检测姓名: 班级:一、选择题1. (2014 余姚模拟)打破特权和垄断,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各项中与此无关的是 ()A. 战国实行军功爵制B.汉代盐铁专营C.隋唐实行科举制D.孔子创办私学2. (2014广东六校联考)下列是一个墓葬出土的一组随葬品,据此可推断该墓主人生活时的社会状况是 ()A 青铜农具已经得到广泛使用B.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确立C. 以宗法制维系国家政治结构D. 儒家思想已经深入人心3.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 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

2、 局泾渭分明。”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D.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4. 西周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下列与“天下归心”相对应的是()B.分封制D.礼乐制A. 世袭制C.宗法制5. (2014厦门质检)“耒”是传说中神农发明的农具,人们约定俗成地将“耒”作为与农具有关的字 的部首。常见的有“耕”(用犁松土)、“耘”(田地除草)、“耦”(两人或两牛并耕)、“耧”(播种工具) 等等。

3、通过这些汉字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 )B.农业生产技术D.农业管理方式A. 重农抑商政策C. 土地私有制度6. (2014 徐州三模)盐铁论载:“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县官鼓铸铁器, 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剧,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由此可见“铸铁官营”的弊端在于()A. 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败B. 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C. 价格昂贵,加重农民负担D. 原料匮乏,市场供应不足7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主张:“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 则覆舟。”从本质上看,二者的相同出发点是()A. 实现社会和谐B.巩固统治者地位C.强调

4、民本思想D.促进儒学发展8 .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19 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 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 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C.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D.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9. (2014 临沂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 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下 列思想属于“这一时代”的是( )A. “存天理,灭人欲”B. “民为贵

5、,社稷次之,君为轻”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10. (2014 江门模拟)“中国文明,这个唯一在任何时候都未产生过祭司阶级的伟大文明,具有独特 的现世主义。固然,皇帝也祭土,他为了所有臣民的利益而向苍天献祭,但是,他履行的宗教职责比起他 的统治职责来,始终居于次要地位。”与中国的“现世主义”关系最小的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1. (2014 海口二模)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 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 这一思想主张( )A.

6、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B. 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C. 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D. 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12. (2014 淄博模拟)秦汉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A. 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形成B. 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D. “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二、材料题13. (2014 济南模拟)孔子作为中国传统儒学的创始人,不同时期的“祭孔”活动展现了不同的时代 风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开始。

7、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年),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为帝师,封阙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 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这是封孔子子孙为侯,以奉祀孔子的开始。公元59 年(汉明帝永平二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此,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各地方政府 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动。祭孔的由来 材料二 1912 年 3 月,“丁祭”祀孔日子来临,浙江民政司请示是否照常祀孔,行何礼仪?内务部、 教育部通电答复:在民国通礼未颁行之前,“文庙应暂时照旧致祭,惟除去跪拜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 则用便服”。中国民俗史民国卷(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明其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指

8、出材料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3)当今,我国每年都定期组织“全球祭孔”活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14. (2014 濮阳二模)材料一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 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二百年,天下安宁。汉书卷八十三武帝元狩五年(前1 18 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 “掌佐丞相举不法”。征和四年(前89 年), 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汉书武帝纪材料二 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 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

9、科给事中 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 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 209 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 180 人, 非进士者只29 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 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公元 1439 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 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1) 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2) 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明朝监

10、察制度的特点,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3) 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专题检测一答案1-6 BCDDBB 7-12BCBBDB1选B军功爵制是按照军功授予爵位,打破了贵族世袭的特权,排除A项;盐铁专营属于政府对盐 和铁进行专卖,属于垄断商业经营,故B项符合题意;科举制通过考试做官,打破世家大族对选官的控制, 排除C项;孔子创办私学,开创学在民间,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排除D项。2.选C青铜农具具有柔软易折的特点,很难广泛使用,故A项错误;图片主要涉及的是礼器、贝币、 青铜农具和陶器,这些多为商周时期的物品,故 C 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商鞅变法时才确立,儒家思想

11、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 B、 D 两项错误。3解析:选D本题是错误型选择题。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是从秦朝开始的,不是西周,故D项错误, 符合题意。4解析:选D由“天下归心”可知,该制度注重对人的思想的控制。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 具,形成人们日常行为规范,是文明礼仪的象征,有助于增强文化心理认同感,形成“天下归心”的效果, 故 D 项正确。5 解析:选 B 重农抑商政策是指重视农业发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发展,材料没有体现限制商业和手 工业发展的信息,故 A 项错误;从材料中用犁松土、田地除草、两人或两牛并耕、播种工具等信息可以反 映是农业生产技术,故 B 项正确;土地私有制度是指土地归私人

12、占有,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C 项错误;材 料主要反映的是农业生产技术,不是农业管理,故D项错误。6 解析:选 B “铁器,民之大用也”,说明铁器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但官营手工业“民用钝弊”, 以致“割草不痛”,这说明其生产的农具产品质量低劣,连草也割不断,影响了农业生产,故 B 项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出官营手工业内部管理僵化、产品价格昂贵、原料匮乏等问题,故A、C、D三项错误。7 解析:选 B 孟子的民贵君轻与荀子的君舟民水都体现了重视民众的民本思想,但其本质与目的是为 统治者考虑,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者地位,故 B 项正确8解析:选C诗经“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

13、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体现了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题意无关,故排除。9解析:选B从“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可 以判断该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该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对后世影响深远。A项属于理学主张, 出现于宋代;B项属于战国时期孟子的主张;C项属于宋明理学中的心学;D项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的思想。10 解析:选 B 儒家强调德治、仁政,重视社会现实问题;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超脱现实 之上;法家强调法治,与现实最密切;墨家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贯穿实际功利精神,与现实关系 密切。故选 B 项。11 解析:选

14、 D 题干反映的是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天人感应”糅合了阴阳家的思想,故 A 项错误;B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故C项错误;题干 中董仲舒认为自然灾害和统治者的错误有因果联系,天子违背了天意,不行仁义,天就出现灾异,进行谴 责,董仲舒把“天”塑造成至上神,以“天人感应”说来限制君权,故D项正确。12.选B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是隋唐出现的科举制,故A项错误;秦汉时期,郡县制普遍推行,郡县 长官由中央任命而非世袭,标志着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故B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 顶峰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故C项错误;“工商食官”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故

15、D项错误。13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可知,汉朝皇帝祭孔的礼仪越来越重,从而说明了孔子及儒 学地位在汉代逐渐提高;第二小问结合汉初董仲舒和汉武帝对儒学采取的举措来回答。第(2)问结合“1912 年3 月”“除去跪拜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从思想传承与更新多个角度辩证回答。第(3) 问结合儒学对中国及世界的意义进行回答。答案: (1)现象:孔子及儒学地位在汉代逐渐提高。原因:董仲舒更新儒学体系,建立“新儒学”;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并在中央设太学,传播儒学。(2) 辛亥革命及自由平等观念推动了风俗习惯的改变;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3) 当今祭孔有利于弘扬传统儒家文化,继承优良传统,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向其他国家宣扬我们的 文化价值观,增进了解,共建和谐世界。14.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置御史大夫”“ 设置丞籀司直”“ 设置司隶校尉”中归纳即可; 第二小问,要注意和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相对照,可以得出汉朝的制度沿袭了秦朝制度。第(2)问第一小问, 直接从材料中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明清政治制度的总体特点回答。第(3)问,从君主专制的角度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即可。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