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于高中历史教师职称考试复习的论文2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0144790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用于高中历史教师职称考试复习的论文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可用于高中历史教师职称考试复习的论文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可用于高中历史教师职称考试复习的论文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可用于高中历史教师职称考试复习的论文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可用于高中历史教师职称考试复习的论文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用于高中历史教师职称考试复习的论文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突破与有效教学 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教学设计和实施为例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 李树全去年岁末,应邀为陕西省骨干教师培训班做教学示范,讲授岳麓版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最近,无意间翻阅?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年第三期,看到任鹏杰老师的一篇文章:“效劳人生: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从根本上追问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学。虽然很早就读过这篇文章,但这次再读,体会更深。下面,结合“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从教学实践的角度谈一下对历史教学有效性的认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开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开展的一门根底课程。1课程标

2、准把中学历史教学定性为一门“促进学生全面开展的根底课程。学生“全面开展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通过历史学习,获得必要的历史知识,提高人文素养;二是通过历史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康成长。这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教学中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有效突破,是有效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一、突破教学中心,实现教学目标一节好的历史课,应该有明确的中心和方向。教师在准备教学时,首先要确立教学中心和方向,而不是先考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法和手段都是为中心效劳的。只有确立了教学中心和方向,才能在教学中,紧紧围绕中心,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突破中心,实现教学目标。历史必修一的中心和主

3、题是“政治文明历程,揭示了人类历史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开展趋势,这也是近代中国历史开展方向。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期,在教学中,应当把这场运动与近代中国历史开展大势联系起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进行定位,深刻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方向与近代中国历史开展大势之间的关系,这是本课教学的中心问题。通读本课内容,会发现一个重要概念“平等:它代表和表达这场运动的兴起、目的、开展和方向。首先,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平等有关。洪秀全考试落榜,他感觉不“平等,因此他需要所谓的“平等;?劝世良言?鼓吹“平等,对落榜的洪秀全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朴素的“平等思想,深深影响着包括

4、洪秀全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主张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世界,对下层人民的吸引力。所有这些“平等因素“叠加起来,在“鸦片战争后这样一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场以实现“平等为目的的农民运动爆发了。历史的偶然中包含着必然的因素。其次,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公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把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作为“天国的目标和任务。“平等一词,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开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梦想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绝对“平等,违背了近代历史的开展大势,也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最终是一场“梦。太平天国兴起之初,就出现了严重的“等级观念分封诸王,就已经背离了“平等的思想;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

5、一步抛弃了“平等的原那么:领导集团生活腐化、你死我活的争权斗争,都是对“平等原那么的背弃和亵渎。对“平等思想和原那么的背离,瓦解了“天国的凝聚力,松散了“天国士兵的斗志,也必然影响着太平天国的命运。可以看出,“平等一词,贯穿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过程之中。抓住这个关键词,也就抓住了这场运动的中心,抓住了本课教学的主题和方向,即太平天国主张的“平等,并不代表近代中国历史开展的方向,这也就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必然失败的历史命运。本课教学内容庞杂,围绕中心组织教学,不仅使教学内容系统化、条理化,而且有利于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这段历史,深化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实现教学目标。二、突破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高中阶

6、段“革命史教学,存在这样的“习惯做“流水账:一些教师总是习惯于按照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影响或意义组织教学。这本来也没有什么不对,但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历史教学陷入一种“怪圈,学生也会陷入历史学习的“怪圈,即历史就是原因、经过和结果。这种“做流水账习惯的后果,往往导致教学中心不明确,历史学习没有方向;这种“习惯,也使历史失去了它应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背离了历史的“原生态特性。高中历史学习,不应该强调历史的专业性和全面性,更不是培养历史“专家,没有必要做“流水账,不应求大而全。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根据教学重点,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突出重点和特点,让学生感受生动、生命的历史。“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教学有

7、两个主要目标,一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开展和最终失败的过程,二是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定位在“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教学中心、教学重点,重新整合教材内容,设计这样四个环节:一以实现“平等为初衷的“革命主要学习洪秀全的个人经历和太平天国运动兴起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这场“革命的起因和目的。二背离了“平等原那么的“革命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的史实,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是如何背弃其“平等原那么的。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回忆和思考简要概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通过补充必要的历史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8、四中国“革命的代价主要是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悲烈的社会后果,促使学生思考:“近代中国究竟需要怎样的变革?前两个教学环节从“以实现平等为初衷的革命,到“背离了平等原那么的革命。既有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开展过程的学习,又紧紧围绕本课的中心“平等。学生在学习中,既可以以时间为脉络,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展过程;又可以以“平等为“中心,不断深化对这场运动的理解和认识,纲举目张,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第三个教学环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回忆和思考。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简略概述,使学生对这段历史进一步形成比拟清晰的认识。在此根底上,阅读教材和史料,开展课堂讨论,史论结合,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突出本课重点。最后一

9、个教学环节“中国革命的代价。把太平天国运动置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历史的开展道路和开展方向,提升学生的思想,实现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样设计教学,既有时间脉络,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特点;又突出教学中心和主题,紧紧抓住学生的思想,层层推进,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这样设计教学,也克服了长期以来僵化的历史教学模式:背景过程结果影响,展现了一个“多棱的历史,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三、突破教材限制,实现教学目标新课程反对教师“教教材,提倡“用教材教。提倡课程意识,提倡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对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内容,课程标准的规定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

10、期的作用与局限性。1按照课标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解决这样的问题:要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哪些史实?怎样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随着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和认识也处于不断发现、不断开展、不断变化中。但由于各种原因,教材可能只是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来解读和评析这场运动,不可能反映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具有相对的“滞后性,这是造成对太平天国性质和历史地位争论比拟大的原因之一,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思想比拟的困惑的地方。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教材的同时,以尊重客观史实为前提,关注和合理运用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材料,更好、更全面的诠释教材。根据这种情况,基于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教材上的“史实,

11、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教材中没有的“史实,也可以适当补充。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这一环节的时候,通过补充讲述洪秀全的个人经历,既能够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化,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让干瘪的历史知识丰富起来,这也为客观评价这场运动的性质和历史地位做了必要准备。为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教师也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一些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另类观点,如关注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等人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述,引导学生理解他们是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评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关注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评论。如马克思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初,曾经这样评论太平天国运动:“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

12、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这个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但后来,马克思改变了这一认识,对太平天国运动做了这样的评价:“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象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梦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马克思对太平天

13、国运动认识变化的原因。材料和观点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通过多元的材料、多元的评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也会使学生对这场运动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思考,实现教学目标。四、突破思想桎梏,实现有效教学中史参任鹏杰老师在“效劳人生: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从根本上追问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学一文中说:“历史教学恰到好处的境界,就在于把教学升华为效劳人生的教育2。著名特级教师李明海老师说:“培养学生的借鉴反省意识,应该是历史教学的最大价值追求。因为历史学科本身的根本价值在于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史记太史公自序?的“鉴往知来功能。3李老师把历史

14、教学的目标实际上也定位在“育人层面培养具有独立思想的人、具有人性的人。要实现历史教学的这一根本目标,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教学要始终以关注学生成长为目的。课堂教学是否实现了这一目的,主要看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了什么?获得了多少?正如任鹏杰老师所讲:“学生自己与自己的以前比,说说他们自己得到了什么收获,还存在什么缺陷等等。所以,关注学生的成长始终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着眼点。在“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教学中,无论是抓教学中心,还是抓教学设计,还是拓展教材,根本出发点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例如,在本课教学的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结合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学习和认识,思考:“近代中国需要

15、怎样的变革对中国近代历史再反思。要求学生思考近代中国历史开展大势,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究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这场“农民运动?这个问题的思维含量比拟高,需要学生在这节课学习的根底上,联系整个近代中国历史,理性思考。后来有一局部学生把作业交上来,看后,让我既感意外,又感欣悦一些学生的认识很有见地。例如,有学生从历史开展的角度,反思大规模革命的血腥与破坏,理性思考社会变革。有同学这样写道:“以往,总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重新学习这一段历史后,我看到了历史的另一面,看到了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破坏。近代中国是需要变革,但绝对不需要太平天国这样的变革。也有学生从人性的角度,反思这场运动。有学生这样写道:“过去学习历史的时候,总觉得革命必然要流血,所以对“死亡这个词没有深刻的体会。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我看到了这场运动背后中国数以千万计生命的消失,让我感到震撼和惊恐。这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不幸和悲哀。通过再次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我还看到了人性的弱点:一己之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