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题申报表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012803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题申报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题申报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题申报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题申报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题申报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题申报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题申报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 申 报 表课题名称: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题负责人: 郑玉雯 负责人所在单位:祁连县第一小学填表日期: 2015年5月16日 一、基本情况课题名称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负责人姓名郑玉雯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77.03行政职务副校长专业职务教师学历本科研究专长工作单位祁连县第一完全小学联系电话13309703332通讯地址祁连县第一完全小学邮政编码810400电子信箱 主要参加者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学历工作单位王承苑女35中队辅导员一级教师本科祁连县第一小学刘海珍 女42妇联主任高级教师 本科祁连县第一小学马晓燕女27教师初级教师 本科祁连县第一小学叶忠女

2、27教师初级教师本科祁连县第一小学李秀清 女42年级组长一级教师大专祁连县第一小学预期的主要成果研究报告A、论文 B、研究报告 C、教学软件 D、其它经费来源及数额义务教育经费预期完成时间2015年5月2016年5月二、课题论证1、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2、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3、对课题实施步骤设计和保障条件的论证。(另附页)一、课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学生发展的需求 小学阶段是儿童口语能力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因此,抓紧这一时期对小学生进行规范的、严格的口语交际训练,有助于他们学会运用口语,学会与人交际,对他们的一生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再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

3、际能力是发展他们智力的强有力手段,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专一的注意力、快速的记忆力、丰富的想像力。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人的素质培养上,历来能说会道,能言善辩都被人们称道。可是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重知识能力,重书面请口头的情况。素质教育要创设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育。要重视人的发展规律,人的听说能力是协同发展的。而且这种发展主要在交际实践中进行。所有口语交际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2、我校学生阅读的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校虽积极地开展了各种阅读教学活动,加强了对阅读教学的探索和研究,但学生的阅读现状仍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阅读水平低,

4、试卷失分多。 表达能力差,课堂不生动。 课外阅读的状况更令人担忧。如: A、忽视阅读,观念落后; B、兴趣不浓,自觉性差; C、缺乏指导,收效甚微。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方案。 二、指导思想: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阅读的能力间接地代表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本课题研究旨在让教师本人能深层次理解教材、活用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自主阅读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题着重开展课堂教学中小学生阅读

5、能力培养及提高的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提高研究的实效性,要为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多实践,深思考。三、课题研究的名称: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四、课题研究的负责人: 杨庆 王承苑五、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时代发展背景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阅读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个人的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决定了他如何去运用这些他接触的知识。一句话,没有好的理解

6、和运用,能力也就是一纸空文。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以教材为主、课外阅读为辅、有效地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会怎样去读书,掌握自能阅读的本领。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校虽积极地开展了各种阅读教学活动,加强了对阅读教学的探究和研究,但学生的阅读现状仍不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阅读水平低,试卷失分多.2表达能力差,课堂不生动.3课外阅读的状况更令人担忧.如:A 忽视阅读,观念落后B 兴趣不浓,自觉性差C 缺乏指导,收效甚微。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的

7、独立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阅读的能力间接地代表学生的语文素养.2、学校发展的要求()、学生发展的需求 阅读,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教育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和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阅读将对学生终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我校学生阅读的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校虽积极地开展了

8、各种阅读教学活动,加强了对阅读教学的探索和研究,但学生的阅读现状仍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阅读水平低,试卷失分多。 表达能力差,课堂不生动。 课外阅读的状况更令人担忧。如: A、忽视阅读,观念落后; B、兴趣不浓,自觉性差; C、缺乏指导,收效甚微。3、课题研究的意义通过阅读教材,丰富多彩的内容,学生可以扩展视野、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信息资源,是增长知识的宝库,为学生的能力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一代新人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要有独立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力与知识的密切联系迫使我们的教学既要重能力也要重知识。而根据语言学习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可知

9、,发展学生的语言非基本任务,着重训练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文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这种以字、词、句、段、篇基本功训练和听、说、读、写基本功训练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其他诸多能力的培养,如思维能力、认识能力、自学能力、办事能力等等。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学认识论。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和能动的反映过程。认识起因于主客体方面的相互作用。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现代教学论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在阅读过

10、程中,不仅能使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得知识,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传统语文教学重视通过博览、诵读、精思、背诵,让学生接受丰富的滋养,从而具备较扎实的语文功底。2、新课改理论。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学生“九年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显然,要实现小学生总阅读量的需求,就必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让学生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不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

11、材料,在大量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叶圣陶先生语文教材观的核心是“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他的书库”。叶老再三强调,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从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更多课外阅读的桥梁。这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念: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为学生在21世纪的生存与发展负责,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这是课题开展的纲领性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指出: 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效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否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否阅读。因此,学生

12、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还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了创造“智力背景”。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1、课题研究的内容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教育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和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阅读将对学生终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课题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

13、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探索阅读多元化的研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1)学生目标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去阅读,提高阅读的能力。(2)教师目标 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有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判断是否有教学实效性的唯一指标。实效是指实在的效率、实在的效果、实在的效益。实在的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实在的效率是指投入与产

14、出之;实在的效益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八、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及一至六年级的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网上搜索、翻阅各类杂志、书刊,查阅有关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资料,用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到新的生长点和支撑性理论,有针对性地制订研究方案和指导实践研究。(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把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反思,通过观察、引导、反思、评价。(3)反思总结法:对实施过程及时回顾、反思、论证,分析寻找得失原因,不断总结、调整方案,边研

15、究边实践,发展低年级阅读能力。(4)调查研究法:对本校每个年级段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调查,找出阅读能力差的原因,有计划、有步骤地收集和分析有关阅读教学方面的资源,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九、课题研究过程及主要措施 1、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2012年5月-2012年7月) (l)组建课题组,做好课题研究前期准备。研究课题实施前的教育现实背景,以确定本课题方案并制定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研究研讨会,分配具体的任务和相应的要求。 (2)查阅阅读教学的相关文献资料,收集国内外最新的课堂教学研究资料,组织研讨,分析论证。 (3)组织相关学习。采用文献法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和经验,如建构主义学说、多元智力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