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0123567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及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及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及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及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及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及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及启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及启示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云贵高原,面积17.61 万平方公里,山地和丘陵面积占 92.5%,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5左右,平均降雨量120 毫米左右。森林覆盖率达 48%,生物种类繁多。生态区位重要,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贵州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早在上世纪80 年代,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就亲自倡导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毕节试验区,对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率先探索,走在西部地区前列。随后全省各地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区域发展战略来推进,形成了多个试验区同时试验、各具特色、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日

2、前,贵州省获批建设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这是国家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呈现“高、快、实”的特点,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生态文明建设探新路、作示范,持续释放“生态红利”,促进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和谐,百姓富和生态美的共生。一、主要做法、经验(一)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1. 完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20年,贵阳市出台了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立法。近年来,贵州省制订了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贵州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贵州省清洁生产推进条例、贵州省资综合利用条

3、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和举措,从法律上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依法推进。2. 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查处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目前,贵州已在省级层面率先成立公、检、法、司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专门机构,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职能集约、功能完善、衔接紧密、运转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体系。如:贵阳市开全国先河成立了中级人民法院环境审判庭;贵州省率先在全国建立环保法庭和审判庭;贵州省高院在全省范围内实行生态环保案件集中管理模式,也属全国首创;贵州检察机关从机制上创新,在省市两级设立了生态环境检察机构,率先在全国开辟了生态司法的“绿色通道”。另外,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执法,为其提供了技术层面的保障。

4、3.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良好的区域发展统筹体制2021 年以来,贵州省着力实施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 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先后在清水江、红枫湖、赤水河、乌江等流域实施了生态补偿。截止到 20 年底,补偿资金达到 2.5 亿元,有效调动了地方政府履行环境监管职责的积极性。六盘水市大力实施“绿色贵州”建设六盘水三年行动计划。 20年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水城河综合治理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乡镇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地水质、重点流域水质达标率均为100%。4. 深化改革,创新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考核制度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干部是关键

5、。贵州省着力给领导干部戴上“紧箍咒”,装上“加速器”, 20年,贵州省取消对部分贫困县的GD博核,但增加了石漠化面积减少程度和森林覆盖率等“生态考核”指标权重。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资产离任审计,实施行政问责 22 人。在八大流域推行环境保护“河长制”,将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政绩考核重要内容。这些都是贵州省大胆探索实践,针对薄弱环节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的重大创新。(二)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崛起。贵州省依托特色资优势,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风电、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

6、研发和应用推广。积极支持贵安新区信息产业园加快发展。贵安新区成功引进中国第一家以展示、推广绿色技术的“中国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作为贵安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最新科技及成果的展示平台和科研平台,集中展示整个园区 30 余项绿色创新技术。此外,贵州省还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创建了 20 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点,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超过500 亿元,新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370 万千瓦。“十二五”时期,贵州省累计淘汰落后产能3080 万吨,提前 2 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 1450 万吨目标任务。二是山区生态农业稳步发展。生态资化,产业特色化,农旅一体化,贵州

7、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并成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劲动能。贵州省严格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特色”的发展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推行草田轮作、立体种养、生态果园建设、生态养殖、有机农产品生产、观光休闲农业等生态农业模式及其配套技术。贵州省启动和加速100 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六盘水市盘县哒啦仙谷生态农业示范园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不仅与农业观光休闲体验旅游联动发展,还充分挖掘民族民间传统农产品加工工艺,并用现代技术加以创新,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高端精细农产品。三是大健康新医药产业逐渐兴起。贵州省将大健康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增长极进行打造。 20年,全省大健康医药

8、产业项目开工 380 个,完成投资430.19 亿元,基本建成项目 59 个,苗药产值突破300 亿元,苗药成为全国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有 21 个县开展了温泉养生,产业链进一步延长、产业幅进一步拓宽,大健康产业增加值以20%的速度持续增长。四是全域生态旅游蓬勃发展。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7%。进入“十三五”,旅游业迎来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期,仅今年上半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就达2.57 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41.35 亿元,均创历史新高。贵州省一方面坚持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如凯里市生态建设效果显着,苗寨古建筑、苗寨文化保护完整,相辅相成的生态旅游景区给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六盘水盘县娘娘山生态旅游示范园也同样坚持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并重,相互促进;另一方面注重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多彩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如贵安新区积极借鉴瑞士、德国等生态文明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打造以屯堡为代表等历史文化和民俗民间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