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0122769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都市07月22日烈日炙烤,位于甬江之畔庄市小镇的宁波帮博物馆人流如织。游客中有不少身价不菲的宁波籍商人带着“富二代”的儿子来参观,态度尤为虔诚。诞生过无数商界巨子,为世界奉献了两位船王的宁波,用一座商帮博物馆来总结先辈的商业文化。博物馆外,甬江缓缓入海,宁波港舒缓地展开。港通天下,如今有了新的注解。近来,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指出,宁波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国际港口都市”,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都市初次进入了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日前,宁波市长毛光烈接受本刊专访,详解宁波新的都市规划。港口是最大的优势瞭望东方周刊: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社会持续迅速健

2、康发展,港口吞吐量迅速提高,都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请问宁波都市发展的定位是什么?现代化国际港口都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毛光烈:宁波位于长三角的南翼,地理位置优越,港口是宁波最大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就立足港口资源和都市区位优势,始终积极实行“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战略,推动“港”、“市”相得益彰地发展。在“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发展战略的框架下,宁波确立了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都市的目的。现代化国际港口都市,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个定位涉及了两层意思:一是现代化的港口都市。现代化是指具有现代化的意识、文化和社会治理制度,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公共服务,现代法治等体现综合性先进水平的发展境界。生产水

3、平达到世界较为先进的限度,广泛参与国际生产分工和国际经济循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也要达到现代化,具有相对完善的都市基本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生态环境等生活服务功能。二是国际化的港口都市。国际化切实体现了开放的水平。通过完善国际性港口都市的生产、贸易、流通等服务功能,带动都市能级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强,提高在全球经济和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瞭望东方周刊:与全国其她都市相比,宁波的港口都市有什么样的特点?毛光烈:我们提出的建设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都市,需要从国际化的高度和视野去看待,这不仅仅是一种概念,更是宁波都市建设努力的目的,我们既要以国际原则为坐标,又要体现我们宁波都市的特色和优势。我觉得,

4、可从如下两方面来解释:宁波是开放合伙的港口都市。宁波开放型经济发达,实际运用外资占到全省的1/4,外贸自营出口额占全省30%、全国的3.2%。宁波经济外向度高,去年经济外向度98.6%、出口依存度62.6%,分别高于浙江42个、2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53个、38个百分点。去年,宁波港口货品吞吐量达到3.8亿吨,居大陆第二、全球第四位,宁波港的集装箱吞吐量1042.3万标箱,位居大陆第四、全球第八,今年上半年居大陆第三、全球第五位。目前的宁波港已经与全球100多种国家(地区)的600多种港口通航。除了建设港口都市外,宁波还是一种活力四射的商城。宁波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素有“无宁不

5、成市”的美誉,涌现了包玉刚、邵逸夫等一大批工商巨子和国际名流。依托区位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宁波进出口贸易不断发展,目前全市拥有近1.3万家进出口公司,商务部批准的出口品牌称号商品20个、浙江省出口品牌称号商品75个,与世界上210多种国家(地区)有贸易往来。近120个产品的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多次被全球出名商业杂志福布斯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都市。努力发展总部和总部经济瞭望东方周刊:以来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宁波受到“重创”,是全国受冲击时间最早、力度最大、影响范畴最广的地区之一。对外贸出口相对倚重的宁波经济有什么影响?毛光烈:宁波是一座因开放而崛起的港口都市。30年对外开放的实践,使我们充足享

6、有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红利,把宁波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宁波导致了深度冲击,去年全市进出口降幅达20%以上,去年一季度全市GDP猛跌至1%。当时宁波经济面对着巨大压力,通过全面贯彻中央保增长的一揽子筹划和出台拓市场、调构造、促消费、增优势、惠民生的一系列的政策,去年全市GDP增速达到了8.6%,今年一季度迅速回升到18.8%。瞭望东方周刊:借助本次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宁波在再创开放型经济体系新优势方面有什么规划?毛光烈:此后一种时期,宁波的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但是,这也是一种难得的机遇。一方面,对外开放战略我们不会转变,除此外,我们会大力构建内外对接的产业

7、体系、市场体系、营销体系、金融服务体系等,努力打造全新开放型经济体系。我们目前正在努力发展总部和总部经济。目前,宁波的公司在国内已有1200多亿元投资,在国外已经收购了一批出名公司的营销渠道、市场品牌等。下阶段,我们将充足发挥特色优势,引导民营公司加强组织体系创新,完善空间布局构造,哺育发展县域总部、市域总部、国内外一体的总部。另一方面,立足宁波现代化港口都市的优势,我们加快了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减少公司物流成本。我们下一阶段将重点推动梅山保税港区、宁波集装箱海铁联运物流园区、镇海大宗货品海铁联运枢纽中心、空港物流园区等物流基地建设,完善港口型内外对接的现代物流体系。此外,我们构建完善离

8、甬和离岸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宁波的金融业生态环境在全国始终都处在领先水平。下阶段,我们将重点建设完善离甬和离岸金融体系,支持大公司大集团建立财务公司,引导公司把金融结算中心放在本地。发展壮大离甬和离岸金融结算业务,引导金融机构到“走出去”公司集中的都市设立营业网点,为公司发展提供完善的金融、投资等服务。第四,我们提高开放型经济体系信息化水平。通过加快都市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为开放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我们将建设服务型教育体系,调节优化教育构造,办好与开放经济发展规定相适应的学校和学科、专业,建立对高校、职校的评价和鼓励引导机制。创新“学历+能力”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哺

9、育大量高水平的经济管理人才、中高档“灰领”技能人才队伍,为宁波制造输送大批有学历有技术的高档工人。滕头馆成为上海世博会唯一乡村案例馆瞭望东方周刊:宁波二次荣获“全国文明都市”,三次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都市”称号。请问近年来宁波在提高都市文明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增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有哪些创新性的举措?毛光烈:这是发展的目的和动力,也是我们政府的责任。近年来,我们坚持摸索创新,完善配套服务,让每一种生活在宁波的人都能感受到这座都市的温暖和幸福,这亦是我们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去年,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导致财政收支平衡困难,但改善民生、增进和谐的投入力度并没有削弱,全市用于各类民生支

10、出达到312亿元。我们先后获得了国家环保模范都市、国家卫生都市、国家园林都市、国家节水型都市等荣誉称号,我们获得荣誉的同步,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行动,全面实行燃煤电厂和热电机组脱硫工作,合计关停火电机组43万千瓦。为提高宁波居民用水的水质,我们建立健全了市域内原水统筹机制和有关管网建设,中心城区供水能力达到162万吨,城区居民所有喝上了优质水库水。我们还建成污水解决厂22座,目前市区污水解决能力达到112万吨,中心城区污水解决率达到84%,平原地区污水管网覆盖面也达到30%。瞭望东方周刊:在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都市过程中,如何统筹宁波的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

11、毛光烈:近年来,我们加快形成城乡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农村小康实现限度持续5年居全省第一,达到85%以上。在上海世博会上,宁波滕头案例馆成为上海世博会的唯一乡村案例馆,目前合计参观客流近30万人,成为了展示我市城乡和谐发展的好名片和好窗口。今年我们确立了7个中心镇开展卫星都市建设试点,机构设立、规划编制等正夯实推动,努力实现由“镇”转“城”的历史性跨越。为提高农村住房条件,宁波全面启动实行农村住房改造和改建,仅去年就完毕建设投资71.7亿元,合计项目达214个,改造农村住房3.8万户。除此之外,我们还实行“农民健康工程”,建成省市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

12、70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标率93.8%,创立率居全省前列。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义务教育段学生免除学杂费,低收入农民子女就读中档职业学校免除学杂费比例达到100%,总额达到2260万元。外来者得到善待,优秀者得到优待瞭望东方周刊:宁波的外来务工人员将近400万,在平常服务与管理方面,有哪些经验?毛光烈:在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方面,我们独创了“宁波模式”。我们按照“三为主、三提高”的规定,即以服务为主、鼓励为主、融合为主,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积极性和发明性、提高思想文化技术素质、提高新老市民共同参与和谐社会建设水平,努力让“外来者得到善待,优秀者得到优待”,增进外来务工人员与公司同进步、与产业同提高

13、、与宁波同发展,充足激发创业创新的强大活力。我们在调查分析、方案论证、征求意见、选点评估等基本上,制定出台了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积分落户暂行措施,受到了普遍欢迎和广泛支持。近年来,我们始终建设融合组织,有效增进了新老宁波人和谐共融。目前,全市村(社区)融合组织建成率分别为51.7%和95.9%,其中外来人员100人以上的村(社区)建成率达到100%。同步,有500多家公司、近90个商务楼宇建立了融合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到宁波来,一方面要健全保障体系。我们按照“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的原则,摸索完善了参保费所有由用人单位承当,就可享有工伤、大病医疗、养老、失业和生育五大基本保险制度,其中大病住院医疗费最高可报销90%。这一创新举措成功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个创新案例。目前,已有近60万外来务工人员享有了“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政策,受到了普遍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