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范文三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012129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范文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范文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范文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范文三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范文三篇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讲,它是指影响人们身心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下列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篇1】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这个学期是我作为老师的新的起点,我成为了一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同样,也是小朋友们作为小学生的新的起点。因此如何衔接幼儿到小学,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学习准备期的设置是提供应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角色转化的“缓冲期;是适当缓解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之初的身心压力,呵护他们对小学学校生活的美好憧憬的“调节器;是学生平稳适应的“过渡期和正式踏上学习旅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的“哺乳期。要关注他们的衔接

2、问题,就要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一年级的小朋友比拟自我,受不得批评;只看别人的短处和自己的长处;他们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自制力弱,管不住自己;他们不明白小学里应完成学习任务,对自己的事情不足责任心。因此,我们要帮忙儿童做好心理调整:儿童在幼儿园受教育的特点是在游戏中认知、在游戏中培养能力。他们一直是在褒扬、激励和商量的气氛中接受教育的。初进小学,乍听到老师的指令和批评,他们往往接受不了。另外,对于认知要求的提高和标准,也让儿童感到有点无所适从,因而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在小学一年级新生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上了几天学的儿童哭着不进校门,任老师家长怎么哄都不行。因此,对初入学儿童而

3、言,要有一个过渡期,我们要以激励和褒扬为主,以商讨的口气施教。在教学时,要把课堂教学变为激励探究式的师生双边互动,继续重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认知,让儿童觉得学习是一件高兴而又极富挑战性的事,真正的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帮忙儿童顺利渡过幼儿园到小学的教育过渡期。【篇2】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秋雨滴滴落落的下个不停,把我和孩子们都困在了班级里。孩子们看书看得没有意思了,玩毛绒玩具也没劲了。于是孩子都围到玻璃门那里看,雨有没有停了。他们期待着雨停下来到外面去游戏。于是我把桌子都靠墙移了移,孩子们不解的望着我。我故作神秘的队孩子们来说快把小手拉好,我们来围一个圆。孩子们很快就过

4、来把圆围好了。我轻轻地对他们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丢手帕的游戏吧!一听玩游戏可把这群孩子给乐疯了,莹莹更是跳了起来。我也不论他们只是唱起了丢手绢的歌,唱着唱着孩子们都安静下来了。于是我把丢手绢的游戏规那么讲解给孩子们听。看着孩子们似懂非懂的眼神,我说现在我先来丢手绢,在孩子的歌声中我出发啦!丢给了有成,有成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开始追我。在追组过程中我成心让有成抓住了。这些孩子们的笑声更大了,他们也更愿意加入这个游戏了。直到早操的音乐响起,孩子们才恋恋不舍的站好开始做操。孩子们天性好动,他们想和小朋友一起进行互动的游戏,可是当天公不作美时,他们的选择就变得少了,甚至他们只能坐在教室里看看书。则我们何

5、不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帮孩子创设一个室内游戏的环境呢?不需要太大,只要足够就好,不需要太精彩,只要让孩子们都投入进去即可。也许你会发现意外的收获。【篇3】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今天中午午饭后,我带领小朋友们进行餐后活动,我们围起来讲故事,(原创小词)九张机青衣自我挑战之作,请大家不吝。,我邀请了几位小朋友出来讲故事,小朋友们都听得津津乐道,黄文铮的一个有趣的故事?螃蟹与鸭子引起了小朋友们的一场争辩。黄文铮小朋友的故事内容大概是说:螃蟹与鸭子竞赛跑步,最后一起到达终点,裁判让他们用剪刀、石头、布的方式决议胜败,鸭子死也不干,他说:“剪刀、石头、布我一定不会赢。听了这个故事我突发其想,我问了小朋友一个

6、问题:“为什么鸭子逝世也不干呢?孩子一下子就知道鸭子的手是蹼,但螃蟹的的手就是钳,所以螃蟹一定会赢鸭子。就因为我的这个简单而随便的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小朋友的争论,吴京樵说:“如果鸭子跟马比赛的话,鸭子就不会输,因为马的手是马蹄。黄文铮立即说:“如果是鸭子和马比赛,马是赛跑能手,无聊十分。,那就会跑赢鸭子,还哪用猜拳来决定输赢呢!肖苏婧小朋友说:“那就和乌龟赛跑吧,那鸭子肯定会赢。曹晓东小朋友说:“那鸭子像小兔子一样去了睡觉的话,那就肯定会输。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越说越起劲。幼儿园的课程就是这样,不必特定的时间也不用特定的教养内容,就是一个小小的故事,一个简单的发问,小朋友的思维与语言能力就从这里得到了表示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