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入世头五年港粤合作的对策建议 61页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0115385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0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入世头五年港粤合作的对策建议 6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我国入世头五年港粤合作的对策建议 6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我国入世头五年港粤合作的对策建议 6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我国入世头五年港粤合作的对策建议 6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我国入世头五年港粤合作的对策建议 6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入世头五年港粤合作的对策建议 6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入世头五年港粤合作的对策建议 61页(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入世头五年港粤合 策建议(doc 61页)中国入世头五年港粤合作的对策建议 附录:广东省第三产业十五计划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产业的 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十五时期是我 省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的重 要时期,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我省经济结构 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利于推进我省现代化进程,有 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指导全省第 三产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特制定广东省第三 产业十五计划。一.发展现状(一)特征和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第三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 阶段:第一阶段,90年代以前,第三产业高速增长,所占 比重迅速提高。1981-1990年

2、,广东省第三产业增 加值年均增长15.2%,比国内生产总值同期增幅高 2.4个百分点,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25.7%提高到 1990年的358%。第二阶段,9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稳步快速增长。1991-2000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0%,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35.8%提高到2000 年的38.5% (2000年为预计数,下同)。其中,九 五期间我省第三产业年增长率徘徊在8.6与 11.0%之间。1、第三产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00 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3645.64亿元,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38.5%。1979-2000年,我省第三产业年 均增长14.6%,比GD

3、P增长速度约高1个百分点。2、传统流通行业仍居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交通 运输、商贸餐饮等传统行业继续较快发展d999年, 我省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交通仓储及邮电通信 业增加值分别占第三产业的27.3%和23. 4%,流通 部门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一半。九五 前四年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0.9%,比同期第三产业增幅1.8个百分点(见表 1)。商品市场繁荣,连锁经营、代理配送等新型营 销方式取得进展。对外贸易规模继续扩大,进出口 商品结构不断改善。1999年我省工业产品出口产值 占工业总产值的35.4%,进出口总值占全国的 38.9%。交通运输仓储业出现新的发展势头,高速 公路

4、、高速铁路、空运等的运输方式增长迅速,现 代物流体系正逐步形成。3、新兴行业发展迅速。房地产、电信、文化、体 育等新兴行业在改革中稳步发展。1999年,房地产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的增加值分别占第三产业 的13.4%、5.1%和2.5%,九五前四年年均增长 分别达12.9%、12.3%和12.5%。在信息技术的带动 下,电信业和网络服务业高速增长,2000年广东省 入境旅游人数65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40亿元,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4.52亿美元。社区服务取得初 步发展,新兴的知识密集的法律、会计、技术咨询 等中介服务及设计、广告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表1广东省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发展情况 单位

5、:亿元,%1995年1999年5733.8464.年均增长GDP7931第三 1988. 3178.9.1产业2469批发 568.6 866.810.9零售53交通 427.8 745.17.5运输15 房地 214.5 426.6 12.9产 36 社会 236.4 371.0 11.9服务47 教育 101.4 161.5 12.3文化92卫生 52.44 79.03 12.5体育4、第三产业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外商投资第 三产业的领域已从改革开放初的饮食服务业和旅 游业扩展到商贸、文化、体育、娱乐、旅游、卫生、 教育、电信、科研、房地产等行业。19901999 年,我省第三产业实际利

6、用外资累计267.5亿美元, 年均增长26.2%。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实 际利用外资的比率由1990年的20.6%扩大到1993 年的29.9%,后缓慢降到1999年的23.3%。5、第三产业已成为我省新增就业的主体。传统第 三产业的快速增长为劳动力就业提供了较大空间,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推进以及专业化、技术化 的新兴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1999 年,我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040.49万人,比1995 年新增161.89万人,占同期全社会新增从业人数 的 66%。6、珠江三角洲成为全省第三产业发展中心。珠江 三角洲经济区基础条件良好,经过近年的迅速发 展,其第三产业所占比

7、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 在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中占七成以上。1999年珠江 三角洲经济区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到43.9%。广州、深圳已成为具有相当国际影响的外贸基地。(二)问题与不足1、总量不足,结构欠优。目前,我省第三产业比 重不仅低于世界发达国家(超过60%),甚至低于一 些发展中国家(1998年印度第三产业比重达45%), 与现代化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产业整体素质不 高,行业发展不平衡。信息咨询业、科技服务业、 教育、文化、卫生业等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房地 产业等仍需进一步规范管理和发展。2、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化步伐有待加快。不少 服务业市场准入的限制较多,竞争不充分。市

8、场法制建设薄弱,市场规则和市场组织不健全,电信、 铁道、港口、市政、外贸、教育等行业垄断经营、 管制经营、限制经营的领域还比较多,多数服务产 品的价格仍以政府制定和管理为主,尚未建立市场 决定服务产品价格的机制。卫生、文化、体育、教 育、科技服务等缺乏自我发展机制,许多行业尚处 于产业化进程的起步阶段,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 等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代伐还需加快。3、国际化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较弱。第三产业 整体开放程度较低,除房地产、旅游、娱乐等行业 外,多数服务行业仍然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资,服务 产品的质量、效益和结构难以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落后。二、环境与形势(一)服务经济是当今世

9、界经济发展的一大主流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知识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结 构调整的加快,全球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服务业发 达程度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 的主要标志。1998年,全球500强企业中,半数是 从事第三产业的跨国公司;综合实力居前10位的 行业,6个属于第三产业,国际上第三产业的企业 组织已经进入树立品牌、全球经营、跨国购并、壮 大规模的时代。近年来全球强强联合,也多发生在 电信等第三产业领域。(二)我国第三产业领域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第 三产业领域改革将加快,破除垄断,放宽市场准入, 将促进第三产业多元化市场主体的竞争;市场体系 的

10、完善,也将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公平的竞争 环境;事业单位改制、后勤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等 都将为第三产业发展培育更多的增长,从而为第三 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和活力。(三)第三产业将成为我国加AWTO后外商投资的 热点 我国加AWTO后,将扩大电信、分销、旅游、音像、 电影等服务的对外开放。第三产业将成为外商投资 重要登陆点。这将带动我省第三产业整体水平的全 面提高,从而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结构、增加服务 项目,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外资的进入也将带来 极大的挑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四)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将为第三产 业发展创造巨大空间我省经济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过渡阶段,第一 产业

11、加速走向市场,需要大量的产前、产中和产后 服务,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将加大对研究开发、 中介咨询、市场营销、网络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需 求;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来的城市化水平 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一大批城镇的建立,将带动商业、房地产、物业管理、邮电运输等服务业 的迅速发展。(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要求第三产业加快发 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将引起消 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从而促使教育、旅游、文化、 体育、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等成为服务业的新增长 点。同时,老龄人口的增加,为老龄人服务的相关 行业也将加快发展。三、发展方针和目标(一)发展方针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缓

12、解就业压 力、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迫切要 求,是我省十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也 是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 重要环节。必须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方向,以深化改 革、扩大开放为强大动力,破除垄断,放宽市场准 入,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积极发展现代服务 业,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全面推进第三产业的 现代化。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东西两翼以及山区、城市 和乡村等不同类型地区,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 地制宜,发挥优势,有所侧重地发展具有地方特色 的第三产业。(二)发展目标根据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十五期间我省第三产 业发展的

13、总体目标是:到2005年,建立起适应我 省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结构合理、外向度高、辐射 面广的较为发达的第三产业。形成统一开放、公平 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市场在第三产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同 时,产业化、专业化、国际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 高,形成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十五期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2005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870亿元,占GDP 比重提高到42%。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明显改善。传统服务业在保 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新 兴服务业增长速度快于第三产业总体水平。2005 年,信息、房

14、地产、旅游、文化、教育、卫生、体 育、科技服务等新兴行业的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 比重达到45%以上。第三产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 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第三产业对内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拓展。多种 所有制经济广泛进入第三产业,投资结构进一步改 善,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科研服务等行业的外资、 民资比重继续增加。第三产业的就业渠道作用更加突出。十五 期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新增470万人,占同期全 社会新增从业人数的74%;到2005年,第三产业从 业人员达156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35%。形成较为合理的第三产业地区布局和城乡布局。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向东西两翼辐射;以大 中城市为核心,向周

15、边农村扩散;从沿海向山区推 进。加强广州、深圳在科技、信息、商贸、交通、 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地位。四、行业发展的要点(一)信息服务业以信息网络建设及应用带动信息服务业发展。全面 推进政府、企业、社会和家庭的信息化,加速信息 技术向国民经济领域的辐射和渗透,推动产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和网络大众化。继续发展壮大现有的科技、邮电、信息、广电、教 育等计算机信息网络,扶持一批省内网站,积极开 展多种形式的网上信息服务。初步建成以广州、深 圳为枢纽,贯通珠江三角洲和经济特区的宽带调整 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形成广东信息高速公路的 雏形,并延伸到粤东、粤西两翼及粤北地区。推动 电信、电视、计算器三网融合,开拓信息网络服务 的新业务。发展人才交流、技术引进、贸易顾问、工程中介、 房地产中介等中介性信息服务业,建立与之相适应 的有形的和无形(网上)的中介市场。加强投资咨 询、法律服务、会议展览、技术培训等咨询性信息 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扩大经营规模, 争取建成若干家具有国际水平的信息咨询服务企 业。在继续发展传统电信业务的同时,加快拓展现代信 息服务业务,形成技术先进、通达省内外、连接港 澳的较完善通信网络体系,通信能力适度超前于国 民经济发展。十五期末,网络用户超过1000万 户;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000万户,移动电话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