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之异同课题名称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之异同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0113317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之异同课题名称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之异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之异同课题名称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之异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之异同课题名称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之异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之异同课题名称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之异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之异同课题名称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之异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之异同课题名称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之异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之异同课题名称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之异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之异同课题名称: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之异同课题组成员:姚雪琪、肖晓琳、李晓娜、陈群郑艳霞、叶鸿亮、郑泽龙、郑紫华组长:姚雪琪一、主要领域:潮阳区 相关领域:梅州二、背景分析: 潮汕文化与客家文化源远流长, 历史悠久, 两者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有很 多异同之处。两者与广府文化共同托举了广东文化的大鼎。 两者有着相同的命运。 在晋朝战乱时期两者就开始形成,而后分化,形成两大文系。客、闽二系在漫长 的历史岁月中艰难前进, 同时也创造出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我们作为潮 汕人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 同时我们有责任继承潮汕文化并将其放扬光大, 但作 为潮汕人的我们对此两者了解又有多少呢?

2、这使我们作出一个决定: 研究潮汕文 化与客家文化之异同,在比较中更好地了解潮汕文化。三、研究内容:1、地理位置 2、形成 3、方言 4、建筑艺术 5、风俗习惯 6、人物 7、经济发展状况四、目的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解答对客家文化及潮汕文化的深刻内涵的多种疑问, 使我们更好得珍惜弘扬两种文化, 为促进潮汕文化、 客家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以及 经济政治的交流尽绵薄之力,同时我们也渴望借此研究性学习提高自身实践能 力,学习怎样克服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实现师生互动, 加深同学与同学之间的 合作交流。、五、方法: 调查法、咨询法六、所需资源 :电脑、书籍七、人员分工:查询资料叶鸿亮、郑泽龙 采访工

3、作姚雪琪、郑紫华 实地考察肖晓琳、陈群 收集资料郑艳霞问卷调查郑艳霞、李晓娜 分析结果全体成员 八、进度安排:阶段第 2-7 周由小组成员投票选定研究课题, 明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范围, 方案以及人员分工。阶段二第 8-14 周开始研究活动1、查询资料,了解潮汕文化的概况2、实地考察,采访有关部门,深入了解潮汕文化以及现状。3、小组讨论并补充研究过程中的不足。阶段三一第15周至第16周对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写论文。成果应用设想: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使客家人潮汕人彼此相互了解,和谐公 处,促进其交流。使潮汕文化与客家文化融会贯通,通过了解潮 汕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特点,从而寻找潮汕发展的出路,

4、促进 经济发展。九、成果表达方式:写调查报告1、背景客家、广府、潮汕文化共同托 举了广东文化的大鼎。客家文 化与潮汕文化有很多异同之 处。研究两种文化的异同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扬潮汕文 化。作为潮汕人对于潮汕文化 的探讨自然是比较容易,对于 客家文化就得借助书籍和网 络。世界客都-梅州自然就成 了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2、地理位置关系以梅州为中心的客家文化区 域向南发展,到达与莲花山系 平行的“饶丰锋线”之际便呈胶结状。同样潮汕福佬文化区域也到达此线,基本 停止了北进。这一界限大致呈北东-南西的走向,也就是饶平一潮州一揭阳一陆 丰-海丰一线。“凤凰山脉”(与莲花山系内原族居住地)成了客家人与潮

5、汕人居 住的一个风水岭 3、形成客家:根据记载由于中原战局军乱,晋朝廷腐朽无能,棉队北方蛮族入侵毫无招 架之力,洛阳沦陷,中原氏族只好纷纷相率南奔,流亡江东的士族大都来自黄河 以南地区一后来,这被视为客家的发祥地。此后由于战乱,大量流民南迁,其中 有从河南、河北以及南河沿岸客家分布區域(摘自客家土樓與客家文化一書)地区南下的“司豫流人”,其抵达的地狱,最逼近后来客家人形成的“大本营”-即闽奥三省交界处,与后来的南迁者融合,形成这么一个身居南方却心系北方的大民系。潮汕:根据考古资料推断,8000多年前汕头地域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公元前 214年秦朝统一了南越地区。公元前111年(西汉武帝元鼎六年

6、)正式设县。潮 汕地区最古老的居民是闽越人,后来,从山东、江苏北部以及河北、安徽北部南 下的“青徐流人”,还有从河南、河北以及黄河沿岸地区南下的“司豫流人”组 成“八姓”入闽,与越族融合,形成了潮汕先民。联系:客闽二系,本就是一对亲兄弟,有着共同的经历与命运,只是在各自成年 前分手,到了不同的地方去谋生, “兄弟分家”。于是就有了两支不同的民系。4、民俗风情(1)、方言客家:在广东,民间将客家方言叫做山语, “山语”是说明客家人迁入广东,是 沿着山区的路线走的,所以形成的方言则以“山”冠之。以梅县话为代表的客家 方言、是在魏晋时代传下来的,经过南北朝的颠陂,最后在唐定形,所以客家话 也被成为“

7、唐音”,主要分布在广东的动部和北部地区,广东全县约有二十多个 县市属客家方言区。 此外,客家先民本用北方话入居广东后受着不同方言和地理 历史环境影响,因而逐渐消失了卷舌。潮汕:潮汕方言起源与古老的闽越土语。 秦汉时中原地区人民大量南迁入朝, 似 的中原方言与古闽越土语逐渐融合, 经长期演变, 潮汕方言基本成型。 到魏晋南 北朝时期, 潮汕方言在整个潮汕地区逐渐流行开来。 到明清时期潮汕方言成为独 立的次方言。对潮汕人来说潮汕方言是潮汕族群的纽带, 有巨大的凝聚力, 潮汕 方言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良种方言各有特别点,又有共同之处客家:目汁(眼泪) 目珠(眼睛) 禾(稻子) 潮汕:升公(

8、撒娇) 目仁(眼睛)相同:食(吃) 面(脸) 结论:由上诉材料可知, 客家、潮汕方言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中原地区流传开 的,具有共同的开端,后又与其周边其他民族相融洽,形成大同小异的方言。(2)、传统节日 两个地区的节日真是五花八门,这里就详细说一下春节的情况。正月初一到 初四都是两者最讲究传统礼仪的节目。为了丰富生活,庆祝丰年,祈求迹象,除 邪迎福,自娱自乐,两个地区的人们创造和发展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客家:1、唱戏文”有采茶剧、 剧、京剧等,多以采茶剧为主, 俗称“唱 子”。2、打龙灯“龙灯各具其形,色彩众多,有 5 人舞龙表演,以象征” 龙来走瑞“之意,表达人们追求太平幸福、合家欢乐

9、的期望。3、舞狮、马灯等。 潮汕:正月初一,男女老幼都穿新衣,放鞭炮。这一天潮汕人最注重祭拜祖 先,互相拜年,说迹象话,舞瑞狮。家家户户在厅堂泉几上摆上一盘青枝绿叶和 柑和橄榄迎客,节日里人们雅称柑为“大橘“,寄意“新年大吉” ,橄榄是槟榔, 寓意“宾临大吉”。联系:两个地区的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总喜欢讲究热闹,用各种吉祥物代表 各种含义, 开展多种活动增强节日气氛互赠礼物, 都表现了其优良传统和古朴的 民情。(3)、民居建筑客家:别具特色的客家建筑主要有围物、 瓦屋和土楼几种。 永定土楼是东方文明 的一颗明珠, 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客家居民建筑, 是世界建筑的一支奇 葩,以它悠久的历史,

10、奇特的风格,特别的建筑艺术为世界所惊叹。土楼分圆楼 和方楼两种。圆楼像地下冒出的“蘑菇” ,又如“飞碟”,冷战时曾被西方国家认 为是无数的核反应堆。土楼有多种功效:防震防火,通风采风良好,冬暖夏凉。 潮汕:居民建筑形式有四进“驷马拖车”式, “四点金”式,“下山虎”式,“百 凤朝阳”式和“竹竿 ”。在农村,人们喜欢聚族而居。村寨的公厅、祠堂是联系 族人,祭拜祖先的场所,村前剧多多种榕、竹。汕头老市区小公元一带还保留着 不少近代居民和商铺合一的骑楼。联系:两个地区民居各具其形,但都具有古朴简单,符合大家庭居住,冬暖夏凉 的特点,体现了人们世代相传,团结友爱的传统。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 居民

11、多数住进了具有现代气息的楼房,并且都注意室内装修。5、人杰地灵客家1、孙中山1860 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客籍农民家庭,谍谱所载, 其先人正是来自客家大本营。 他于 1884 年创立“兴中会”,第二年即开始了武装 夺取政权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十起十落最终赢得 1911 年的胜利,推翻了帝 制创立了民国,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2、太平天国革命 (1)、这次革命的主体尤其是它的领导人几乎全部是客家人。(2)、它所爆发的区域无论是酝酿之处还是揭竿之地,均为客属地。 潮汕1、李嘉诚李嘉诚, 1928年出生,潮州人。是第一个入主英资商行的华人,于 1986 年起列 为香港首富。李嘉诚

12、爱国爱乡,从 1978 年起就在家乡潮汕地区兴办各类公益事业,如建设医 院、桥梁、体育馆、安居工程等。 1980 年捐巨资创建汕头大学,十多年来已经 累计损资近 30 亿港元:先后捐巨款给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残疾人基金会、广 东省图书馆、体育等各种事业:多次损资赈济国内灾区。2、林百欣 林百欣,潮阳人,香港著名实业家,亚洲电视永远名誉主席。林百欣先生情系桑 梓,关心家乡的发展事业,先后在家乡捐资 6 亿元,创办了汕头林百欣中学、潮 阳林百欣中学、 汕头林百欣科技中专、 林余宝珠小学等四所学校, 还捐款了林百 欣会展中心、汕头图书馆等, 是家乡人们心目中的大慈善家, 是爱国爱乡的楷模。6、经济潮

13、汕人继承当地土著种植水稻的传统, 精耕细作,努力提升单产。 虽然土地 肥沃,物产丰饶,但随着人口增长潮汕平原在宋代起就已经人满为患。于是,出 土、经商、过番等也就成了潮汕人更大的谋生之路。他们不再仅仅向平原索取, 而更努力地走向大海索取,从而由耕田走向了耕海。而客家人在山区、丘陵与盆地耕作,占有河流的上游,以农耕为主,这一来 便形成了两大民系在生态上呈示很大的落差:客家“耕山” ,福佬“耕海”。联系:然而,历史的脚步在前进,两大接壤的民系都呈动态,在不断地相 互影响并且由此发生演变。 客家文化决不仅属于农耕文化, 它可以说是农耕文化 与海洋文化的结合,它同样也具有相应的海洋文化色彩。 20 世

14、纪初,涌现出数 以百万计的客家人拓殖海外, 同样具有冒险犯难的海洋文化精神。 应该说, 他们 一般承传有唐宋的海洋大国气概, 一旦来到东南沿海也一样受到飘荡海风的激励 从而勇敢地扬帆起航参与到海的搏击之中, 以至“凡有太阳照耀的地方便有客家 人”与“奥人社会上的太阳永远不落”及“反有潮水到达之处必有潮人”等海外 明艳并驾齐驱。可见,两大民系相互影响、渗透,其共性,不仅是中原之根,更在于海洋 之风。7、结论:通过对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异同点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客家人与潮汕人 他们在历史上曾同在一个州郡, 在行政制度上可算作同乡, 而在地理环境上他们 更是同饮一江水,无论是韩江、榕江、练江、黄冈河等,都

15、是“君住江之头,我 住江之尾”,彼此难分难解,经济上你来我往。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我们了解 到潮汕文化呈现飞速发展的现状, 由于地理环境, 使其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应 大力加以利用, 促使经济发展。 同时潮汕地区具有独特的民族传统节日美丽和建 筑艺术特色,可利用此优势吸收外来游客,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潮汕地区有 许多仁人志士, 为家乡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作为潮汕人, 应该学习他们的 奉献精神,为家乡的现在化建设做贡献。十、参考资料:客家新探、客家传统社会、汕头的变迁等十一、教师评价:作为本课题的指导老师,在学生在课题的设计和实施中,他们进行了大量 的实践活动和社会交际活动, 而且通过互连网, 书店和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 详 细的论述了关于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异同点, 通过对地理环境, 民族传统节日 美丽、建筑艺术特色和潮汕地区有的仁人志士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提出发展 潮汕的建议。 小组成员充分的发扬了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 从中他们的各方 面能力也得到提高,达到了研究性活动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