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0106386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时一课时授课地点高二7班授课时间2012年12月 17 日授课人吴艳教学目标方法手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识记:(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构成要素 (3)实践的特点 理解: (1)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 运用:(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性的活动。(2)依据相关原理,说明实践出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3、情感、态度

2、、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认识要服务于实践。从而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并与书本上的理论相结合。【教学方法】讨论探究、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实践决定认识教学过程与内容教学过程与内容教学过程与内容教学过程与内容教学过程与内容教学过程与内容教学过程与内容教学过程与内容视频导入 (舌头为什么能尝出各种味道) 教师:面对各色菜肴我们怎样才能得到是什么味道,好不好吃这种认识呢学生:品尝,也就是实践。

3、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进入马哲的认识论,先来探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请大家打开教材42页,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四个问题:1、什么是实践?2、实践的基本形式有那些?3、实践有什么特点?4、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请大家快速浏览一下教材,在书上找到相应的观点画下来。(学生看书)教师:教材大家都看完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上节课大家观看了天宫一号发射的3D动画片,今天我们来看组图片了解一下人类的探月活动。1610年意大利人发明了望远镜,观测到了月球的存在,以后各个国家开始了探月活动,我们中国也发射了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进行探月,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 研制发射嫦娥一号活动与都动物的

4、活动是一样的吗?如果不同,有何区别?2、 探月活动的对象是什么?它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吗?学生甲:.学生乙:.教师:1、研制发射嫦娥一号是人的活动,人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与动物为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不同。2、对象是月球,是客观世界,它是人的一种实践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教师:由此我们我们可以得出实践的含义: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理解时间好意的时候大家要注意红色字体部分。(1) 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 能活动。(2) 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改造客观 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3) 物质性活动的范畴是

5、指直接的现实性活动,非纯主观的活动。停留在 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 思考、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它们 是纯粹的思维活动。实践中的“改造”是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这意 味着实践是一种直接的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 在变成现实的存在。只有把头脑中的观念付诸行动才是实践。教师:教材42页对于实践给出了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实践是以人为主体, 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的物质性活 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为了让大家 更好地理解实践的含义,我们来做到判断题,判断下列哪些活动属于 实践? 1、学生学习理论、讨论问题 2、教师讲课 3、大猩猩用

6、树枝钩食白蚁 4、农民种庄稼 5、科学家探月活动 6、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案:2、4、5、6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教师:其中4、农民种庄稼我们可以说成是生产实践;5、我们可以概括为学 实验活动;6、说成是变革社会的实践。这三种是实践的基本形式, 其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实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个问题,实 践的基本形式。理解实践基本形式的时候要注意:“基本”不是“全 部”, 实践的具体形式是无限多样的,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的今天,实践的内容日益广泛,实践的形式更加复杂。比如说农民种 地,工人做工,法官判案,医生看病,教师讲课等等都是实践活动, 由于人类主要从事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和实验

7、活动,因此实践的基形 式有三种,虽然都是基本形式,但是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却不同,生产 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实践中结成的生产关系决定 着其他社会关系,生产实践也是人们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所以, 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形式,不能把三种基本形式并列起来。教师:前面我们了解了人类的探月活动,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探月工程。中国的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个阶段,神五安全着陆标志着第一阶段完成,前几天前几天天宫一号的发射完成了第二阶段,接下来将进行第三阶段。请大家思考三个问题: 1、探月活动是实践活动吗?为什么?它由几要素构成?2、探月活动与燕子筑巢一样吗?为什么?3、中国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故事

8、,为什么直到现在才实现?学生回答:教师解答: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第一题,研制发射嫦娥一号是实践活动,它符合实践的含义,主体是人,对 象是月球,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活动。由主体、对象、手段三个 要素组成。实践的三要素具有客观物质性,发射飞行器首先要克服 万有引力,实践的过程受客观事物和运动规律制约。这就是实践特 点的第一个特点,实践具有物质客观性。第二题,探月工程与燕子筑巢不一样。探月工程是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有 目的、有意识的,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实践活动在改造自 然时创造了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时创造了新的社会关系和社 会结构。这体现了实践的第二个特点,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第三题,

9、奔月得以实现是由于生产力落后,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社会性强调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性强调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这就是实践的第三个特点: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教师:总结一下,实践的特点有三个: 1、实践具有物质客观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教师:刚上课时我们就总结出实践出真知,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究竟如何? 这节课第四个内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实 践、什么是认识?实的含义我们前面讲了,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 界的物质活动。这里我们着重看一下认识的含义,认识是主体

10、对客体 的能动反映。究竟什么是认识?面对一事物,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 这就是认识。认识与第五课中的意识是不同的。认识属于认识论,意 识属于唯物论,意识的范畴比认识大。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表现在 两个方面。1、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我们通过四个镜头来说明这一观点。镜头一 走进文学。这有两句诗词,找一同学来翻译下。学生翻译:教师引导:这两句诗词共同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很好,请坐。我们通过亲身经历实践才能知道鱼的特性,鸟的叫 声,这种通过亲身实践得到认识的途径我们叫直接经验。有的同 学就会问老师我们不去实践,通过书本的描述我们也知道这些, 这些是不是认识。老师告诉你这也认识,

11、书本上的认识是前人实 践总结出来的,我们通过书本获得的认识时间接的。我们叫间接 经验。所以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种:直接经验 和间接经验。不 管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最终都是来源实践。由此我们可以得 出第一个结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镜头二 走进交通。观看图片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教师引导:原始人靠两条腿出行。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发展,人们想要到远 方去,由于体力有限,开始寻找替代的交通工具,发明了马车, 现在我们出行海陆空交通工具任你选。请问交通工具为什么会有 如此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学生回答:教师讲解:人不需要的东西是不会去发明的,因为有需要,产生了要求,开 始研究创造,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得动力这一哲学原理。为什 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此,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1)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镜头三 走进真理。教师引导:关于伽利略证实不同重量的物体速度相同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了,这说明了什么哲学原理?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回答的很好,那实践究竟是怎样检验真理的?人开始有一种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