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氮燃烧器与普通燃烧器对比说明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0102672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氮燃烧器与普通燃烧器对比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低氮燃烧器与普通燃烧器对比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低氮燃烧器与普通燃烧器对比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低氮燃烧器与普通燃烧器对比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低氮燃烧器与普通燃烧器对比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氮燃烧器与普通燃烧器对比说明(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氮燃烧器与普通燃烧器对比说明1燃烧过程中NOx的来源燃烧过程中,NOx的来源有两种:a、燃料基NOx,即燃料中所含硝酸盐等物质分解反应而来;b、热力型NOx,即燃烧过程中,助燃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高温环境下, 反应所产生的NOx ;以天然气做燃料时,所产生氮氧化物均为热力型NOx ;2影响热力型NOx生成量的主要因素2.1火焰温度;火焰温度为第一影响因素,实验证明,一般在1300C以上开始产生热力型 NOx,随着温度的上升,尤其在1500C以上时,NOx的产生速率呈指数方式上 升。火焰区的温度场,一般情况下,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偏低;当空气、燃气配比越接近于化学当量比时,火焰温度越高;b

2、、反应时间烟气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会较大程度的影响到NOx的产生量,垂直于扩 散方向的高温层厚度是此项指标的关键影响因素;c、反应表面积;单位体积的NOx产生速率不变的情况下,反应面积越大,NOx生成总量越 高;d、氧气、氮气浓度;氧气、氮气越接近化学当量比时,反应速率越快;e、目标烟气温度目标烟气温度越高时,可能受辐射热影响等因素,火焰温度也会更高,NOx 排放会更高;3设计理念区别普通燃烧器,一般考虑因素较少,重点考虑混合效率、材料耐温等方面因素;低氮燃烧器,本质上采用了对燃烧过程进行管控的技术,设计时,除了考虑 实现功率输出及材料耐温等方面因素之外,针对低氮需求,会采用各种方法减弱 各生

3、成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较低的NOx排放值;如分级、分段、浓淡型配合等方式,使燃烧在局部空间及某一阶段内,空气、 燃气配比偏离化学当量比,可有效控制局部火焰温度,从而减少热力型NOx的 产生;提高混合效果,如预混燃烧,当空气与燃气混合效果越好时,可最大程度减 薄高温区的火焰厚度,并降低烟气在较高温区的行程距离及停留时间,从而减少 热力型NOx的产生;烟气再循环,在锅炉机上较为常用,利用燃烧烟气进行回流掺混,降低烟气 中的氧含量,过量的N2及燃烧产物也会降低最高火焰温度,从而抑制NOx的 产生;分割火焰区域,提升避免火焰过于集中的产生,降低反应停留时间;好的低氮型燃烧器,一般会尽可能做到多方面兼顾

4、;4排放、调节比及能耗对比4.1排放低氮燃烧器的排放优于普通型燃烧器,以汽车涂装烘干加热应用为例,低氮 型燃烧器可实现的NOx排放值更低,从50mg、60mg至80mg不等,上述数 据均为折算至3.5%O2下的要求;燃烧器最大功率为定值时,输出功率越高时,NOx排放值越低;输出功率 越低时,NOx排放值会上升;过剩空气系数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混合效率,但可能会带来燃烧不充分并导 致CO超标;4.2功率调节比低氮型燃烧器的调节比,一般为6:1-10:1,超出范围使用时,低氮效果将无 法保证;相比而言,普通型燃烧器的调节比,只考虑功率因素,可实现更高的调节比,一般可达 30:1-50:1 ;4.3能

5、耗低氮型燃烧器,为实现更低的排放效果,一般情况下能耗会大于普通型燃烧 器;主要原因如下:a、复杂的结构将导致燃气及空气的压损变大,助燃风机用电功率更大;以整体而言,低氮燃烧器的空气过剩系数一般较高,过剩空气空气将在排 烟环节带走一部分热量,耗气量会有小幅度上升(增幅受过剩空气量和排烟温度 综合影响);5实现低氮的重要因素为实现低氮排放效果,需重点考虑以下因素:a、需要结合实际工况需求仔细核算功率需求范围,对需求做到精准定位;b、正确的选型,做到对常规工况的准确功率覆盖;c、提供专业、细心的调试服务,是实现低氮排放的必要条件;d、定期维保,对空气、燃气滤网进行清洁或更换。6低碳燃烧器补充说明6.1碳排放产生机理燃烧过程中,COx的来源仅有一种:燃料基COx,主要以CO2存在,并含 有微量CO;产生量,取决于燃料中的碳元素的含量;6.2关键影响因素低碳排放主要受燃料影响,采用低碳氢比燃料可实现更低的低碳排放;6.3常见燃料类型纯氢燃料、掺氢天然气;6.4典型特征相比于普通燃料燃烧,其特征如下:含氢燃料,火焰温度高,NOx排放高,很难做到低氮;含氢燃料燃烧产物中,水的占比较大,对干燥速率会有一定程度影响;烟气 露点温度高,降温后更容易产生凝结水,需注意排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