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0100071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课标要求】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理解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了解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巩固政权等十月革命的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分析历史、归纳历史的能力。3、认识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相关历史影片片段,补充典型历史图片、历史史料,讲述典型历史事件经过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材料,

2、并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掌握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2、通过情景再现、问题探究、知识链接,引导学生分析世界大事,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生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树立坚定的信仰和信念。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让学生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使学生认识到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历史新篇章开始的标志,人类由此而进入一个新时代。3、通过学习苏联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首创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和艰巨

3、性。4、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缅怀革命先烈,培养爱国情操。【教学重难点】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条件;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探究十月革命的深远影响、升华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教学流程】导入新课 图说历史导入学习新课 背景:阅读材料,分析问题过程:设置问题,步步推进意义:知识链接,拓展延伸;感悟历史,以史为鉴小结:创设情境,升华思想巩固新课 训练巩固、板书设计、布置作业。【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预习导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看图说历史:你认识以下几个重要历史人物吗?能大致说说他们对国家对世界都做出过怎样的贡献吗?从他们的身

4、上你学到哪些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操?(设计思路:在议论中感悟历史,渲染课堂气氛,点燃学习欲望!导入列宁的十月革命) 【讲授新课】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十月革命的含义:广义的十月革命从二月革命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狭义的十月革命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所以命名为十月革命)阅读材料,分析问题(设计思路: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分析背景。高度概括,抓关键词,加强记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记忆能力)阅读材料: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一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 (信息俄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

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5,法国的1/4。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 (信息封建农奴制残余,俄国发展落后)材料二:在俄国统治者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世纪之交的俄国农民的生活是十分贫苦的。1861年获得解放以后,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人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 (信息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材

6、料三: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人民继承着1905年的传统),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信息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材料四:俄国无产阶级随着工业发展不断壮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的无产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1903年,建立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并经过革命的曲折探索逐渐走向成熟。并且他们注意发动农民,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信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坚强成熟)材料五:十月革命前的俄国,虽然不是资本主

7、义发达的国家,但却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各种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最集中的地方,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汇集得最充分的地方,也就是说,是革命形势最成熟的地方。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袖的伟大作用,就在于不失时机、因势利导地抓住历史机遇,领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去夺取革命的胜利。并在革命胜利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恢复国民经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力争赶上和超过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予我们的一条极其宝贵的经验。 (信息革命形势最成熟的地方)从材料中了解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社会状况,结合教材和预习教材内容,说明俄国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汇集得最充分的地方,是革命形

8、势最成熟的地方。(必然革命)客观条件:1)俄国是落后的帝义国家,但已具有帝义的基本特征。(物质基础)2)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封建残余)3)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矛盾集合)4)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为革命创造了机会。(一战影响)主观条件:1)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革命性强) 2)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政党领导) 3)有成熟的革命理论马列主义。(革命理论)4)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可靠同盟)二、十月革命的进程(设计思路:播放十月革命的录像。学生看录像结合预习学案和教材,在老师引导下,构建

9、宏观历史发展线索的结构体系。多媒体课件展示十月革命的基本过程可概括为五个环节,抓住主干。意在培养学生宏观把握历史的能力)二月革命倒沙皇并立两个政权;四月提纲指方向提出过渡任务;七月流血抛幻想革命时机成熟;十月革命现曙光取得革命胜利; 二大召开颁法令建立政权体制。设置问题,步步推进 二月革命倒沙皇并立两个政权(设计思路:多媒体课件给出提示语:革命的爆发、主力、特点、性质、结果、形势,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完成。意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历史的能力)革命爆发: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市民举行示威游行,要求面包和停止战争,旋即转变为武装起义。革命主力:工人和士兵。革命特点:自

10、发的武装起义。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结果: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同时,起义者工人和士兵也在起义中组织自己的权力机关工兵代表苏维埃,但仍然承认临时政府是俄国合法的全国政权。革命后形势: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没有满足民众的要求,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俄国社会发展,并且继续进行战争。 四月提纲指方向提出过渡任务(设计思路: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加深对十月革命进程的理解和对四月提纲内容作用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培养学生迁移知识、获取信息和概述问题的能力。)材料:总结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

11、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提出纲领性政策: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应由选举产生;国内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没收地主土地,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把全国所有银行并成一个国家银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进行监督;直接任务不是“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立即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1)上述内容出自谁的什么文献?是谁在什么背景下制定的?(列宁的四月提纲;背景: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广大人民群众

12、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但临时政府却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2)材料中提到的革命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是指什么?“第一阶段”是如何完成的?这一文献提出的革命任务是什么?(第一阶段指资产阶级革命,第二阶段指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阶段通过二月革命完成,革命任务: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3)归纳:列宁为俄国革命指出了哪些目标?(略) 七月流血抛幻想革命时机成熟1917年7月,临时政府使用武力镇压革命,造成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矛盾激化。表明形势已无和平发展的可能,革命时机成熟,布尔什维克党决然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十月革

13、命现曙光取得革命胜利1917年11月(俄历10月24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设计思路:多媒体展示图片史料,让学生介绍、了解起义的概况。并作出简单思考) 列宁指挥起义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工兵攻打冬宫史料介绍: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了,上午,工人、士兵夺取了几座桥梁。下午,占领了中央电报局和电报通讯社。晚上,起义达到高潮。第二天清晨,除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外,几乎整个首都均在起义者手中。克伦斯基乘坐美国大使馆的汽车,逃出彼得格勒。11月7日上午10点,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发表了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临时政

14、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机关。”下午6点,起义队伍完成对冬宫的包围。二千多名士官生保卫着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部长,拒绝投降。晚9点45分,在冬宫后面的“阿芙乐尔”巡洋舰一声炮响,开始了对冬宫的总攻击。经过几个小时的枪战,终于攻下了冬宫,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取得了成功。 11月20日,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被工人、士兵占领,到1918年初,各地相继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列宁称之为苏维埃政权的凯歌行进。 二大召开颁法令建立政权体制(攻打冬宫的行动尚在进行之时,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召开,通过了颁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等三个法令,宣布推翻临时政府,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选举了委员会。)政权建立(1)建立: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大会的召开。建立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2)革命措施:土地法令:宣布立即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及生产工具分给劳动者使用。 和平法令:宣布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签署布列斯特和约。政体建立(1)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