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室新护士的心理素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0087898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透析室新护士的心理素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血液透析室新护士的心理素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血液透析室新护士的心理素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血液透析室新护士的心理素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血液透析室新护士的心理素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血液透析室新护士的心理素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透析室新护士的心理素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液透析室新护士的身心健康的调查及调节方法【摘要】 通过对调查血液透析室新护士的身心健康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总结身心健康的自我调节方法,从而减少实习护生被刺伤的几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医院血液透析室的56名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士压力的来源、压力调节的情况、对自我调节的认知情况、自我调节方法。结果:被调查的56例护士中有61.55%的护士压力过大,能够正确自我调节压力的护士仅为46.63, 55.42的护士有对自我调节的认知。结论:临床护士对身心健康的意识淡薄,缓解压力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同时自我调节方法欠缺。医院应该加强对护士心身健康的自我调节意识;科室可以组织护士多缓解压力,重视护士

2、的心身健康的自我调节程度。【关键词】血液透析室 护士 身心健康 自我调节血液透析室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特殊的科室,血液透析室护士也是一个特殊的团队,如何在紧张的工作中保持自身的身心健康,更好的适应工作,这是每一位透析室护士所必须注意的。为了解护士心身健康自我调节的情况,我们对2010-2012在我院临床护士的56名护士心身健康自我调节的情况及相关资料的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室护士为对象,其中本科21名,大专33名、中专2名,男6名,女50名,年龄1845岁,血液透析室新护士均参加全日制护理工作,并在血液透析室护士工作一个月以上。1.

3、2调查内容 护士心身健康自我调节的情况,压力的来源、压力调节的情况、对自我调节的认知情况、自我调节方法等情况。1.3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专人讲解问卷目的和填写要求,以无计名方式现场做答。共发放问卷56份,回收有效问卷56份,有效回收率100.00%。1.4统计学分析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2 结果2.1 针刺伤发生情况2.1.1 从回收的116份调查问卷显示,116名护生中有83名护生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71.55%,其中21名被针扎2次,占25.30%,9名被针扎3次,占10.84%,6名被针扎3次以上,占7.23%。2.1.2 不同学

4、历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率 42名中专护生中有31名发生过针刺伤,刺伤率为73.81%,48名大专护生中有34名发生过针刺伤,刺伤率为70.83%,26名本科护生中有18名发生过针刺伤,刺伤率为69.23%。2.1.3 发生针刺伤的班次、地点 83名护生发生针刺伤中有31名(37.35%)发生在工作较忙的白班,集中在11:00-15:00这一段时间,24名(28.92%)发生在中班,集中在17:00-21:00这一段时间,19名(22.89%)发生在夜班,其中7名(8.43%)未回答。83名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地点(见表1)表1 83人次针刺伤发生的地点分布地点 人次 构成比(%)病房 51 61.

5、45手术室 7 8.43急诊室 13 15.66门诊治疗室 3 3.61监护室 3 3.61供应消毒中心 2 2.41社区 1 1.20其他 3 3.61合计 83 100.00 实习护生发生针刺的具体操作环节及主要原因,详见表2,表3 表2 83名针刺伤发生的具体操作环节操作环节 人数 构成比(%)整理针头或输液器 24 28.92回套针帽 15 18.07分离针头或输液器 8 9.64拔针 9 10.84吸取药液配液体时 6 7.23清洗器械 3 3.61 采血 8 9.64往锐器盒取物 3 3.61各种注射 5 6.02其他 2 2.41合计 83 100.00表3 83名护生发生针刺伤

6、的主要原因原因 人数 构成比(%)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17 20.48粗心 14 16.87工作繁忙 23 27.71拥挤的操作空间 9 10.84操作不熟练 7 8.43未及时处理针头 4 4.82带教老师不在场 6 7.22其他 3 3.61合计 83 100.002.2 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及报告情况 83名被针刺伤实习护生中有47名(占发生针刺伤人数的56.63)护生在被刺伤当时,会在伤口处挤压出少量血液,用肥皂水或流动水进行冲洗,再用消毒液消毒后包扎伤口,11名(13.25%)护生用水冲洗并消毒,16名(19.28%)护生挤出血并消毒,9名(10.84%)护生发生针刺伤后未作任何处理,

7、发生针刺伤后及时报告37人占发生针刺伤人数的44.58,未及时报告11人占发生针刺伤人数的13.25,未报告35人占发生针刺伤人数的42.17%。2.3 对针刺伤的认知情况对针刺伤最大危害的认知情况,认为针刺伤会感染HIV、HBV、HCV的44人占被调查者的37.93,认为可能会感染HIV、HBV、HCV的31人占被调查者的26.72,认为在自己身上不会发生HIV、HBV、HCV感染的33人占被调查者的26.19,认为未考虑HIV、HBV、HCV感染的8人占被调查者的6.90,对针刺伤防护知识基本了解为37名,占31.89%,部分了解为24名,占20.69%,不了解为55名,占47.41%。2

8、.4 自我防护情况 发生针刺伤时护生戴手套26名,占针刺伤人数的31.33%,不戴手套57名,占68.67%,其中认为没必要戴23人占不戴手套者的40.35,认为不方便戴20人占不戴手套者的35.09,认为未要求戴的14人占不戴手套者的24.56,在116名护生中,实习前就已接种乙肝疫苗的有46人占被调查者的39.66,实习中期接种20人占被调查者的17.24,实习结束时接种8人占被调查者的6.89,未接种42人占被调查者的36.21。3.讨论 3.1 调查结果显示 被调查的116名护生中有83名护生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71.55%,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护生在步入临床实习之前,在学校未接受过系

9、统的职业防护教育,基本操作不熟练,操作欠规范,缺乏防护意识,同时,由于护生初次接触临床,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再加上部分带教老师由于工作忙,有好多事放手学生去做,未做到“放手不放眼”,没有做到很好的监督、指导作用,学生缺乏慎独精神,不按规程操作,都是发生针刺伤的重要原因。 3.2 护生针刺伤的防护对策 3.2.1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树立防护观念,有效的教育是防护的重点。临床护生针刺伤发生率居高不下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护生未接受过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缺乏防护意识,因此,应将职业防护教育列入护士教育课程,将针刺安全与预防列入岗前培训内容,提高护生自我防护意识。护生实习前应进行防护知识的岗

10、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常见经血液传播疾病流行特点及传播途径,职业感染的危险性及职业感染的途径;普及标准预防的概念及措施(接种乙肝疫苗、洗手、防护用物的选用、污染锐器的处理、血液体液标本处理、医疗垃圾的处理等),减少护理工作中被针头刺伤的措施,皮肤黏膜以外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的处理,针刺伤后的处理2等,培养护生自我防护意识。另外实习过程中还要不断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强化安全防护意识,护理部和院感科应加大督查力度。 3.2.2 强化操作训练,规范操作规程 加强护生在校期间的基本功训练,特别是实习前给予集中操作练习,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熟练程度,对降低针刺伤发生率,减少职业性感染,保证护生实习的职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实习期间带教老师应注意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改变不安全行为。: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禁止用手分离用过的针头、针筒;禁止手持锐器物指向他人。 3.2.3 改善工作条件,创建安全的医疗环境,国外研究3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