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易考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0082947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易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易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易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易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易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易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易考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易考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东栏梨花 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诗歌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_2看到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_3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_2.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中庭地白树栖鸦_今夜月明人尽望_2前两句诗描写出了景物_的特点。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前两句诗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

2、同工之妙,表现了月光的皎洁。B.第二句诗中的“湿”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C.末句中的“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思念家乡和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情感。3. 课外阅读(一)。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注释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酒家:酒店。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

3、天气是,作用是(3)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_(4)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_4. 诗歌赏析。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诗歌前两句用_、_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_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渲染的美丽景色。5. 阅读下面两首诗。江 南 春 山行杜牧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_)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

4、语花香的特点。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_)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D.两首

5、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6. 同读下面这小令,完成题目。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小令中点明季节的词是_;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_。2小令的主旨句是_,表达_的情感。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并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_。7. 阅读回乡偶书(其二),感受贺知章的乡愁。回乡偶书(其二)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1从题目中的“_”字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是有感而发,随感所想。2诗的前两句中,体现诗人离家数十载,家乡世事

6、变迁的词语是“_”从这两句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_)A悲伤 B慨叹 C凄凉 D哀怨3下列对后两句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从人事变化转到了景物描写上,借物是人非来表达自己的感慨B.诗句运用反衬的手法,以“湖波不改”反衬“半消磨”,加强了诗人的感情C.诗人写门前的镜湖,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D.“春风不改旧时波”中“不改”的不仅仅是微波粼粼的镜湖,还有诗人的乡情8. 诗词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回答问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

7、括。_2上片“眼波横”“眉峰聚”的比喻有什么新巧、动人之处?“眉眼盈盈处”的丰富含意是什么?_3下片四句用了三个“春”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意?_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2“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_的特点。3请结合古诗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8、_10. 古诗词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作者辛弃疾是_朝的豪放派词人。2下列选项中,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神往。B.“稻花香”和“听取”两句,写诗人闻着稻花香,看着丰收的景象,欣悦之情,尽在言表。C.“七八个”和“两三点”两句中,七八个写出“星”的稀疏,“两三点写出雨的细微。D.“旧时”和“路转”两句表现出诗人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11. 阅

9、读诗歌,回答问题。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本诗中妆的意思是_,丝绦是指_2本诗中运用了的_修辞方法。3诗人把_比作一把剪刀,形象,富有美感。又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12. 古诗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用“/”为这首词画出朗读停顿2写景的诗句是:_3点明作者送朋友离去的时间的诗句是:_4这首词写的是:_的事。5这首词表达了_13. 对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一)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覆郁。我

10、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花之歌节选)(二)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悲叹,哭号。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你仿佛是爱情的海洋,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啊!风节选)1这两个片段的相同之处是( )A.这两个片段都是散文诗,语言优美,情感浓重。B.这两个片段的作者都是黎巴嫩的纪伯伦。C.这两个片段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D.以上都是2这两个片段分别写的是什么?片段(一)中“我”指的是_,表达了作者_之情。片段(二)中“你”指的是_,表达了作者_之情。14. 阅读唐诗雨过山村,完成练习。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注:鸡鸣:鸡叫。相唤:互相招呼。浴蚕: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中庭:院子中间。1解释诗题。_2诗中“鸡鸣”的原因是()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3诗中所写的景象是()季的。A.春B.夏C.秋D.冬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_)(2)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_)(3)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_)5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_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