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消化吸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0080578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消化吸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消化吸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消化吸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消化吸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消化吸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消化吸收1 、掌握 7 大营养物质的作用 2 、了解消化和吸收过程3 、 掌握酶的作用 七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膳食纤维。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叫热量价。不同物质的热量价是不同的,蛋白质为 16.7 千焦,糖类为 16.7 千焦,脂肪为 37.7 干焦。常见食物含有的营养物质糖类:谷类蛋白质:瘦肉、豆类、鱼类脂肪:肥肉、油 维生素:水果、蔬菜进入部位:唾液一口腔,胃液-胃,胆汁-胆囊(储存)一小肠,肠液一小肠,胰液一小肠。注意1 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但是胆汁中没有消化酶。 2 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吸收

2、器官。原因: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内表有许多皱嬖,皱嬖上有许多小肠绒毛,表面积很大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3 大肠没有消化功能,只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4. 消化腺位置:唾液腺、 肝脏、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壁。消化分为两种: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物理消化过程中,食物会逐渐被软化和细化。(物理变化) 化学消化过程中,食物中的大分子经过消化液的作用分解成小分子。(化学变化)酶:生物体所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特点:专一性、高效性、多样性,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pH温度等。酶是一种蛋白质,高温或者酸碱、重

3、金属都可以导致其变性,变性是不可逆转的。考点:酶性质的实验探究。例 . 如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的影响酶和纤维素液分别放入2个试管,然后将2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用TC表示)中保温10min,再将酶和纤维素液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一段时间后用特定方法测量试管中的纤维素含量通过多次实验,并记录在不同温度下试管中的纤维素含量, 结果如下表( 1)实验中先将酶和纤维素液分装于两支试管放人同一水浴中保温10min 的目的是(2)若将表中A组内混合物加热至50C,结果是 ;若将G组内混合物冷却至50,结果是;原因是 ( 3)表格中的数据可以说明纤维素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这种关系还可

4、以用其他方式描述,请用坐标曲线表 示纤维素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总结1 、不属于消化道组成部分的是( )A .胃B.肝脏C .小肠D .大肠2 、如右图中的曲线表示食物通过消化道时,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在被消化过程中数量的变化,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 甲表示 的消化曲线,因为其到了才开始被消化。 (2) 丙表示 的消化曲线,因为其在就开始被消化。 (3) 这三种营养物质在 中都可以被消化,而在 不 被消化。3 、图中,A、B、C D依次表示消化道相邻白几个器官,曲线X、Y、Z表示三大类有机物在上述器官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为脂肪,消化器官是A B.Y为淀粉,消化器官是C和D

5、C.Z为蛋白质,消化器官是D D.X、Y Z都能在D处被消化4 、试管中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于 37 摄氏度温水中 , 一小 时后植物油 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A. 唾液、胃液、肠液B. 胃液、唾液、胆汁C. 胰液、肠液、胆汁D. 肠液、唾液、胰液5 、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 .唾液B.胆汁C.胰液D.肠液6 、医生从某病人的消化道内取出一些内容物经化验有:维生素、水、氨基酸、葡萄糖、无机 盐、 纤维素,这些物质最可能取自 ( )A 口腔 B 胃 C 小肠 D 大肠 酶的活性探究7 、淀粉酶的种类有多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从浸泡后的绿豆中提取淀粉酶溶液,为了研

6、究酸碱性对该 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以淀粉琼脂为材料进行实验,步骤如下:取5片大小相同的滤纸小圆片,编为 l5号。将其分别在五种不同成分的溶液 (各溶液成分如左下 表) 中浸泡后取出,按如图甲所示放置在盛有淀粉琼脂薄片的培养皿中,盖上盖子盖上盖子。约 l 分钟后用 清 水缓缓冲去多余酌碘液。 实验结果发现: l 号、 2 号和 3 号滤纸小圆片周围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清晰区 ( 即没有变蓝色的 区域 ) ,其中 3 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 4 号和 5 号周围以及其余部位均显蓝色,如图 乙所示。(1) 为什么 1 号、 2 号和 3 号滤纸小圆片周围会出现清晰区 ? (2) 为了判断酸性对该淀粉

7、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应选择第 2 号与哪几号进行对照 ?。 ( 填写滤纸编号) (3) 实验结果表明,在(选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 )条件下,该淀粉酶的催化 作 用最强。(8) 、在探究“温度影响酶催化作用步骤2: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毫升新鲜的唾液,并摇匀;步骤3:将三支试管分别放人盛有沸水、恒为37的水和冰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步骤4:在3 支试管中各滴加 1 滴碘液,并摇匀;步骤5:观察并记录这三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1) 在步骤4 中,如果试管中滴入碘液后,溶液变成蓝色,说明该溶液中存在;(2) 该同学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发现在三支试管中滴人碘液后,溶液都没有变成蓝色 针对这个问题,应对此实验方案作出的改进是; (3) 为了进一步探究唾液淀粉酶在25 和37时的催化能力,按正确的方法实验,则可通过观察并比较实验中的判断唾液淀粉酶在这两种温度时的催化能力强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