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007962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夏谷鸣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标准,也就是教学活动后学生行为和特征的预期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具有可观测性。可见,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规限着课堂教学的运作。正是由于教学目标的这些功能,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显得十分关键。目标虚设或目标错位都会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的无序、随意,有时会造成低效甚至负效。目标虚设等于目标缺省,而没有目标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教学;目标错位就是标准误导,由此导向、调控的教学其结果也是偏离方向的。所以要真正发挥教学目标的

2、有效作用,关键在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难度在于目标的准确预设和有效生成(在此不讨论教学目标的生成)。要准确预设一堂课的目标,首先对教科书和学生这两维要素有一个准确的解读。简而言之,我们要弄清楚两大问题:教科书要求是什么?学生能否达到教科书的要求? 教科书是显性的语言材料。解读这类语言材料需要有两大逻辑上的思考:外延结构和内部结构。 语言材料的“外延结构”是指教科书中的某个单元或课文与其前后单元或课文的关系。无论是结构型的教科书还是功能型的教科书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编排的,也就是单元与单元或课文与课文之间会有前呼后应、螺旋上升的联系。结构型教科书在

3、语言体系上显得更加有系统。但现行的教科书主要是功能型,相比之下其语言体系不是十分明显,因为功能型教科书是按照话题编排教学内容,语言暗含在其中。所以在解读这类教科书的语言材料时更需要仔细梳理语言材料,弄清楚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内容。 建议一:认真通读、研究一册教科书或一套教科书,梳理清楚话题的设计、功能的运用、词汇的分布、语法的编排、技能的要求、策略与情感的渗透。这项工作应该在新学期开始前完成;在设计某个单元或课文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内容,使得各个单元或课文的教学目标形成一种线性的联系。 语言材料的“内部结构”是指某单元或课文内的材料编排。这类编排也是有逻辑的。结构型教科书是以语言结构为核

4、心编排语言材料,而功能型教科书是按照一个话题或主题组织语言的。无论哪类教科书,在解读单元或课文时,都需要分析其语言与内容的关系。 建议二:认真阅读、研究一个单元或课文的材料,梳理清楚新的语言材料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中使用的、如何呈现的、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如果说语言材料的外延结构能够帮助我们确定一节课的定位,那么其内部结构提供给我们一节课的内容。具体地说,我们需要了解某节课的知识与技能内容,需要研究知识传递的情景和技能训练的过程,需要分析情感价值观的体现。这是三维教学目标的雏形。要注意的是,一个单元或课文的教学内容并不一定全是课堂教学的内容,我们需要结合语言材料的外延结构作必要的筛选。譬如:现行教科

5、书中一个单元的生词量往往很多,但所有出现的生词就不一定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有的生词可能会在以后单元中再出现;有的可能不是常用词,也可能与主题联系不是很密切。除此,我们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 在教学中,学生因素是个黑箱或灰箱,因为学生的很多情况不是显性的,但也不是不可知。要了解学生,就需要通过外部因素解读学生的黑箱或灰箱。学生的外部因素可以分历时的和共时的、个性的和共性的。 学生的“历时因素”是指学生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英语学习情况。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他们在一个阶段中的上课、作业、考试等情况往往反映出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他们的这些表现与他们现时的情况有着一定的因果关联。有一

6、定教学经历的教师一般都能说出自己学生的大概。通过对这个“大概”的分析、梳理,我们就能获得许多有关学生的情况。 建议三:认真记读、分析学生的英语学习表现,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这项工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一个专业的教师应该是个有心人,把平时观察到的信息积累起来;一个专业教师而且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从观察到的信息中解读出前因后果。这些信息是解读学生因素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依据。 学生的“共时因素”是指学习某个单元或课文所需要的各种图式与学生已建的图式。这两类图式应该存在一定的差,也就是在学习某单元或课文前,一般学生不可能完全具备理解该单元或

7、课文所需的各种图式。而且这两类图式差异的大小说明学生学习的难易度。教师对此必需谨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学目标。 建议四:认真解读、分析学生已有的图式,了解学生相关的语言知识、话题背景知识,以及语言的技能水平。这步工作应该在教学目标设计前进行,具体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结合平时积累的信息,初步判断学生完成某单元或课文学习的可能性。如果学生学习难度较大,适当降低该单元或课文内容的要求;如果难度不大,可以对语言材料进行挖深、拓展。也就是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要求,最终确定教学目标。 学生情况不但要从共性上进行解读,而且还要对学生的个体进行解读,因为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顾及到每个学生,尤其是学生群

8、体的两端学优生和学困生。在传统教学中,大家关注的是中间学生,以为这样能够兼顾两头。其实不然,教学目标只适合于中等学生,学困生往往被忽视,学优生也很难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目标设定时,我们特别要注意避免“吃不饱”和“吃不了”现象发生。 建议五:认真研读、分析学优生的强项和学困生的弱点,寻找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教学难度的起点。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保底,不封顶”。“保底”就是要有一个最低要求,有个底线,能够让学困生有机会成功,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不封顶”就是要有一个开放性的要求,留给学优生一个空间,由他们自主发展。 上述五个建议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准备。前两个旨在回答“教科书要求是什么”这个问

9、题;后三个意在了解“学生能否达到教科书的要求”。在具体设计教学目标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目标的具体、明确、可执行,避免目标的大、空、虚的现象。 建议六:设计一项任务,作为中心目标。英语课程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也就是学生能够用英语完成各种各样的生活化任务。因此,在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我们也应该考虑目标的任务化。这类任务既是来自学生的生活,又能整合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在设计时,要考虑学生“想做的”、“该做的”、“能做的”这三个要素。“想做”要求任务有趣味性;“该做”要求任务涵盖教科书的主要内容;“能做”要求任务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建议七:设计三维目标,作为分项目标。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内容在英语课程标准中被分列为五项目标,即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这些分项目标都应该回绕中心目标,由任务串联在一起。教师需要思考:学生要完成任务,(1)需要哪些新知识(包括语言的和文化的);(2)需要哪些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做);(3)需要实践哪些学习策略;(4)需要体验哪些情感等。 总之,教学目标的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有内容、有针对性,可执行、可观测。只有这样,教学目标才能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指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